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收藏学习! 100个经典成语故事

收藏学习! 100个经典成语故事

1. 洛阳纸贵

出自:《晋书·左思传》  
典故:西晋左思耗时十年写成《三都赋》,起初无人问津,后得名士皇甫谧作序推崇,洛阳豪贵争相传抄,洛阳的纸价都因此暴涨。  
释义: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2.一字千金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典故:战国末期,吕不韦招纳三千门客著成《吕氏春秋》一书,悬书咸阳城门,发告示称能增损一字者赏千金。

释义:原义是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

 

3.一饭千金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典故:韩信少时贫困,漂母赠饭数十日。韩信封楚王后,以千金报答漂母,说一饭之恩尚重酬,况卅日乎?

释义:形容受人点滴之恩而给予厚报。

 

4.东山再起
出自:《晋书·谢安传》

典故谢安是东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曾隐居会稽东山,朝廷多次征召不出。后国家危难,谢安复出为相,成功指挥淝水之战。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重新获得势力。

 

5.纸上谈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典故: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6.力透纸背

出自:《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 

典故:颜真卿学书于张旭,张旭观其字说:用笔当如锥画沙,力透纸背。后成书法要诀。  

释义: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常用来形容诗文等作品运力巧妙、内涵深刻。


7.入木三分
出自:《书断·王羲之》
典故: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释义:形容书法笔力极为强劲,现比喻见解、议论、分析、刻画很深刻。

 

8.妙笔生花

出自:《开元天宝遗事》  

典故:传说李白少时梦笔头生花,自此才思泉涌,成一代诗仙。  

释义:形容文章文采斐然,才华横溢。也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

 

9.狗尾续貂

出自:《晋书·赵王伦传》  

典故:晋惠帝时赵王伦篡位,滥封官爵,貂尾不足竟以狗尾充作冠饰,时人讽貂不足,狗尾续 

释义:比喻用次品续在珍品之后,多用于形容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

10.手不释卷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典故东吴吕蒙早年不喜读书,孙权劝其研习兵书史籍。吕蒙以军务繁忙推辞,孙权言己虽掌国政仍勤学不辍,吕蒙遂发奋苦读,常手不释卷,终成文武兼备之才,鲁肃赞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释义:原义是手中总是拿着书卷,比喻勤奋好学

11.韦编三绝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典故:孔子晚年研读《周易》,反复翻阅导致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断裂。  

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12.望梅止渴

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典故:曹操行军途中缺水,士兵疲惫。他谎称前方有梅林,士兵想到酸梅生津,坚持前行找到水源。  
释义:比喻从不切实际的空想中来宽慰自己。

 

13.程门立雪

出自:《宋史·杨时传》  
典故:北宋学者杨时拜师程颐,遇其午睡,便立于门外雪中等候。程颐醒时积雪已没膝,感其诚心倾囊相授。  
释义: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14.唇亡齿寒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典故:晋国向虞国借道伐虢,宫之奇谏言虞公: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虞公不听,两国终被晋灭。  

释义:比喻利害密切相关。

 

15.黄粱一梦

出自:《枕中记》 

典故:卢生客店遇道士,借道士青瓷枕入梦,娶妻中举,官至宰相,享尽富贵。醒来时店主蒸的黄粱饭尚未熟。 

释义:比喻虚幻的梦境和不可实现的欲望。

16.南柯一梦

出自:《南柯太守传》 

典故:淳于棼醉卧槐树下,梦入大槐安国,娶公主、任太守,显赫一时。醒后掘开槐树,见蚁穴如梦中城郭,方悟荣辱皆空。 

释义:比喻人生如梦,富贵得失无常;也泛指一场梦。

 

17.为虎作伥

出自:《太平广记》  

典故:传说被虎咬死之人会化为伥鬼,引诱他人供虎食。后喻助恶人作恶。  

释义:意为伥鬼常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比喻给坏人当帮凶。

 

18.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典故:秦朝权臣赵高为测试群臣是否顺从他,牵鹿上朝称是马。群臣或沉默或附和,凡敢言鹿者皆被诛杀。  

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9.东施效颦

出自:《庄子·天运》  

典故:美女西施心口痛时皱眉捂胸,更显娇弱。丑女东施模仿其动作,反令人厌恶。庄子讽其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释义: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20.病入膏肓
出自:《左传·成公十年》
典故:晋景公病重,求医于秦。名医缓诊断其病在膏肓之间,药石难及。景公果病逝。  

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21.卧薪尝胆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典故: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沦为阶下囚。回国后他睡柴草、尝苦胆,时刻提醒自己复仇,最终灭吴复国。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22.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典故:秦末巨鹿之战,项羽率军渡河后凿沉船只、砸碎炊具,只带三日粮,以示决一死战。士兵无退路,奋勇杀敌,大败秦军。  
释义:指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做事果决。

 

23.三顾茅庐

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典故: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三次冒雪拜访南阳草庐。诸葛亮感其诚意,提出《隆中对》,助刘备奠定三分天下大计。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诚心求贤,礼遇人才。

24.草木皆兵

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典故:淝水之战中,前秦苻坚败退时见八公山草木摇动,误以为皆是东晋伏兵,惊恐溃逃。  

释义:把山上的野草和树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为对方的声势所吓倒而疑神疑鬼产生错觉。

 

25.守株待兔

出自:《韩非子·五蠹》 

典故:宋国农夫见一只兔子撞树而死,便放弃种田日日守在树旁等待下一只。后来田地荒芜,却再无兔来,沦为了笑柄。  

释义: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亦用以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26.刻舟求剑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典故:楚人乘船时佩剑落水,他在船舷刻记号,称剑从此处落。船停后按记号下水寻剑,自然无果。  

释义: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

 

27.掩耳盗铃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典故:有人欲偷铃铛,怕响声惊动他人,便捂住自己耳朵去摘,终被抓获。  

释义:原意为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后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是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28.亡羊补牢

出自:《战国策·楚策》  

典故:农夫丢羊后未及时修补羊圈,又丢数只。邻居劝他修圈,他照做后羊不再丢失。  

释义:指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继续受损失。

 

29.狐假虎威

出自:《战国策·楚策》  

典故:狐狸被虎捉住,谎称自己是天帝派来的百兽之王,并让虎随行验证。百兽见虎而逃,虎信以为真。  

释义:原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百兽,后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30.水滴石穿

出自:《鹤林玉露》 

典故:宋代张乖崖任县令时,见小吏偷一钱,怒斥: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严惩以儆效尤。  

释义:指水滴不断地滴,可以滴穿石头;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成就难能的功劳。

 

31.雪泥鸿爪

出自: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典故:苏轼见雪地鸿雁爪印,感叹人生如飞鸿踏雪,痕迹转瞬即逝。诗中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更添世事无常之叹。  

释义:指大雁踏过雪地时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

 

32.口蜜腹剑

出自:《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

典故:唐朝宰相李林甫表面和善,言辞甜蜜,却暗中陷害忠良。他排挤贤臣李适之、张九龄,构陷太子李亨,时人讥其"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一个人嘴巴说得好听,而内心险恶,处处想陷害人;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33.橘化为枳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典故:晏子使楚,楚王讽齐人善盗。晏子反驳: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水土异也。暗指楚地风俗使民为盗。  

释义:指淮南的橘移至淮北,由于水土不同就变成了枳。比喻事物因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34.囫囵吞枣

出自:《湛渊静语》  

典故:有人听医者言梨伤齿,枣伤脾,便说:吃梨只嚼不咽,吃枣整吞不嚼。众人笑其愚昧。  

释义:原指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35.画饼充饥

出自:《三国志·魏书·卢毓传》  

典故:魏明帝让卢毓推举人才,强调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告诫虚名无用,需真才实学。  

释义:原意为画个饼来解除饥饿,后引申为比喻凭空想出来的眼前急需的事物来安慰自己。



36.磨杵成针

出自:《潜确类书》  

典故:李白少时逃学,看见一个老奶奶正在磨铁杵,便问她在做什么,老奶奶回答:欲作针。李白由此悟到功到自然成,遂发奋读书。  

释义:本义指把铁棒磨成了针(杵:舂米等用的棒槌);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37.临渴掘井

出自:《黄帝内经·素问》  

典故:春秋时期,鲁昭公因治国无方流亡齐国,齐景公问其败因,晏婴答曰:"临难而遽铸兵,临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临渴掘井"讽其平日不修内政,危时仓促应对,终致失败。

释义:原义是到口渴时才去挖井,比喻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38.笔走龙蛇

出自:《李太白集》  

典故:唐代书法家怀素狂草如龙蛇飞舞,李白赞其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释义:形容书法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

 

39.胸有成竹

出自:《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典故:宋代文同画竹前,心中已有竹影。苏轼赞其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释义: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40.门可罗雀

出自:《史记·汲郑列传》 

典故:汉初翟公任廷尉时宾客盈门,罢官后门庭冷落,门外可设雀罗,复职时众人欲归,翟公题门拒客。

释义:原指门外可张网捕雀(罗:张网捕捉),后形容门庭冷落、宾客稀少之况。

 

41.趋炎附势

出自:《宋史·李垂传》  

典故:北宋官员李垂文采斐然,却因不肯攀附权相丁谓,十年未得升迁。后丁谓倒台,李垂入京欲拜谒新贵,被谏官钱惟演质问:"若昔日以正直立朝,何至今日方来依附?"世人遂以"趋炎附势"讽刺那些依附权贵、阿谀逢迎之徒。  

释义:形容奔走权门,或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42.沆瀣一气

出自:《南部新书》  

典故:唐代科举考试中,考官崔沆录取了考生崔瀣,因二人姓氏相连为沆瀣,被调侃为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释义:泛指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43.笑里藏刀

出自:《旧唐书·李义府传》  

典故:唐李义府表面温和,内心阴狠,人称笑中刀。他陷害忠良,最终流放而死。  

释义:指脸上挂着笑容,心中藏着杀人的尖刀;比喻外表和善,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44.泰山北斗

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赞》

典故:唐代韩愈提倡古文运动,文风雄健,韩愈去世后,学者仰慕其成就,尊称他为泰山北斗

释义: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45.马革裹尸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典故:东汉马援征战一生,曾言:"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后病逝军中,实现誓言。 

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46.悬梁刺股

出自:《汉书》《战国策》  

典故:汉孙敬读书时以绳系发悬梁防困;战国苏秦夜读瞌睡,以锥刺股提神。二人勤学奋进、终成大家。  

释义: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47.凿壁偷光

出自:《西京杂记》  

典故:西汉匡衡家贫无烛,凿穿墙壁借邻家光读书,后官至丞相。  

释义: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48.闻鸡起舞

出自:《晋书·祖逖传》  

典故:祖逖与刘琨立志报国,每闻鸡鸣即起身练剑,后率军北伐收复失地。  

释义: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志士奋发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

 

49.功亏一篑

出自:《尚书·旅獒》  

典故:周武王灭商后,召公劝谏: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堆山差一筐土而止,前功尽弃。  

释义:原指筑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未能成功。后多用于比喻做一件事只差最后一点努力未能完成,多含惋惜之意。

 

50.前功尽弃

出自:《战国策·西周策》 

典故:苏厉劝白起停止攻魏,称若失败则前功尽灭  

释义:指以往的功劳全部废弃。

 

51.围魏救赵

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典故: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求救。齐将田忌采纳军师孙膑之策,不直赴邯郸,转而突袭魏都大梁,迫使魏军回援。齐军于桂陵设伏大败魏军,赵国遂解围。

释义: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52.背水一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典故:韩信攻赵,背靠河水列阵,士兵无路可退,拼死杀敌,以少胜多。  

释义:原意指背靠临近河水之地摆阵,或布下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喻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53.四面楚歌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典故:项羽被困垓下,夜间汉军唱楚地民歌。楚军听闻思乡心切,士气崩溃,纷纷逃散,项羽突围失败自刎乌江。  

释义:指四面八方皆响起楚地的山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

54.东窗事发

出自:·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 

典故:南宋奸臣秦桧与妻子王氏在东窗下密谋陷害岳飞。秦桧死后,王氏请道士招魂,道士称秦桧在阴间受审东窗事发矣    

释义:比喻阴谋或罪行被人揭露,真相大白。  

55.春风得意

出自:唐·孟郊《登科后》  

典故:唐代诗人孟郊科举屡试不第,四十六岁终中进士。他欣喜若狂,写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句,抒发功成名就、心旷神怡之情。  

释义:形容人处境顺利、志得意满,心情愉悦如沐春风。  



56.塞翁失马

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典故:边塞老人丢马,众人安慰,他说焉知非福?后马带胡马归来,其子骑胡马摔断腿,却因此免于征兵战死。  

释义:比喻虽然暂时遭受损失,却也许因此得到好处,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57.揠苗助长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典故:宋国农夫嫌禾苗长得慢,将其拔高,结果禾苗枯死。孟子借此批评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释义:指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

 

58.杯弓蛇影

出自:《晋书·乐广传》  

典故:乐广宴客,客人看见杯中的弓影以为是蛇,饮后病倒。乐广再次请其饮酒,示以弓影解释,客人随即痊愈。  

释义:原义是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后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59.叶公好龙

出自:《新序·杂事》  

典故:叶公自称爱龙,屋内皆龙纹。真龙闻讯来访,叶公却吓得逃走了。孔子叹: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释义: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它,甚至畏惧它。


60.
毛遂自荐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典故:战国时,秦攻赵,平原君赴楚求援。门客毛遂主动请缨,称锥处囊中,其末立见。至楚后,他慷慨陈词,说服楚王出兵,解了邯郸之围。  

释义:指毛遂自我推荐跟随平原君前往楚国游说。后比喻自告奋勇或自己推荐自己担负重任做事情。

 

61.呕心沥血

出自:李商隐《李贺小传》与韩愈《归彭城》  

典故:唐代诗人李贺每日骑驴携锦囊,得句即投囊中,归家后呕心整理成诗,其母叹:"是儿要呕出心乃已!"韩愈亦有"沥血以书辞"之句,述写作之艰。后人合二为一,喻倾尽心血。

释义:形容费尽心思,耗尽精力,多用于褒扬极端专注的创作或付出。

 

62.项庄舞剑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典故:鸿门宴上,范增命项庄舞剑助兴,实则欲刺杀刘邦。张良急召樊哙闯入,刘邦借机逃脱。  

释义: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63.阮囊羞涩

出自:《世说新语·雅量》注引《阮孚别传》   

典故:东晋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人问囊中何物,他笑答:但有一钱守囊,恐其羞涩

释义:比喻经济困难,手头无钱;后用来形容贫困窘乏,一无所有。

 

64.熟能生巧

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典故:宋朝有位射箭高手名叫陈尧咨,其箭术当世无双,他也因此自视甚高。某日,陈尧咨正洋洋得意射箭,一旁观看的卖油老翁却未露赞许之色。陈尧咨心生不悦,上前质问老翁是否也懂得射箭,老翁取钱覆葫芦口,以杓注油而钱不湿,回答:无他,但手熟尔。

释义:意思是做事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出窍门。

 

65.小鸟依人

出自:《旧唐书·长孙无忌传》  

典故:唐太宗品评近臣时,长孙无忌以褚遂良如小鸟依人,自加怜爱作比,赞其虽性情刚直,却始终忠贞自持,危难时亦能舍身护主。

释义:原义是像小鸟依偎着人一样,比喻依附权贵,也泛指在窘困的情况下依附于人。后多用来形容女孩子或者小孩子娇小可爱的样子。


66.百折不挠

出自:《蔡邕·桥玄碑》

典故:东汉桥玄为官刚正,多次遭劫持威胁,始终不屈。蔡邕赞其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  

释义:指虽然受到很多挫折,但仍不动摇、退缩或屈服。形容意志坚强。

 

67.披荆斩棘

出自:《后汉书·冯异传》  

典故:东汉冯异随刘秀征战,开路先锋功高不傲,刘秀赞其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释义:指拨开荆丛,砍掉荆棘;比喻开创事业或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艰苦奋斗。

 

68.狼子野心

出自:《左传·宣公四年》  

典故:楚国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子文的弟弟子良生子越椒,子文见其状貌凶异,断言此子有狼子野心,必灭若敖氏一族,劝子良杀之。子良不从,后来越椒果然掌权谋反,楚王灭若敖氏。

释义:原义是豺狼本有与生俱来的兽性,虽自小训练之,仍难以驯服;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69.过河拆桥

出自:《元史·彻里帖木儿传》  

典故:元朝彻里帖木儿提议废除科举,许有壬被迫署名支持,后科举废,许却宣称反对,被讥过河拆桥  

释义:指过河后便拆掉桥;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曾经帮助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70.
黔驴技穷

出自:柳宗元《三戒》  

典故:贵州本没有驴,有人运驴至山野。老虎刚见到驴时很害怕,后挑衅,驴怒踢虎。后来,老虎识逐渐破驴只会踢而已,于是将其扑杀吃掉。  

释义:形容反面人物的本领低劣,无法摆脱困难处境。

 

71.惊弓之鸟

出自:《战国策·楚策》  

典故:战国时魏国神射手更羸随魏王狩猎,引弓虚发弦音,空中孤雁闻声惊坠。更羸解释这只大雁应曾受箭伤未愈,闻弓声则惶惧加剧,导致旧创崩裂而坠落。

释义:指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后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72.螳臂当车

出自:《庄子·人间世》 

典故:螳螂举臂挡车轮,自以为勇,庄子叹其不知其不胜任也 

释义:指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73.倾国倾城 

出自:《汉书·外戚传》  

典故:汉武帝时,李延年作《佳人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武帝闻之召见其妹李夫人,果貌美绝伦。 

释义:原指美色足以颠覆国家,后泛指女子容貌极美。  

74.兔死狐悲

出自:《宋史·李全传》  

典故:南宋义军首领李全叛宋败亡后,其妻杨妙真叹狐死兔泣,哀同类覆灭。

释义:原意为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或失败而感到悲伤。


75.
盲人摸象

出自:《涅槃经》  

典故:众盲人摸象,有的说像墙(身),有的说像绳(尾),争执不下。

释义:比喻对事物了解不全面,以偏概全,乱加揣测。



76.杞人忧天

出自:《列子·天瑞》  

典故:杞国有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寝食难安。智者劝解:天乃气聚,地乃块积,何忧崩坠?”  

释义:比喻缺乏根据和不必要的忧虑。

 

77.鹤立鸡群 

出自:《世说新语·容止》  

典故:西晋嵇康之子嵇绍风姿卓然,初入洛阳时,有人赞其"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 

释义:比喻人的才华、仪表或品格在群体中极为出众。  

 

78.画龙点睛  

出自:《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典故:南朝梁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四龙而不点睛,称"点之即飞去"。人疑之,强请点睛。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天,未点睛者犹在。  

释义:比喻在关键处着墨,使整体生动传神;亦指文章或言辞的精妙之处。  

 

79.一笔勾销  

出自:《五朝名臣言行录·参政范文正公》  

典故:北宋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时,审查地方官员名册,见不称职者便提笔勾去姓名。旁人劝其慎重,他答:"一家哭何如一路哭?"意为罢免庸官虽令其家族悲痛,却可免百姓受苦。  

释义:用笔勾掉名字或内容,比喻彻底取消、不再追究。  


80.
瓜田李下

出自:《乐府诗集·君子行》  

典故:古谚云: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避嫌防疑,免遭误解。  

释义:比喻容易引起怀疑的场合、容易使人误解的地方。

 

81.骑虎难下

出自:《晋书·温峤传》  

典故:东晋温峤联合陶侃讨伐苏峻,陶侃欲退兵,温峤曰: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 

释义:指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82.水落石出

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典故:欧阳修写琅琊山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释义:原指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83.孤注一掷  

出自:《宋史·寇准传》  

典故:北宋寇准力劝真宗亲征澶州抗辽,反对者讥其将国运"孤注一掷"。后真宗采纳,促成"澶渊之盟",保边境安宁。  

释义:比喻危急时倾尽全力作最后一搏,含冒险意味。  


84.
高山流水

出自:《列子·汤问》  

典故:伯牙鼓琴,钟子期听出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释义: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85.推心置腹

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  

典故:刘秀招降铜马军,单骑入营安抚,降军叹: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效死乎?”  

释义:原义是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诚意的待人。



86.
投笔从戎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典故:东汉班超初为抄书小吏,不甘平庸,掷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从军西域,平定诸国,封定远侯。  

释义:指扔掉笔去参军;比喻文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

 

87.宠辱不惊

出自:《新唐书·卢承庆传》  

典故:卢承庆考核官员,初评中下,其人面色如常;改评中中,亦无喜色。卢赞其宠辱不惊  

释义:原义是受宠或受辱都不为所动,后形容对得失不在乎。

 

88.鞠躬尽瘁

出自:《后出师表》

典故: 诸葛亮为报刘备知遇之恩,辅佐刘禅二十余年,六出祁山伐魏,最终病逝五丈原。《后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千古名句。 

释义:指不辞辛劳,恭敬谨慎,竭尽心力于国事;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89.多多益善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典故:刘邦问韩信能统多少兵,韩信回答:"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问:"何以为我所擒?"韩信说:"陛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 

释义:指越多越好,不厌其多。  

 

90.九牛一毛  

出自:《报任安书》  

典故: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受宫刑,悲愤中致信友人任安,自比"若九牛亡一毛",喻己命如蝼蚁,生死无足轻重。  

释义: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一部分,微不足道。  

 

91.因噎废食

出自:《吕氏春秋·荡兵》  

典故:有人噎食后禁绝饮食,吕氏讽曰: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矣。”  

释义:原意是指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后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92.玩物丧志

出自:《尚书·旅獒》 

典故:周武王获贡犬马奇珍,召公劝诫: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释义:指一味玩赏无益的器物,因而消磨人的壮志。


93.
狡兔三窟

出自:《战国策·齐策》  

典故:冯谖为孟尝君谋: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遂营造三处退路,保其政治安全。  

释义:狡猾的兔子会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用来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但在现代汉语中,该成语具有贬义色彩,通常在表示某人工于心计为人狡猾的时候使用。

 

94.两袖清风  

出自:于谦《入京》  

典故:明代于谦为官清廉,进京述职时拒收礼物,作诗云:"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释义: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他物,形容为官清正,不贪财物。  

 

95.釜底抽薪

出自:《汉书·枚乘传》

典故:西汉谋士枚乘谏阻吴王刘濞谋反时,以欲止沸而扬汤,不如釜底抽薪为喻:扬汤只能暂缓水沸,抽去柴火方能根除。

释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


96.江郎才尽  

出自:《南史·江淹传》  

典故:南朝文学家江淹年少时文采斐然,晚年却才思衰退。传说他梦中被郭璞索回五色笔,自此诗文平淡无奇。  

释义:比喻才思枯竭,不复往日风采。  

 

97.如鱼得水 

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典故:刘备得诸葛亮辅佐后,感慨:"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后二人合力奠定蜀汉基业。  

释义:比喻得到与己投契之人或适合的环境。  

 

98.金屋藏娇 

出自:《汉武故事》  

典故:汉武帝刘彻幼时,姑母问其可愿娶表妹陈阿娇,他答:"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后阿娇为后,失宠幽居长门宫。  

释义:原指奢华藏宠,后多指纳妾或隐秘情事。  

 

99.班门弄斧  

出自: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  

典故:古代工匠鲁班技艺超群,有人在他面前炫耀雕虫小技,被讥讽为班门弄斧。柳宗元在《王氏伯仲唱和诗序》中以此喻指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释义: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100.励精图治  

出自:《汉书·魏相传》  

典故:汉宣帝继位后,魏相劝谏其"励精为治",宣帝采纳建议,整顿吏治,开创"孝宣中兴"  

释义:振奋精神,力求治理好国家。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