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教育就是,左手抓习惯,右手抓态度

教育就是,左手抓习惯,右手抓态

大道至简。

实践中,教育没有那么多新名词。说到底,还是培养习惯和端正态度。  

二、

最该抓的就是习惯

教育专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一个人的习惯,往往决定了他的未来。

早上六点起床的人,和赖床到九点的人,长期下来,差距会越来越大。

每天坚持阅读的人,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十年后,一个可能成为思想者,另一个还在原地踏步。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几十年如一日,凌晨四点起床写作,下午跑步十公里。他说:“我之所以能持续写作这么多年,靠的不是灵感,而是习惯。”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该抓的,就是习惯。

按时作息、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主动思考问题……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行为,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种力量,推动孩子走向更高的平台。  

三、

培养习惯过程中,态度也很重要

在培养习惯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态度。

面对学习的态度,面对困难的态度,面对失败的态度等,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轨迹。

如果一个孩子写作业只是为了应付老师或家长,那他很难真正学进去。写作业匆匆完成,字迹潦草,打卡时间到急着停止学习。

但如果他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将来有更多的选择权,并因此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愿望,激发了内驱力,那么哪怕遇到难题,也会愿意去克服。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成长型思维”理论,强调人对自身能力的态度会影响其发展。

她指出:“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不怕失败,因为他们相信努力可以改变一切。” 这其实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教育要做的,就是让他学会面对不完美,保持进取心。不管结果怎样,都能努力面对,自然越来越好。

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是有按照一定的安排表去学习,并且这儿学,那儿学,非常忙碌,但学习过程中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学习就为成了假学习。这样的学习,花再多时间,也是徒劳。  

四、

狠抓过程,而不是盯着结果 培养习惯,端正态度,其实就是在抓孩子的学习过程。

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成绩下滑就焦虑,其实大可不必。

成绩只是阶段性成果,习惯和态度才是底层逻辑。

就像种一棵树,不能天天盯着它长高多少,而应该关注土壤是否肥沃、浇水是否及时、阳光是否充足。

教育也是如此,我们要关注的是:孩子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节奏?

有没有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没有面对挫折时的坚韧?

对面某知名初中的班主任曾分享过一个案例:班里有个学生,成绩一直中等偏上,但从不迟到早退,作业认认真真,考试从不作弊。高三那年,突然爆发,考上了重点大学。

老师说:“他一直在默默积累,只是时机到了,自然就开花了。”  

五、

习惯好,态度正,成绩波动也不怕

上面已经说得非常清楚,学习更重要的是抓过程,而不是结果。

狠抓习惯和态度,就是抓过程。注重成绩,则是已经到了结果。

正像《掌控习惯》里说的,假如你只是围绕着结果动脑筋想办法,你只能取得一时的改进。

为了取得一劳永逸的成效,你需要解决体系层面上的问题。

修正输入端,输出端就会自行修正。 我们常常误以为成绩代表一切,其实不然,一个孩子只要习惯好、态度正,即使某次考试发挥失常,也不会轻易被打倒。

因为他知道如何调整状态,如何复盘问题,如何重新出发。

相反,那些靠临时抱佛脚、突击刷题得来的高分,一旦环境变化,很容易崩盘。 培养了好习惯,端正了好态度,就等于“解决了体系层面上的问题”,“修正了输入端”,让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拥有面对人生各种挑战的信心和韧性,结果自然而来。

所以,学习不好,该从习惯和态度这两个源头抓起。比如字迹端正、认真读题、专注作业等。  

六、

教育中,习惯和态度才是终身的 “底气”,需左手抓习惯,右手抓态度。

那些习惯好、态度正的孩子,就像自带导航的汽车,哪怕偶尔绕点弯路,最终也能驶向远方。

 

下次再为孩子成绩焦虑时,不妨静下心来问问自己:孩子习惯好吗?

在养成习惯过程中态度认真吗? 如是,则可定下心来,静等花开。

如否,则着手狠抓,正心诚意。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