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指南》背景下,如何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
《评估指南》背景下,
如何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
活动组织
一日活动安排相对稳定合理,并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和活动需要做出灵活调整,避免活动安排频繁转换、幼儿消极等待。
一日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一天的全部经历。从作息的角度,可视为幼儿在园生活安排的所有环节;从活动的角度,可视为幼儿缘自自身生命成长的需要所展开的一切活动,包括室内游戏、生活、户外活动、小组或集体活动等。对于一日活动的安排,各个幼儿园存在差异。一些幼儿园每个年龄班都执行着同一个作息时间,不同季节差异性也比较小;也有一些幼儿园把一日活动安排的自主权交给了班级,允许教师根据每一天幼儿的想法和需要进行调整,于是就出现了班级每一天的活动作息以及活动内容顺序安排都很随机。为什么不同的幼儿园在一日活动安排上会出现如此差异?应该如何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呢?
《评估指标》第20条考查要点提出:一日活动安排相对稳定合理,并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和活动需要做出灵活调整,避免活动安排频繁转换、幼儿消极等待。从指标中有两个关键词“稳定合理”和“灵活调整”,如何理解这两个关键词呢?一日活动安排中“稳定合理”是前提;“灵活调整”是必要过程。我们具体来讨论一下:
关键词一:稳定合理
一日活动安排为什么要稳定合理呢?
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生物节律性和阶段性特征,稳定合理的活动安排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可预测的成长环境,通过外部秩序支持内部发展。对幼儿发展具有以下意义:
※增强心理安全感
规律性的作息能帮助幼儿建立对环境的掌控感,减少因未知带来的焦虑。当他们每天都能在固定时间游戏、进餐、午睡,便会逐渐熟悉并适应这种节奏,清楚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进而建立起对环境的掌控感。例如,每天早饭后室内自主活动,然后户外活动。如此循环往复,生活的确定性让他们内心不再慌张,有效降低了因未知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有利于习惯养成
重复性的活动序列有助于幼儿形成时间观念和任务意识。早上来园后参与早锻炼→早饭→室内游戏→户外活动,幼儿每天按时参与早锻炼,身体会逐渐适应运动的节奏,养成早起锻炼的好习惯;之后进行早饭、室内游戏和户外活动,能够让幼儿在固定时段专注于同一类活动。随着时间推移,幼儿通过参与这样日复一日的活动序列,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清晰的时间观念,明白在不同时段需要完成不同的事情,为今后良好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坚实基础。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当活动安排稳定合理,幼儿能够清晰预知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久而久之,他们便能依据外部的时间安排和活动秩序,开始尝试自我调节情绪、管理行为,自然地进行环节转换。例如,室内游戏结束后,幼儿会自觉整理游戏材料,然后盥洗、加餐、绘画游戏故事、找老师一对一倾听……这一系列行为完成的过程,标志着幼儿逐渐从“被管理”走向“自我管理”,其生活更加独立自主。
一日活动安排的“合理性”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幼儿生理发展特点和需求:
幼儿消化系统尚未成熟,每餐进食时间宜控制在20-30分钟,这样能确保幼儿充分咀嚼食物,便于消化吸收。同时,两餐之间间隔应保持在3.5-4小时,期间还可适当安排点心时间,为幼儿补充能量。
幼儿每日睡眠时间需保证在11-13小时,其中午睡时长通常为2小时左右。
每日的户外活动时长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幼儿不同年龄段特点:
小中大班幼儿在生理发展上有共性特点,同时,不同年龄段也有其各自特点。小班幼儿主要在生活中依赖直观感受认识周围世界,喜欢简单模仿与直接体验,思维呈直观化、形象化的特点,有意注意时间较短,所以在活动安排时应延长生活环节时间,小组或集体活动时长一般在15分钟左右;中班幼儿有意注意时间延长、探究能力有所提高,需要为幼儿提供更加充足的游戏时间和丰富的游戏材料,小组或集体活动时长一般在20分钟左右;大班幼儿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小组协作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提升,需要更加充分的游戏时间,小组或集体活动时长一般在25分钟左右。
季节变化:
春秋季气候温和宜人,户外活动与室内活动的顺序可较为灵活地安排,延长户外活动时间,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条件引导幼儿感知四季更迭、探索自然奥秘。
夏季炎热,应优先选取早饭后的时段开展户外活动,在炎热时段则安排室内活动。
冬季寒冷,可将上午的户外活动调到十点之后,极寒天气时要适当减少户外时长,着重增加室内活动的趣味性与运动量。
以下是不同季节小中大班一日作息时间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园所班级的实际情况参考使用。
(此一日作息时间表引自北京市早教所落实《评估指南》培训会,由方庄一幼提供)
一日活动安排如何做到“稳定合理”呢?
环节安排科学,动静交替:
一日活动分为多个环节,在安排时要结合幼儿身心特点做到动静交替。幼儿在动静交替的节奏中活动与学习,可以避免因长时间处于同一状态而产生疲劳感,大脑的工作效率也会更高,尤其运动后进行安静活动有助于幼儿体力恢复。同时,在性格培养方面,动态活动使幼儿在尽情释放精力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勇敢、自信的品质;静态活动则引导幼儿学会专注与耐心,让他们在静谧的氛围中沉淀,塑造安静、沉稳的性格,两者相辅相成,为健全人格的养成奠定基础。
环节时间充足,化零为整:
我们看到作息表中将一些零散的环节规划成一个大的环节,如中大班秋冬季9:20-10:00是一个大环节,包括绘画游戏故事、一对一倾听记录、加餐、抹油和穿外衣。在规划大环节时间时要保证时间充足,能够让幼儿充分参与每个环节的活动。同时,化零为整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发展节奏不同,化零为整给予幼儿充足的弹性时间和空间,让发展快的幼儿有机会拓展深化,发展稍慢的幼儿也能从容完成活动,满足了个体发展需求;同时,幼儿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大环节中小活动的顺序,避免幼儿消极等待,有效提高了一日生活质量。
减少统一组织,赋权儿童:
在活动安排和组织时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减少教师的统一组织。以前在过度环节容易以教师为主导,例如集体组织如厕、饮水环节,这样集体统一做事更便于让教师清楚了解幼儿参与情况。但集体组织的过程中幼儿只是听从安排,不但没有发挥其主动性和自主性,而且幼儿在教师的安排下配合进行活动地点、内容的频繁转换,同时容易出现幼儿的消极等待。在活动安排组织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多观察、发现、了解幼儿参与活动的需求和能力情况,适时给予支持与引导。
关键词二:灵活调整
稳定合理是一日活动安排的前提,但稳定合理不是日复一日地机械化重复。在实际的幼儿教育场景中,会受到幼儿兴趣需要、天气情况、特殊事件等诸多因素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一日活动“相对稳定合理”的基础上,必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以及活动需要等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从而真正为幼儿营造出适宜他们成长的教育环境。
一日活动安排中如何做到“灵活调整”呢?
时间安排灵活调整:
时间的灵活调配需紧密围绕幼儿的兴趣需要。例如,8:30-9:20是室内自主游戏时间,当教师敏锐捕捉到积木区里孩子们搭建迪士尼乐园后沉浸在表演中,老师就可以延长游戏时间,给予他们充分的表现与创造的机会。同样,在户外活动中,若幼儿兴致勃勃地观察起小蚂蚁,哪怕超出原定户外时间,也应适当延长,使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得以充分满足。这不仅契合幼儿当下的兴趣冲动,更能为后续学习与成长积累宝贵的感性经验,真正做到以兴趣为导向,优化时间利用效率。
活动内容灵活调整: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里,内容调整要兼顾预成与生成。如计划下午开展绘本阅读活动,午后突然下起雪来,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兴趣将绘本阅读活动调整为户外玩雪,给幼儿充分时间与雪进行互动游戏。
总之,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应兼顾稳定合理与灵活调整。稳定合理契合幼儿身心发展节律,为其提供可预测的成长环境,助其养成习惯;灵活调整依据幼儿年龄、个体及活动差异,避免活动安排频繁转换和幼儿消极等待。二者平衡旨在为幼儿营造“有序的自由”,杜绝机械重复与放任自流,用弹性空间培育自主性,推动幼儿从“被安排”迈向“会安排、会管理”,实现能力的进阶,为成长筑牢根基。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