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幼儿园餐食“网红化”,成人美食大餐是好的幼儿餐食吗?

幼儿园餐食“网红化”,成人美食大餐是好的幼儿餐食吗?


近期,天水市幼儿园儿童集体铅中毒事件还在持续发酵,引发了幼儿园食品安全的讨论。孩子怎么在幼儿园吃得好、吃得健康?给孩子提供颜色鲜艳、夺人眼球的美食大餐就是好的餐食吗?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幼儿园最先“出圈”的竟然是午餐。镜头下的幼儿园餐食色彩丰富、造型精美,吸引了无数家长的目光。

然而,当我们沉浸在这些视觉盛宴中时,一个关键问题被忽视了:成年人眼中的“美食”,真的适合幼儿园的孩子吗?什么才是真正适合儿童的专业餐食?

 

01

被误解的儿童饮食需求

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处于人生中重要的饮食过渡期——从以奶类为主转向以谷类为主,从软质半流质食物逐步过渡到接近成人的固体食物。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就是生理特点。 

小胃口的生理现实

3-6岁孩子的胃容量只有600-700毫升,如3岁孩子单餐150–250ml,也就是一个馒头大小大,这此数字决定了他们的饮食规律必须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

前段时间有园长反映“三餐两点太紧凑,很多孩子脾胃消化不了”,这个观察很有价值。但在《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2022》中确实有的“三餐两点”建议,其科学依据恰恰基于儿童胃容量小、新陈代谢快的生理特征。孩子们活泼好动,能量消耗快,需要通过上下午各一次加餐来及时补充营养。

我们常常遇到的儿童脾胃和消化的问题,往往不是吃的次数的问题,而是吃的内容的问题。 

敏感味蕾的发育密码

更重要的是,儿童的味蕾密度是成人的两倍以上,对味道的敏感程度远超成人想象。科学研究显示,儿童能够感知浓度仅为0.5%的蔗糖溶液,而成人需要5%的浓度才能尝出甜味。

这种生理特征揭示了一个关键信息:幼儿期是口味形成的关键时期。过于刺激的调味不仅会钝化孩子的味觉敏感度,更可能在无形中培养出不良的饮食偏好,比如重口味、喜欢零食。这就是为什么专业的幼儿园,饮食始终强调“清淡饮食”的根本原因。

对此,我深有感触,我记得去北京出差早上吃社区里的连锁包子铺。经典的早餐肉包+咸菜+汤,咸到我吃不下。我注意到家长带孩子吃早餐都是一样的吃,是真咸呀。我当时就想儿时就吃的那么咸,味蕾加快钝化,长大也是越吃越咸。我真心认为幼儿的菜就是比成人吃的淡,这是基于生理不同,不是矫情,是保护孩子的味蕾。 


02

幼儿园配餐原则

餐食选择原则——营养密度

幼儿园孩子面临的是典型的“小胃口、大需求”矛盾。这里的“大需求”不是指食量,而是指对各种营养素的充足需要。如何在有限的胃容量中实现营养价值的最大化?答案在于营养密度的科学管理。

营养密度是指单位热量食物中所含营养素的比例。同样热量的一份汉堡和一份三文鱼,同样热量的一碗白粥和半碗肉末蔬菜粥,后者的营养密度显然更高,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多必需的营养素。

天然食物——深色蔬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的营养密度通常远高于加工食品。对幼儿园儿童而言,营养密度是框架,蛋白质是支柱:必须通过高营养密度食物满足全面营养需求,避免微量营养素缺乏;同时确保足量优质蛋白(2-3g/kg/天)以支持快速生长发育。

过头做法:网红餐食中大鱼大肉太多了,优质蛋白质是够了,但是热量就超标了。并且肥甘厚腻本身也会伤脾胃,儿童吃的肉类在精不在多。

不足做法: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低营养密度的食物占据了孩子宝贵的胃容量。比如正餐中的清汤,除了营养密度极低外,还容易导致盐分摄入超标。再比如点心中的纯糖类饼干,这些食物不仅无法提供充足的营养,还可能影响孩子对正餐的食欲。

餐食选择原则——食物多样性

食物多样性在幼儿园膳食中有着明确的量化标准。以深圳为例,规定每日至少12种食物,每周25种以上。但多样性的意义远不止于数字达标。观察上海市普陀区推荐的幼儿园食谱,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每道炒菜都至少包含三种以上的食材。这种精心搭配不是为了复杂而复杂,而是为了确保不同营养素之间的互补和平衡。

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另一个表现,我认为一个人儿童时期接触和接受的食物种类越多,那么长大饮食包容度越好,营养条件也越好;反之就会很糟糕,问题儿童如孤独症儿童,大多存在刻板单调饮食的表现。

“网红大菜”——整块红烧肉、完整的肘子不仅热量过高、脂肪含量超标,更重要的是严重缺乏食物多样性(一种大肉、一种蔬菜和一碗米饭一共才三样食材),无法满足儿童对多种营养素的需求。

餐食选择原则——天然无添加

尽量少用加工食品,尽量不用除醋酱以外的调味品,不使用含添加剂的食材,如午餐肉、香肠、果酱、番茄酱; 不使用任何反式脂肪产品,如起酸油,人造黄油、植物奶油等。

这一点对于幼儿园点心的选择特点重要,一家有食育理念的幼儿园基本上会排除加工食品。

天然食材优于加工食材

· 避免用火腿、香肠代替新鲜肉类(综合风险)

· 避免使用市场上采购的肉丸、鱼丸等的冻品(添加剂过多)

· 避免使用外采的面条、面皮等。(硼砂风险)

· 常用冰牛奶、牛奶饮料非纯鲜奶、含添加剂的酸奶或含糖饮料(寒凉、高糖、添加剂)

· 使用采购含添加剂的饼干、蛋糕(反式脂肪、高糖、添加剂)

· 使用外采的蛋挞皮做蛋挞、外采的披萨(反式脂肪)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幼儿园自制的发酵类小点心,真的是孩子们的营养福利。发酵食物对人体健康的益处已被广泛证实,特别是对肠胃功能尚未完全成熟的儿童,发酵食品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肠道菌群。而两点就是要补充能量,除了水果和坚果、豆腐干外,自制的发酵点心真的是儿童两点的“扛把子”。 

餐食选择原则——食物属性中庸

烤羊排、龙虾、螃蟹也出现在网红餐食中,但实际上幼儿园不会选,除了经济原因更重要的是食物的寒热属性。

在水果选择上,专业的幼儿园倾向于选择“平庸”的水果——这里的“平庸”有两层含义:一是选择大批量上市的当季水果,二是选择性平或性温的水果品种,如苹果、柑橘等。

吃榴莲芒果就是伙食好,那也太表面了!大热和大寒的水果,其实都是要少吃的。我们常看到的香蕉配牛奶的搭配,从中医角度来看,两者皆属寒性,对于脾胃功能尚未完全成熟的儿童来说,过多寒凉食物确实可能影响消化功能。这也是有些园长感觉孩子好像吃太多消化不了,其实是太寒了脾胃运化不了。 


03

专业烹饪原则

专业的食育幼儿园坚持以蒸、煮、炒为主要烹饪方式,严格控制甚至完全避免油炸。

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科学依据:油炸过程中产生的丙烯酰胺具有致癌风险,同时高温会导致蛋白质变性、B族维生素全军覆没,其它维生素减半。

一个优质的天然食材,一旦经过超过200度的高温处理,就会从营养价值高的好食材变成坏食材。

所以为什么幼儿园自助餐(不是自主进餐)并不是个太好的选择,因为在自助餐里会出现过多炸鸡腿、炸鸡翅、炸丸子、烤香肠、蛋挞……. 


04

结语

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吃得好”确实是一个朴素而重要的考量标准。但问题在于,什么才是真正的“吃得好”?

如果仍然停留在“网红大菜”的视觉冲击层面,那么食育的家园共育就须出手。真正的食育特色幼儿园,是个很难建立的壁垒。不仅要在餐食配置上体现专业水准,还要让家长理解真正有利于孩子的好饮食,更让幼儿通过食育活动培养择食力,实现真正的食育闭环。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