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戏参与的家园共育路径探究——以“菜园里的秘密”主题微项目为例
摘要:家园共育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能够整合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南京市江宁区九龙湖幼儿园在实践中探索了基于游戏参与的家园共育路径,以“菜园里的秘密”主题微项目为例,其家园共育的创新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聚焦要求,构建家园共育的范式,聚焦家园如何明晰责任、规范角色、合作商议的问题;第二,见证成长,实施主题项目的过程,展示活动准备、活动体验、活动延展的过程;第三,评价同频,增强过程反馈的效果,注重观察记录、活动回顾和反思改进。
关键词: 家园共育 游戏参与 幼儿园主题活动
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家园共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及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家园共育的成效是学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家园共育的核心作用在于整合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而实施家园共育的关键是通过创新方式激发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的意愿与责任感。幼儿园项目化学习是指围绕幼儿必须具备的核心知识与能力,基于真实具体的情境,设计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驱动型问题,引导其积极探究,并最终形成多样化成果的学习活动。 [1] 南京市江宁区九龙湖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基于项目化学习的理念,在实践中探索了基于游戏参与的家园共育新路径。以“菜园里的秘密”主题微项目为例,我园将自然探索、亲子互动与幼儿教育等环节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与探索的兴趣,同时明晰家庭、幼儿园的教育责任,鼓励家长参与游戏互动过程,有效促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合作,提升家园共育工作的成效。本文主要介绍我园实施“菜园里的秘密”主题微项目的经验,旨在为其他幼儿园创新家园共育形式提供参考。
一、聚焦要求,构建家园共育的范式
(一)明晰责任
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承担教育幼儿的责任,教师和家长的教育任务应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家长与教师的良好合作能够丰富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支持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然而,若幼儿园和家庭的分工与责任不明晰,则会造成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不理解、互动参与度低、活动评价随意等问题,影响家园共育的成效。“菜园里的秘密”主题微项目的实施明晰了幼儿园和家庭的共育责任,幼儿园承担课程与活动的建设,家长发挥协同共育的职责,保证教育的持续性。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把握家园双方的责任限度,主动承担幼儿教育的责任,深入合作共育的过程,让家庭教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补充和延续,建立整体的良好育人环境。另外,我园还积极承担家长教育的职责,教师与家长积极沟通,主动分享幼儿在学校的表现和进步,同时征求、接纳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如共同制订幼儿的学习计划,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问题。明确家园共育责任的目的,在于推动幼儿园和家庭的深度参与,实现家园双方共赢,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在家园合作过程中,我园不只是将家长参与视为外部资源,而是采取措施为家长提供支持和参与机会,尊重家长的教育意见,使家园双方都能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受益。
(二)规范角色
社会角色包含一系列权利义务规范及行为模式,家园共育有利于幼儿的自我认知、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从而帮助幼儿明确自身的角色规范。在“菜园里的秘密”主题微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赋予每名幼儿恰当的角色,并向幼儿解释相关角色规范,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胜任角色,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帮助幼儿了解角色规范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结合幼儿特点开展教育工作。第一,让幼儿认识自身在群体中的角色与在家庭中的角色的不同。幼儿从家庭生活与家庭成员的互动中获得个性化角色规范,在幼儿园则获得与群体生活相适应的群体化角色规范,家园共育帮助幼儿逐渐认同和适应角色规范的转化。第二,顺应幼儿的认知特点与兴趣,教师和家长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抓住各种教育时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认知自我角色的机会。
(三)合作商议
家园共育赋予幼儿园和家庭同等权利,教师和家长都能对幼儿的游戏、活动等提出建议,双方商讨、共议,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菜园里的秘密”主题微项目的活动内容并不是由幼儿园全部设定的,家长在其中也承担了相应任务,对项目划分、任务安排、活动形式等提出建议。在整个活动中,家长和教师都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引导者和陪伴者,教师引导幼儿有序参与各项活动,家长则提供实践资源和反馈,促使活动顺利进行,使幼儿有所收获。“菜园里的秘密”主题项目以种植为核心贯穿所有活动,包含丰富的内容。幼儿在项目活动中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和相关知识,获得种植经验,还可以体验播种、浇水、施肥、除草等活动,从而提升认知能力、操作技能,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这些项目内容由教师和家长共同商议。“菜园里的秘密”主题微项目中家园商议的部分内容如表1所示。
二、见证成长,实施主题项目的过程
(一)活动准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2]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教育领域的子领域,家园共育的目的是实现教育合力,共同致力于幼儿的发展。 [3] 首先,增强家园协同体内部的互动。“菜园里的秘密”主题微项目的使用项目清单协调幼儿园和家长的工作,确保每项任务都能得到充分的准备。项目中的各项任务由幼儿园提前收集,向教师、家长及幼儿征集意见,促进多方主体的合作共议。例如,幼儿园会向家长征集幼儿接触大自然和种植活动的情况,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家长也有机会了解主题微项目活动的内容,针对细节为幼儿园提供建议。其次,链接多样的家庭资源。幼儿园和家庭拥有各自的资源优势,家校共同准备资源,可以丰富幼儿的活动体验。例如,有些家长在农业、园艺或蔬果种植方面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我园便邀请他们在活动中分享种植技巧、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也参考家长的建议准备园艺工具和设备,包括水壶、园艺手套等,供幼儿在菜园里使用。最后,组建自然科学观察团。观察团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自然环境观察能力。“菜园里的秘密”主题微项目与自然科学观察团结合,增进了幼儿对菜园自然环境、植物等的认识和理解,开阔了幼儿的视野,丰富了幼儿的学习经验。例如,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陪伴下参观“屋顶农场”,观察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体验养殖的乐趣,培养了热爱自然、关注环保和可持续生活的意识。
(二)活动体验
“菜园里的秘密”主题微项目注重体验学习,让幼儿在实际生活和实践观察中探究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从而获得新知识、新能力。首先,我园梳理活动的程序,让幼儿明晰活动内容、目标与流程。“菜园里的秘密”主题微项目设置了同伴种植、农耕体验、趣味科普、农耕绘画等活动,教师在幼儿开展活动前为幼儿讲解项目的具体内容和需要准备的工具,幼儿可以在家庭中与家长商议,提前查找相关材料,增强在活动中的体验。其次,搭建任务支持网络。“菜园里的秘密”主题微项目的活动内容丰富,实践项目较多,在开展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家长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支持。家长和幼儿一起查找资料,了解不同季节适合种植哪些蔬菜、哪些植物容易照料等。教师则引导幼儿园合理规划有限的菜地资源,经过全体幼儿的商议,最终决定在菜园中种植小白菜、空心菜、青蒜、番茄等。最后,鼓励幼儿参与实践。在种植活动过程中,幼儿需要必要的引导,以促进他们的主动观察和种植实践。教师和家长都可以在促进幼儿参与种植实践方面发挥作用。教师带领幼儿观察菜园中的蔬菜种类,让幼儿近距离观察蔬菜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引起幼儿探索的好奇心。家长则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体会植物生长给环境带来的变化。“菜园里的秘密”主题微项目搭建的活动框架。
(三)活动延展
“菜园里的秘密”主题微项目并不局限于简单的种植活动,而是向更广空间、更长时间延展。大自然是天然的游戏场域,能够支持幼儿自由活动,又富有无限的探索资源,可以促进幼儿认知、语言、身体及想象力的发展。“菜园里的秘密”主题微项目积极鼓励幼儿充分利用所学,在自然中实践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勇于挑战的精神,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菜园中的蔬菜收获后,教师引导幼儿留下种子,带回家中开展种植和观察;组织幼儿讨论收获的蔬菜可以制作成哪些美食,并鼓励幼儿将食材带回家,与家长共同烹饪。教师还把种植的蔬菜当作教学材料,例如:让幼儿闻、摸、看胡萝卜,学习颜色知识;让幼儿制作青椒、柿子、香菇等的黏土模型,理解蔬菜的特点,提升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评价同频,增强过程反馈的效果
(一)观察记录
开展对活动的全面评价,离不开详细的活动观察记录。一方面,教师记录幼儿的探索和体验过程,如幼儿如何运用自己的感官感知和体验自然事物,以及面对植物、昆虫时怎样用手触摸、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眼睛看,同时,教师为幼儿的探索行为提供必要的支持。另一方面,家长记录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关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以及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等的提升情况。例如,幼儿仔细观察一株花的花瓣、用手指轻轻触摸树叶的纹理、用放大镜观察叶子上的细微纹理,这些过程性记录也是幼儿宝贵的成长回忆。
(二)活动回顾
活动回顾是评价活动开展状况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教师和家长总结经验,促进幼儿园教学活动和亲子交流互动质量的提升。“菜园里的秘密”主题微项目的活动回顾主体不仅包括教师和家长,还包括幼儿。需要注意的是,回顾应是有目的的回忆过程,不是简单地听、一味地说,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幼儿在回顾活动的过程中做简单的逻辑梳理。因此,当幼儿特别自信地表达时,教师和家长都会用欣赏的眼光去聆听和观察;当幼儿表达有困难时,教师和家长会提供支持和线索。例如,首先使用封闭式的问题,幼儿只需回答“是”或“否”即可,接着再使用开放性的问题开展对话,提问“用了哪些工具”“首先做了哪一部分”“后来怎么样了”等,帮助幼儿整理思路。回顾是在支持下开展的思考过程,幼儿对事件的认知和解释方式能够反映幼儿的思维发展。教师和家长通过幼儿的回顾了解幼儿的真实游戏水平和已有经验,进一步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支持幼儿的游戏。
(三)反思改进
必要的活动反思能够帮助幼儿园和家庭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需求,改进对幼儿的支持策略,提升幼儿的活动参与质量。教师、家长和幼儿都是幼儿教育评价的主体,活动反思过程也需要多主体共同参与。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反思如何改进活动设计,以使活动更符合幼儿的能力发展与兴趣;家长反思自己在活动过程中是否及时与幼儿沟通,以增强与幼儿的交流和互动;幼儿反思如何参与更多的项目,以获得多方面的能力发展。这样的反思机制能够为幼儿的活动、学习和身心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同时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和家园合作的效果。
我园“菜园里的秘密”主题微项目重新定义了教师和家长的身份,横纵融合了多种教育资源,形成了家园共育合力,实现了评价同频,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连贯的教育体验,为身心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可基于更多活动主题,探索更多实现家园共育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侯翠玲.幼儿园项目化学习的价值意蕴和实践样态[J].教育科学论坛,2022(16):17-19.
[2] 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2(15):16-20.
[3] 胥兴春,张媛.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家园关系:理论意蕴、现实困境与实现理路[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3(9):1-12.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