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做管理,要敢于做“坏人”

做管理,要敢于做“坏人”

什么是好团队?

好团队是,关起门来可以拍桌子、瞪眼睛、吵他个面红耳赤,就算摔板凳也再正常不过。但是,一旦出了门以后,大家只能有一个结论、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当面说坏话,背后说好话。

好团队,需要一个敢于做‘坏人’的管理者来带领。  

01 

敢于做“坏人”的本质

 敢于做坏人的本质:对事负责而非对人讨好。

 ”此处的“坏人”,绝非指道德败坏或恶意伤人,而是指敢于破除表面的“一团和气”,勇于担当起那些不讨喜却绝对必要的职责——敢于直面冲突、严格约束、果断决策甚至行使惩戒权。这种看似“无情”的姿态,实为管理者对组织长远健康不可推卸的责任。

管理者的核心使命并非赢得所有成员的喜爱,而是驱动团队完成组织目标,达成卓越绩效。这一根本职责要求管理者必须超越个人好恶。

1.对事不对人

面对低效流程、错误方向或明显失误,管理者若因顾忌情面而沉默,实则是纵容问题蔓延。真正的担当,是敢于指出问题、分析根源并推动解决,哪怕过程令人不适。

2.绩效导向

团队价值最终体现在成果上。杰克·韦尔奇在通用电气推行著名的“活力曲线”(强制区分绩效等级并淘汰末位10%)时,遭遇巨大阻力,被斥为“冷酷”。但正是这种“冷酷”,迫使组织聚焦高绩效,成就了GE的辉煌时代。真正的“好人”,是对组织整体绩效负责的人。

3.资源分配者

资源永远稀缺。管理者必须基于战略和绩效,而非个人喜好或“平均主义”进行分配。当资源倾斜于关键项目或高潜力人才时,必然引发其他成员的不满,管理者需有勇气承受这种压力。

02 

“烂好人”的代价

管理者若一味追求表面的和谐融洽,回避矛盾冲突,结果往往是组织深陷泥潭。

1.死海效应

对低绩效、混日子的成员过度宽容,不仅纵容其行为,更会严重打击高绩效者的积极性。当努力者发现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甚至“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优秀人才必将流失或懈怠,外部优秀的人进不来,就算进来了也很难活下来,就会出现劣币驱除良币。团队战斗力被严重侵蚀。

2.做决策要考虑所有人的意见

为了避免得罪任何一方,管理者在关键决策上犹豫不决、模棱两可或寻求“最小阻力路径”。这不仅错失时机,更让团队陷入方向不明的迷茫。柯达在数码转型上的犹豫,部分源于管理层不愿打破传统胶片业务的“和谐”与既得利益格局,最终导致帝国崩塌。

上个月有一家北京的企业,是给国家电网做配套的,找到执行力咨询要做企业管理咨询,CEO和CHO都没有问题,却遇到了3个事业部VP的巨大阻力,说要再研究研究,2个月以后再说。

我们分析了一下背后的原因:这3个VP,大概率不是站在公司的利益上考量,而是担心自己的薪酬福利。

最后CEO也开始犹豫不决。不能看出,这家企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责任不在下面的3个VP,在于CEO的不作为、不担当。

3.规则形同虚设

当管理者因怕做“坏人”而对违规行为(如迟到早退、推诿扯皮、触碰红线)视而不见或“下不为例”,制度便形同虚设。团队失去公平感和纪律性,陷入混乱无序。规则失去严肃性,组织如沙滩上建高塔。

大善乃大恶,大恶乃大善。

03 

破局之道:如何智慧担当“必要的恶”

“坏人”绝非简单粗暴或宣泄情绪,而是需要智慧、策略与深厚的内在修为。

1.建立清晰规则与预期 “恶”之行使需有法可依。事前制定并沟通清晰的目标、职责、流程、行为规范及奖惩标准(如明确的KPI、OKR、行为准则)。当规则透明且被共同认可,管理者依据规则行事便更具正当性,减少被视为“私人恩怨”的可能。

2.对事无情,对人有情 在指出问题、执行惩戒时,聚焦于具体行为、结果及其影响(“这个方案的数据支撑不足,可能无法说服客户”),而非攻击个人品质(“你太马虎了”)。同时,表达对员工成长的真切关怀(“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改进”)。严厉批评后的一句“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能极大缓解对抗情绪。

3.沟通为本,透明为要 决策或行动前,尽可能充分沟通背景、原因和考量。解释为何“必须如此”,坦诚说明利弊(如“资源集中投入A项目,意味着B项目进度会受影响,但A的成功对部门全年目标至关重要”)。透明性能提升理解,即使结果不受欢迎,也能赢得尊重。

4.以身作则,公正无私 “坏人”的权威源于自身过硬。管理者必须率先垂范,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对待所有成员一视同仁,不偏袒、不徇私。唯有自身行得正,行使管理权才更具信服力。

敢于做“坏人”,是一种超越个人喜好、直面现实挑战的深刻担当。它要求管理者在规则与情面、短期舒适与长远健康、个体感受与集体利益之间,做出清醒而勇敢的抉择。

总结一下

管理者的仁慈,若最终导致组织目标落空、团队涣散、劣币驱逐良币,那才是最大的残忍。

真正卓越的领导者,懂得将这种“必要的恶”升华为推动组织向善向前的力量,在担当“坏人”角色的同时,赢得团队深层次的信任与尊敬,最终才能跟随者众,拥有真正的人格魅力。

这,正是管理艺术中最深沉,也最珍贵的部分。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