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教育部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已经过去了4个月的时间,不少专家学者出面解读《评估指南》,幼儿园也组织了研读活动。但在《评估指南》的落地过程中,有些“水土不服”:
一,幼儿园和地方教育行政/督导部门仅理解了《评估指南》中条条框框的字面意思,看起来各方各面都需要改变,不知从何做起,不理解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二,地方教育执行或督导部门在考核幼儿园的过程中出现了“夹心层”现象——国家政策引导重视过程性质量,但在考核幼儿园时依然重视结果呈现。
三,幼儿园保持了极大的思维惯性,评估迎检时,在环境创设、资料准备等传统项目中依然“内卷”,依赖老师加班“抱佛脚”,没有回归过程质量。
四,幼儿园不知道怎么进行过程性评估、自我评估和聚焦班级的评估,不知道如何看待他评,没有底气和地方督导对话。
对于地方教育行政/督导部门来说,想要转变已经实行了超过20年的结果导向的评估方式,必将经过一个漫长的试错、调整的过程,也需要时间和财力来组建专业的评估团队。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