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之路:话不在多,在精,学会闭嘴是班主任的必修课!
自从当了班主任,话莫名就多了。看见学生总想说两句,硬生生从一个安静小女子变成了多嘴多舌的老妈子。仿佛一肚子金玉良言,不塞进学生的脑子就不痛快似的。
可是这种喋喋不休的说教有用吗?答案是否定的。
说是为了听,让学生听见并起到教育作用,是我们的目的。可为何事与愿违?为此我进行了反思。
说教,尤其是长篇大论的说教往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其原因有三。
首先,喋喋不休长篇大论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劳;生硬说教还会让学生麻木、抵触,甚至反抗。
其次,所谓话多不值钱,言多必失。喋喋不休会降低班主任权威,简洁有力的语言才更有效。
此外,说教式教育剥夺学生自我反思的机会,常常达不到预期目标。
所以,作为班主任,避免长篇大论说教,学会适时闭嘴很重要。
我在以下四个方面做了尝试,效果颇佳。
❶班会课简明扼要。
刚开始当班主任时,每到班会课时间就觉得有很多话要讲,似乎不讲满整堂课就显得自己没水平一样。最后发现讲那么多其实没什么用,因为学生只是左耳进右耳出。
学生的有效专注时间大约是15~20分钟。换句话说,我喋喋不休说了40分钟,真正起作用的只有前 15 分钟,后面的 25 分钟几乎毫无意义。
后来,除了有学生活动的主题班会之外,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我都会在课前进行梳理、精简。课上尽量控制时间,简明扼要。
我说得少了,可学生听得多了,效果明显比之前好。
❷班委会时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以前开班委会,我会对班委的前期工作做点评,或批评或表扬,并对后期工作提出要求。
我肯定他们工作的重要性,激情饱满地激发他们的奋斗热情。可班委总是懒懒的,让我很挫败。
为什么会这样?开班委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开始思考。
很显然,开班委会的目的是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动班委有序管理班级。
班委才是一直和全班同学在一起的人,他们比我更了解班级情况。
认清这样的现实之后,我改变了策略。再开班委会时,我不说了,将主动权交给班委。班委讲班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措施。
从那以后,每次班委会效率都出奇的高,班委做工作也更积极主动了。
❸跑操时行为示范。
学生跑操受场地限制,在转弯时速度会慢,学生会停下来,队伍便乱糟糟的。
“保持慢跑,不要停下来……”
“左右对齐,好好跑,别乱……”
“看你们在干啥?乱糟糟的……”
“能不能跑好?不能,咱们等会儿就留下来单独跑……”
我总是扯着嗓子喊,从最初的提醒到后来的威胁,直到最后的暴跳如雷。常常把我气得半死,可跑操队伍还是乱成一锅粥。
后来,我不喊了,我跟学生一起跑。速度很慢时,我也保持跑步状态,腿在跑,目光在学生身上。
慢跑是示范,目光是监督,我一句话都没说,可效果出奇得好。
跑操中打闹讲话的学生,也只需目光注视或点名就够了。因为他们并不是不知道那样的行为不对。
❹学生犯错时用反思代替说教。
学生犯了错,班主任往往逮住就是一通批评和说教,试图通过批评教育让其改正错误。
可是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大多数道理他都明白。班主任其实很难讲出什么新颖又高深,能触动学生的东西。
学生耳朵都听出茧子的老生常谈除了让班主任显得气急败坏之外,对学生的作用其实微乎其微。
学生犯错当然要批评教育,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一开始我也是同样的处理方法。
但这种没有任何正向反馈的批评教育常常让我感觉难受,很无力。
痛定思痛后,我决定学生犯错时,不说教,也不批评了。
我什么都不说,让学生自己说,说问题,说反思,说解决办法。
最后,只挑其要害,对症下药,学生往往心服口服。
这种方法不仅避免了生硬说教,首先班主任在气势上就赢了。
所以,管理学生话不在多,在精。
老话说:“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这句话同样适合班主任。
在我看来,学会闭嘴是班主任的必修课。
亲爱的同行朋友,只要有可能,就用一句话代替一段话;用一个词代替一句话;用一个手势代替一个词吧。
话说得少才听得多。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