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柳茹:从儿童视角规划传统文化课程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走进校园,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也在探索中前行。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以幼儿单向接受、教师教授传统知识为主;课程脱离幼儿生活和经验,无法支持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等问题。因此,怎样从儿童视角规划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就成了学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多年来,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在“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坚持儿童视角,以“幼儿的自主发展”为园本课程建构的出发点,依托独特的环境与历史文化资源,思考支持幼儿理解传统文化内涵的有效策略,逐渐形成了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传统文化园本课程,并在课程设计、推进、组织过程中凝练出体现儿童本位的有效路径。

 

01

课程设计“三要点”:

支持幼儿主动参与传统文化活动

 

“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引领下,我们一直秉持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发现者、体验者、探寻者和传承者。因此,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应该从幼儿身边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有兴趣参与、有经验支持、有能力准备。在建构传统文化课程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准确把握有益的教育资源,找到幼儿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元素,将其作为课程的起点;另一方面,我们尝试把自己变回幼儿,努力发现和理解他们的愿望、爱好、感受与体验,理解世界在他们眼中的意义,理解他们是如何积极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生活的,和他们共情。基于上述思考和认识,我们认识到传统文化课程的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幼儿不同阶段的学习与发展需求,才能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我们尝试归纳出分别指向小、中、大班年龄阶段的课程设计“三要点”,即氛围感受—多元体验—问题探索。小班:以氛围感受为主的传统文化课程。小班幼儿对身边出现的人、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认知范围逐步扩大,但他们刚刚开始“去自我中心化”,加之注意力的持续时间较短,行为易受情绪的支配,所以小班幼儿应以直观感受为主,利用隐性课程为幼儿营造环境,使他们对传统文化有感性的认知即可,重在萌发兴趣,支持幼儿在传统文化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例如,借助我园得天独厚的环境,教师在户外活动中带着幼儿一起参观、欣赏浴蚕河、百年桑树、先蚕坛遗址等,在听故事、讲历史、品文化的实践体验中理解感恩、劳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传统美德。中班:以多元体验为主的传统文化课程。中班幼儿动作能力明显发展,感官能力增强,有意注意和想象水平提高。因此,幼儿活动范围扩大,需要更大的表达与创造空间。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充足运用感官去探索、了解新鲜事物的机会,追随他们不断拓展的脚步和不停问“为什么”的兴趣点。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点不能局限于眼前的事物,要在实施过程中给予他们不断拓展延伸的平台。例如,在“一月一节”活动中,幼儿打破班级界限交流互动,在中秋节相互分享各国关于月亮的传说,深入感受中国文化的特色,丰富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并借助家长资源,多角度拓展幼儿的好奇心,支持幼儿拓展时空、丰富视野,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大班:以问题探索为主的传统文化课程。大班幼儿观察事物开始具备目的性、标准性和概括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增强,喜欢有挑战性的事情,并能够通过同伴合作完成自己想达成的事情。因此,我们在传统文化课程中,要给予幼儿主动探索的机会,通过他们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经验进行内化与表达、呈现。如在欣赏古建筑活动中,大班幼儿发现了幼儿园屋顶上的脊兽,引发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开启了一场“脊兽的探秘之旅”。他们自发形成合作小组进行探索,通过观察记录、自主阅读、开展班级讨论、借助家人支持等多种方式,最终创作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绘本故事《小脊兽的秘密》。这样的课程,不仅让幼儿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多了一份理解,更在活动过程中收获了对美的认知、情趣和情感,获得了快乐、自主、全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

 

02

课程推进“三步法”:

支持幼儿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内涵


只有基于儿童视角帮助幼儿理解传统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我们深入探索课程实施,试图找到儿童视角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的路径,即活动推进“三步法”:激发好奇—支持探寻—实现认同。以案例“探秘蚕坛文化”为例。第一,激发好奇:萌发兴趣、拓展思维。实施策略:通过贴近幼儿生活环境、满足幼儿兴趣需求的传统文化主题资源,真正让幼儿萌发对传统文化的好奇,激发幼儿探究传统文化的愿望,并在兴趣驱使下主动探索与学习。案例解读:幼儿对园里牌匾上的金字十分好奇,当得知上边写着的是“先蚕坛”时,提出了“为什么我们幼儿园是先蚕坛,先蚕坛是做什么用的,和蚕有什么关系”等问题。教师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并结合园里浴蚕河边的《浴蚕图》讲起了先蚕坛的历史故事,并鼓励幼儿形成探秘小组,共同制订计划,去发现幼儿园更多的传统文化秘密,拓展自己的原有经验。第二,支持探寻:亲历过程、丰富理解。实施策略:主题游戏的推进,需要教师支持不同学习特点、兴趣倾向的幼儿,形成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探究与学习脉络,鼓励、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与认知去解读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自己的理解。案例解读:“探秘小分队”对桑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以此为契机,支持幼儿在多元体验活动中去发现、去探索,并形成尝桑葚、画桑树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幼儿拓展知识经验、建构新的认识,并且尝试去梳理、提炼自己在体验中获得的感受,努力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第三,实现认同:迁移认知、升华意义。实施策略: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真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从而让民族自豪感深深地扎根于心,自发地融入、内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能够在主题游戏中焕发出中华儿童的成长力量。案例解读:在探秘蚕坛文化的过程中,幼儿的关注点从桑和蚕拓展到了养蚕的劳动人民,不禁发问:“劳动那么辛苦,我们为什么要劳动呢?”于是他们展开了关于劳动的秘密大调查活动。通过多方调查,步步深入,他们发现劳动并不等于一味地干活,劳动需要智慧,劳动能让生活变美、让内心充满快乐。通过劳动体验,幼儿在真实的交往中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和帮助他人的成就感。

 

03

课程组织“四环节”:

支持幼儿主动拓展传统文化探究

 

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就课程组织进行了多种尝试,基于幼儿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适时、灵活地调整时间、方式、环节、材料、活动平台等,最终探索出了“联动区域—打通环节—融合资源—拓展平台”的活动组织“四环节”,使活动的组织方式更加整合联动地支持幼儿的游戏与学习,促进幼儿自主发展。以传统文化课程“屋顶上的秘密”为例。联动区域:在一次户外写生活动中,幼儿对园里古建筑的屋顶产生了好奇和新的搭建经验。在接下来的游戏中,他们自发地将新经验迁移到建筑区搭建和美工区的作品创作中,班级教师敏锐地捕捉到不同区域游戏中幼儿相似的行为表现,于是尝试用联动的区域支持幼儿在对话中形成共同话题,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打通环节:为了更好地支持幼儿获得深度且有效的发展,我们尝试打通区域游戏与教育活动环节之间的壁垒,支持幼儿拥有更加宽松且自主的探索时间与空间,使其全心全意沉浸在自己的研究和学习中。融合资源:随着活动的推进,幼儿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越来越多元,为此,我们尝试融合多元教育资源,帮助幼儿不断丰富原有经验、升华自身认识。拓展平台:我们还鼓励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班级之间的互助分享等,不断拓展平台以支持幼儿更好地内化新经验,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融入幼儿的学习、游戏与生活。在传统文化课程的探索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阶段如何更加科学合理、适宜地开展,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着眼未来,无论是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还是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我们始终要遵循三个“走向”。首先,走向儿童。在接下来的实践研究中,我们会从“幼儿视角、教师视角和发展视角”等多种视角去关注每一个幼儿学习的过程,有针对性、适宜地支持幼儿的发展。其次,走向融合。放眼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入人心,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也会走向融合。我们要让幼儿充分体验文化的宽度、深度,感受文化的丰富性及多种可能。最后,走向未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传承要与时俱进,突出地域特点、时代特征。建构传统文化课程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将继续知行合一、躬身实践,以儿童视角传承文化、建构课程,真正支持每一个儿童的健康成长。

 

*本文刊登于《中国教育报》2023年1月8日第2版。作者柳茹,系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

图片 | 创客贴

责编 | 田   玉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