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父母不成长,受苦的永远是孩子

父母不成长,受苦的永远是孩子


在一次工作坊的问答环节,一位女士提出这样一个困扰她的问题: 她说:“我的孩子现在上小学,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有很多的焦虑,有时候也忍不住会打他。 现在我偶尔也会情绪失控,吼他几句。

但是呢,我一旦吼了他以后,过一阵子他就会跟我说:‘妈妈,妈妈,怎么家里来了一个保姆?她长得和你一模一样,你赶快把她赶走······’

老师,这个状态是精神分裂,还是一种幻想?他幻想出来这么个人,跟我我长的一样,说是保姆,但其实就是我本人,我给他解释过,他不相信······”

她说着,眼泪就开始流下来:“我孩子说我妈妈是很温柔的,这个保姆才是那个经常吼我的那个人。

老师,我感觉可能是我以前对待他的方式吓到他了······请问老师,这种情况该怎办呢?”

我听着,内心变得非常复杂······孩子编织的“保姆”故事,用稚嫩的声音正在传递两个维度的真相:

一、他用幻想搭建安全岛:当母亲的情绪风暴席卷而来,孩子的意识像蒲公英般飘向了云端······这是一种“解离”,是心灵暂时抽离现实的自我保护,如同按下暂停键,让知觉与当下断开连接。

当一个人没办法面对巨大的伤痛时,只能让自己的意识“飘走”和当下、和身体解离,活在另外的一个时空里······ 解离,不是病态,而是那个正在保护着他的正向临在,是生命自我保护的神性设计——暂时离开身体,就不必品尝现实的苦涩了。

二、他在为母亲绘制心灵地图:“保姆”与“妈妈”的割裂,恰恰映照出养育者内在的自我战争······那个失控吼叫的“保姆”,何尝不是母亲童年里未被安抚的、惊恐的小女孩呢?  


可是我该怎么回答这位妈妈呢?在这一个当下里,能够对这位妈妈和孩子带来最好的帮助是什么呢?

孩子呈现的问题只是父母问题的一个出口。孩子的解离反应,也在映照出父母也是分裂的。

但我并不打算和这位妈妈讲任何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理论,因为可能会徒增她的焦虑。

所以我的选择是,帮助这位妈妈觉察到她和自己的失联、分裂,同时也能够开始练习把善意的爱带回给自己—— 因为,父母能够爱自己,是所有正向养育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我对她说:“在这个简短的问答环节里,我无法对你的孩子有更多的了解,但在听你诉说的过程中,我的内心有很多的触动,所以我想把我内在触动的部分贡献给你······ 如果我们能够打开心去听,听那个比你孩子说的话语更深的那个地方:‘我的妈妈是很温柔的,这个保姆才是那个凶我的人’—— 我从他的心的中心去听,我听到,在那里真的有很多的悲伤和无助······”

这位妈妈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我继续说道:“所以,也许你可以打开你的心,把你孩子的无助和悲伤也带到你自己的心,像一个成熟有爱的妈妈一样,去抱持着这一个伤心的孩子,然后跟他说:嘿,宝贝,妈妈在这里,妈妈在这里,妈妈在这里······” 她埋头做着笔记。

我向她确认:“你在做笔记吗?” 她点头,说:“我写下了‘悲伤’两个字。” “嗯,但比记录更重要的,是真正的、深刻的聆听。

当你真的深刻地聆听,去听你孩子身体中心里的这一个振动的地方,听他身体中心里的那个渴望,你才能够真正地去理解你的孩子,才能够引导你和孩子发展一段正向、有爱的关系—— 如何和你的孩子说话,如何和他互动呢?

如何和他连接呢······你的孩子是一个很棒的孩子,去聆听他身体中心里的那个能量,那个渴望,让他引导你,帮助你做一个有爱的妈妈······” 这位妈妈深深地做了一个呼吸,表达着感谢。


我接着问她:“你听到我这样说,现在在你的内在有什么在发生呢?” 她说:“我觉得我的孩子很可怜,因为我自己的恐惧、焦虑,对孩子的操控,让他承受了不该承受的东西······” 我看着她说:“不,不,不是你的孩子可怜。”

她呆了一下,然后好像有了一些领悟:“哦······是的,其实······我知道······是我内心有很多的悲伤,所以我刚才才把‘悲伤’两个字写下来了······” 我点点头,“所以你外在的孩子不可怜,是你内在有一个悲伤的孩子,是你需要把你成熟的爱带回给你自己。”

她的眼泪唰唰地流下来,我让她轻轻地拥抱着自己——那里沉睡着未被自己拥抱的童年······ 现在用母亲般的温暖环抱那个早年受伤的自己,孩子眼中的“保姆”就会慢慢融化······ 因为父母的自爱,是给孩子最神圣的摇篮曲。

当我们开始缝合自己的裂缝,孩子眼中凶恶的“保姆”,终将在化作守护天使的羽翼。  

在这个令人心碎又充满启示的故事里,我们看见了一个深刻的养育真相:孩子就像一面澄澈的镜子,不仅映照出父母当下的情绪风暴,更折射出父母内心未愈合的伤口。

那个被孩子幻想出来的“保姆”,也是母亲内在分裂自我的外化——那个在童年未被温柔以待的、充满恐惧的小女孩,如今通过吼叫的方式重新登场。 孩子用他的智慧创造了解离的防御机制,既保护了自己对母爱的原始信任,又为难以承受的伤害找到了出口。

父母未愈合的伤口,终将成为孩子不得不背负的重担。 真正的疗愈方向不在于矫正孩子的“幻想”,而在于母亲能否将慈悲的目光转向自己内在那个悲伤的小女孩。

因为,父母越是逃避自我成长,孩子就越要承担情感调节的重任。那个幻想中的“保姆”,何尝不是在呼唤着妈妈:“请把爱带回给你自己。”

当父母能够拥抱自己内在那个受伤的小孩,开始练习把成熟的爱带回给自己,外在的孩子才能真正卸下不该背负的重担,他也才能安心地做回孩子。

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莫过于一个完整而自爱的自己。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