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急需跨越的鸿沟:从讲故事到讲好关键的故事

急需跨越的鸿沟:从讲故事到讲好关键的故事

面对幼儿园需要时时更新的推文任务,如何将专业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家长爱看的“育儿锦囊”,如何传播园所本身的教育观,如何把自己认为感动的、特别的、有心的故事讲出来,成为幼师们亟待突破的创作瓶颈。
近日。人文幼学主编李晗在南京举行的第十二届亚洲幼教年会上,围绕“教育传播力量”的新媒体主题,聚焦公众号写作“文眼”和“体验感”的提升策略,分享对教育传播的思考。当我们用“文眼创作”和“家长思维”重构内容逻辑,推文便不再是单向的信息输出,而是让专业内容变得可亲可感,将教育叙事转化为温暖的对话场域。
如何做教育、做高质量的教育、并且用更好的方式分享出来,唯有让每篇推文都成为看得见儿童成长、听得见教育心跳的可视化成长档案。公众号不是枯燥无味的记录与文字工作,作为教育宣传的窗口,传达着新时代幼教人教育理念的新思考、教育传播的新思路、家园共育的新方向。

                                                                      李晗


01/我们输出什么输出的到底有没有价值

微信公众号的文眼与体验感。这是组委会给我的题目。作为一个所谓资深媒体人,当下就觉得这个标题,简直对了。因为,我们在现实当中的各种写作和内容的输出,无论是微信公众号文章,一篇开题报告,一次工作汇报,一次视频号推送,其核心,不在乎二字“文眼”。它决定了我们输出什么,我们输出的这个东西到底有没有价值。

那么,何谓文眼呢。在信息爆炸时代,文眼如同指南针,帮助读者迅速捕获核心价值。知乎上的爆款回答常将复杂理论浓缩为“30秒”观点句,短视频开场的“黄金3秒”抓住眼球。小时候我们写作文都知道,一篇文章要有主要内容,中心思想。这个中心思想,就是所谓文眼。

作为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一篇文章重要的点是文眼,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那个东西是文眼。我们要了解文眼是什么,才知道应该如何做、如何写。

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

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

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

——清代学者 刘熙载

一篇好的文章具备四点:真实、聚焦、细节、简单直接。聚焦就是文眼。

02/校园公众号的文眼何在

文章有文眼,微信公众号的推文也是如此,幼儿园充满教育智慧、生活美学、儿童哲学的推文更不例外。一种能让阅读的用户群体一眼就感受到的独属于这所幼儿园的气质。比如,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花草园,最近发布了一篇带小朋友去春游的推文。


其实每个幼儿园大概都会经历春游的活动:先坐大巴到目的地、然后看花摸花闻花、一阵讨论接上回去又是一阵的绘画诸如此类……每个幼儿园都能搞,但花草园的公众号一发何以令人动容、收获几万阅读量?那些核心价值先不论,文中有一句话特别打动人:

“苍天和大地,是两面巨大合十的手掌。我们在其中,都被祝福。”

当一个带着孩子春游出行的行动思维转变为在苍天和大地当中被祝福,一个微信公众号的文眼“跃然纸上”,击中多少人的灵魂和心坎,尤其是天天在这个城市当中思维和视野都被困住的我们?

于是很多老师留言道:这篇推文真好啊,花草园是如何做到的?(大家都在做春游,为何别人家的就不一样?)花草园公众号的运营老师回复说:是一次团队协作~班级老师制作初稿,审核老师协助调整,胡华老师赋予灵魂与调性。

灵魂,就是幼儿园的文化;调性,就是基于文化的外显表达。

是的。有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需求:这篇文章是否可以请专业人士把把关,润润色。当然有一定效果,但其实,一篇推文就是一次幼儿园教育价值的输出,一次幼儿园文化内涵的外显,一次有质量的教育活动的呈现。

就是园长、老师、孩子说了做了什么,必然就会在公众号上表达什么,幼儿园独特的灵魂与调性作为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一篇幼儿园公众号推文的文眼,非外人或某个所谓写作专业人士所能把握的。

一个什么样的幼儿园,什么样的园长、什么样的老师、做什么样的活动……这个“什么样”就是幼儿园公众号文眼所在。

03/文化确认,清晰你自己到底是谁

那么,这个“什么样”如何达成呢?如何让人眼前一亮,如何“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这里我提出三个关键点,或者也可以称作“幼儿园如何高质量发展的三个关键”,分别是文化清晰、价值凸显、直击要点


文化清晰首先需要确认“我是谁”。

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是文化清晰。简单来说,咱们这所幼儿园的文化是什么?咱们的特点是什么?可以思考如下问题:环境可以是校园文化吗?幼儿园的人和事可以形成特定的标签吗?比如有的幼儿园是生活教育,有的是活教育、幸福文化、自然教育等等。我们到底做什么提倡什么、精神内核是什么,无论是园长、老师还是公众号的运营老师,都要去了解去get自身园所的灵魂所在。

一阵风过去,又一阵风过去,什么东西才是自己要一直深耕下去的?我们讲,所谓深度,就是在自己的一平米里深挖一万尺,才能走得足够久、足够广、足够深入。不跟风,不疾行,才能成就独特。有指向的办园理念和育人目标、文化背景下的实施路径,也都需要明确的认识。


清晰我们幼儿园的文化,也就清晰公众号宣传的重点是什么,教育理念的传播也将更有目标、更有计划。与此同时,与幼儿园文化相匹配的视觉系统,也会同样出现在公众号。配色、配图、字间距、行间距、栏目图、首尾图等等,应该都是基本文化,基于文化下的视觉,呈现出一体化的感觉。

04/价值凸显,从很多到很少

文眼的第二个关键是价值凸显,狭隘地讲就是我们做的主要课程和活动是什么。因为文化一旦确定,课程也就呼之欲出。作为幼儿园质量发展的内核,立德树人、儿童视角、儿童心理、儿童立场、儿童哲学,中国传统文化、品格教育、自然教育、生活教育等等在园所实践的意义,就是价值的凸显。

但是我们幼儿园有一个问题,就是做了太多太多,然后一个也无法舍掉,都想要!如此一来,就很难聚焦了,那你的文眼肯定看不见了,你的价值也无法凸显了。并不是说我要做这个,那个,还有那个,我才能把该关注的都关注了。而是,我从一个点出发,比如我从自然出发,我从阅读出发,我从美育出发,最后势必和江河大海汇聚在一起,走向宽广,走向深度。


比如,自然教育。大家都做,但是根据地域和资源的不同,切入点必然不同。广州圣融幼儿园的自然教育,是环境,生态的自然。一个没有空调的幼儿园,从建筑设计到环境创设再到活动设计,都是与大自然的同在。华德福幼儿园的自然教育,切入点是节奏与节律。一天有节奏,月有节奏,春夏秋冬有节奏,节日节气有节奏,走向传统文化。获得全国教学成果一等奖的蒲江南街幼儿园,它的自然教育是从自然环境走向自然教育体系,最后思考自然与生命的关系,走向人文关怀。

我们总是问公众号怎么做、文章怎么写,实际都是教育如何实践问题。从一个点进入,结合园所实际,实践出园本、班本的内容。体现出我们的价值,我们的特别。

 

05/你知不知道他的痛

幼儿园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向社会宣传幼儿园教育,得到大众认同,社会认同。第三个关键是直击要点,了解读者最大的痛点和需求是什么,直接来讲就是要与你的读者也就是你的家长,建立“先于教育、包含教育、大于教育”的关系。

家园共育当然是我们幼儿园的重要话题。但实际在操作中,常常也会流于一种形式化。在社会走到少子化、AI越来越盛的今天,我们都觉得做教育太难了,幼儿园老师太难了,工作太不好干了。信息越复杂,社会越浮躁,就越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内心安静,去分析我们要面临的对象,家长,他们的需求,痛点到底是什么?

稻盛和夫的经营之道,只有两个字,利他。所谓利他,就是看见他,理解他,换位思考他,支持他……

家长的需求和痛点到底是什么呢?除了一些重大事件的发布,就是我们关注的儿童、儿童、儿童!正如你的教学活动也是在关注儿童一样!最近的营养ok否,咀嚼能力如何发展得更好,传染病高发期如何预防,幼小衔接是如何开展,四岁的娃语言爆发期应该如何引导,他为什么要拿幼儿园的东西回家,午睡不睡该如何应对……


▲把握家长痛点的五大路径

就是这些具体化、个体化,一个个鲜活的人与事。其实就是关注儿童的生长,关注儿童的生活,关注儿童的经验和关注儿童的关系等等,这样的内容都是我们家长所希望看见的,也是我们努力所在,也是我们的教育职责所在,我们的主要工作都是这些。

06/还能不能再进一点点

清晰文化,凸显价值,贴近需求。我们做到这些,仿佛已然是使尽了洪荒之力。还可不可以再进一寸呢?也许正是那么一点点,让你绝不会泯然于众人。即,多一点点的“体验感”。

所谓体验感,再细分下来,就是三个关键:信任感、参与感、特别感。针对家园合作或者家长工作而言,从过去公众号信息传递的作用,能不能再多一点点的情感共鸣?以前家长只有旁观的角度,能不能作为一个参与者、共创者加入公号的内容制作?是不是还可以从大众化的角度关注到个性化的东西,从而增加公号的特别感?


我们把这个“感”称之为微信公众号的三个迭代升级,其实也是幼儿园家园工作的迭代升级。而且,需要说明的是,它并不增加日常工作负担,而是让我们的工作有意义,有情感。

比如,我们现在要搞幼小衔接活动了,以前是我们给家长讲,幼小衔接多重要。现在,改变方式。比如,南京市鹤琴幼儿园最近开展的家长辩论会,题目是:大班下学期的孩子究竟该多学还是多玩?瞧,这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但是我不单向输出了,而是让家长来参与讨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越辨越明。如此,他参与了,他共创了,他的个体化需求被看见了。

比如,利用家长资源入园来进行各类活动,这个大家都会做。同时也可更进一步。请专业家长来谈专业话题,如某幼儿园的心理学博士家长,直播探讨针对读写障碍、特殊儿童等个性化的关注。比如,解决家长的刚需带娃问题,周末能否集体遛娃?成都的伏羲之家幼儿园园长就说了,能!于是,大家一起遛娃,从爬一座山开始,一周一山,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征服”了近40座山。于是一年就过去了。如此,deepseek上给你的家园共育答案“情感要深度链接”是不是就已经达成了?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幼儿园正在做。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做得再深入一点,再亲切一点,再真实一点,再多一点的,对你的对象,多看一眼!诚如我们更多地看见儿童一样。

讲了这么多,实际上它回到一个原点,就是儿童。我们只要牢牢关注儿童,持续关注儿童,总是从儿童出发,你肯定能够Get这个文眼,也肯定知道如何把这个体验感做起来。当然,如果我们每个人因此都保有一颗童心,那么它将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奖赏。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