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兰会园长:带着火眼金睛早巡视
在幼教圈,“忙”往往成为许多园长的日常注脚:有人困于事务性工作,与书本日渐疏离;有人习惯“坐镇”办公室,缺席孩子的游戏时光;更有人踩着打卡点上下班,来得比老师晚、走得比员工早,将自己禁锢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闭环里。近20年的园长生涯,看似一个大忙人,看似幼儿园里最忙的人,我却成了读书最多的人,成了出现在游戏现场,频率最高的人。因为我知道什么是一个园长的正事,什么才是一个园长应该做的事情。
在我们园所,“忙”被赋予了不同的注解。作为园长,我始终相信教育者的成长需要“三重底气”——
第一重底气,源于书页间的深耕。
我敢自信地说:无论是与同行园长相较,还是和园内老师比量,我的书架始终是最沉的,阅读轨迹始终是最宽的。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到《管理的实践》,从《捕捉儿童敏感期》到《家庭中的正面管教》,我始终让专业书籍与管理智慧在案头并行。当许多园长感慨“没时间读书”时,我早已把碎片时间酿成了教育的“养分”——午休时的一章理论、睡前的一篇案例,都在悄悄托举着管理的视野。这份“读书量”的自信,不是夸夸其谈的海口,而是近二十年雷打不动的阅读刻度。
第二重底气,藏在游戏场的脚印里。
比起业务园长、保教主任,我的日程表上永远为“孩子的游戏”预留着最大的空白。上午的民间传统游戏场,我有时握着跳绳站在孩子们中间,我有时跟孩子玩打地鼠的游戏,我有时跟孩子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我便成了那只捉小鸡的老鹰;下午的户外区域自主游戏区,我常蹲在沙池边当“城堡工程师”的听众。当我能叫出每个孩子的小名,记得他们搭建积木时的凝神与专注,读懂他们游戏冲突背后的社交密码,这份“在场感”便成了最厚重的教育发言权。
第三重底气,刻在晨光与暮色的坚守里。
二十年来,我办公室的灯总是全园第一盏亮起,最后一盏熄灭。当有的班子成员还在家里忙忙活活,我早已在院子里到处巡视;当班子成员还行走在上班路上,
我早已站在园门口迎接第一个孩子;当暮色浸透走廊,我还在整理当天观察到的游戏记录。比起“最早来最晚走”的执念,更重要的是这份坚守早已成为一种无声的引领——老师们知道,园长的背影里藏着对教育的“死磕”:每天多半小时观察孩子,每月多读一本专业书,每年多沉淀一份实践笔记。这些“多一点”的累积,让利津游戏的品牌根系,深深扎进了日复一日的晨光与星夜里。
有人笑我“太较劲”,但我清楚:敢与同行比读书量,是因为知道教育者的高度藏在书页里;敢与班子比“现场率”,是因为明白教育的真相藏在孩子的眼睛里;敢与时间比“坚守度”,是因为坚信教育的分量藏在岁月的刻度里。这三重底气,不是炫耀的资本,而是一个务实园长对“什么是教育最重的事”的朴素回答——当我们把根扎进书本、扎进孩子、扎进每一个平凡的日常,教育的繁茂,自会如期生长。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