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指南》的“说明”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就点明了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
幼儿的这一学习特点是由其年龄特征、认知特征、所持经验的特征等所决定的,幼儿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学得有趣,学得有效,学得有用。
如果要用适合幼儿发展且对幼儿有意义的方式来实施《指南》的话,最重要的就是让幼儿能像幼儿那样学习与发展。
“玩中学”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幼儿最有意义的学习。
教育研究表明,幼儿学习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知识:“一种是成人教给他们的现成知识,另一种则是在游戏中‘自我学习’的知识”。
成人“教”的知识幼儿往往容易忘记,而他们自己在游戏中自主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却能够长久地保持并使用。如游戏中发展起来的自我意识、自信心、伙伴意识、语言与交往技能、探究与想象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等,会对他们日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一直影响到其青年期的生活及行动。
游戏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作用呢?现代学习理论指出:有意义的学习一定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
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天性的活动,是幼儿完全自主、自发、全身心地投入的活动,因此游戏中的幼儿是积极主动的“自我指导的学习者”,“他们在没有外部压力和没有反馈或奖赏的、纯自足的情境中学习”。陈鹤琴先生称之为“以自动代替被动。自动地学习,自发地学习”,因此学习的效果最好。
另外,在游戏中,幼儿能够体验与经历许多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做到的事,摆弄、操作许多材料或工具,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假扮爸爸妈妈、邮递员、消防员、医生等,激活平时积累的经验、感受,灵活地交往、对话,操作不同行业的“工具”;在玩沙游戏中,“挖洞”、“修路”、“造型”等,与环境积极地互动,从而学到许多十分重要的而成人却难以直接教会的知识。
然而遗憾的是,幼儿的这种学习特点尚不被全社会承认。在不少教师、家长的意识深处,幼儿的游戏总被认为是瞎玩,没意思,学不到什么东西;幼儿自己的生活不过是琐碎、零乱、无意义的玩耍或胡乱倒腾。在某些成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地认为“灌输”、“训练”、“成人讲、幼儿听”是最好的教与学方式,成人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也被定位为训练和管压。显然,这些看法与做法是与《指南》格格不入的。如果不根本地转变观念,《指南》的正确实施是不可能的。
“做中学”意即动手操作、直接体验、在做的过程中学习。
这一学习方式适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天性。对于尚缺少直接经验,语言、思维等的发展程度都尚不适合进行以书本为主的间接学习的幼儿来说,这不但是让他们获得经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与方法,还是让他们认识自己的力量并促进其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是其自我意识发展、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鉴于“做中学”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振聋发聩地倡导:“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陈鹤琴先生针对幼儿教育的弊病,也强烈地主张“非从‘做’做起来不可”。还把“凡幼儿能做的,让他自己做”作为他的“活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
《指南》遵循幼儿学习的这一特点,在“说明”中也强调指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并在“教育建议”中大力倡导:“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等等。
由于我国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幼儿的差距较大,因此极需要教师与家长充分认识到“动手做”、“做中学”对幼儿的意义,为幼儿创造能充分动手动脑的机会与条件,真正做到《指南》“说明”所要求的:“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生活中学”意即幼儿的学习主要不是在成人主宰的课堂里进行,而是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展开的。幼儿自己的生活既是幼儿学习的内容,也是幼儿学习的途径。关于这一观点在后面的“把指南的实施融入在一日生活中”有进一步的阐述,这里就不展开了。
综上所述,幼儿学习的方式与特点就是在生活中、游戏中,通过亲身感受、体验、操作、探究,不断地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建构。
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是事关教育观、儿童观的大问题,是事关“幼儿为本”理念的实践取向问题。
实施《指南》首先需要理解与认同《指南》的理念与教育观念,这样才能在实施过程中真正让幼儿享受属于幼儿期的独特生活,体验游戏、操作、交往、表现所带来的创造的、合作的、成长的快乐,彻底摆脱小学化幼教的桎梏,从成人功利主义的教育中解放出来,身心健康地获得发展。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