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很漂亮!”
“她,眼睛很大!”
“她每天都很开心!”
“她喜欢跟我们一起玩新的游戏!”
孩子们口中的”她”正是高邮经济开发区实验幼儿园大四班的老师——任蔚琰。
初次与她相处的人,都觉得她虽然有点胖但是非常有活力;通过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她的脑袋里总蹦出新的灵感,这也使得她的班级环境设计别具一格。
她曾说:“童心,是视万物皆平等的心。”
做好教育的前提,便是平等与尊重。班上的孩子来自于不同的家庭环境,她总是能够以平等之心相待。开学初,她便跟家长们有了约定:不接受任何礼物、约请,欢迎家长到幼儿园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避免物质攀比,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组织建立家长群、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队,给家长们建立互帮互助的平台。她主动约谈幼儿的家长了解情况,向他们介绍幼儿在园的表现。细致、生动地描述和分析,让家长们对幼儿园教师刮目相看。
因为她的付出与努力,每次幼儿园的活动,学生家长都是全力支持。阳阳过生日了,她的妈妈买了很多蛋糕,直接带到幼儿园,硬是要老师分给班上的孩子。她耐心地向阳阳妈妈解释,从疫情防控,到幼儿园的餐点设置,到可能会引发的幼儿之间的攀比,再到食品的浪费和安全,终于,阳阳妈妈妥协了把东西带回去了。现在,无论哪个孩子过生日了,都会非常主动地告诉老师,告诉同伴,大家一起开心地唱歌、相互祝愿,没有任何负担。就这样一次一次的坚持之下,开始的约定被大家共同认可,她对自己的严格、对孩子的爱,让家长们对她悄悄竖起大拇指。
她会说:“童心,是⼀颗会发现的心。”
这个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任老师有一双对什么都充满新鲜感的眼睛,她的发现便细腻而丰富。每一个孩子的行为,在她的眼中都是美的。这样的认同,不是放任,而是充满爱的包容。杉杉认知能力不强,控制性不好,在别人的眼⾥就是调皮、爱捣蛋。可是她从不板着脸训斥他,而是在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让她坐在自己身边,抚摸她,甚至抱起她,坚持带她参加各种活动。经过了一年的时间,杉杉进步了,慢慢调整过来。
每一个孩子的涂鸦,在她的眼中都充满了意义。
为了让孩子们的涂鸦能够得到家长的认同和理解,她每天都为孩子们记录绘画内容,让孩子们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再把这些作品拍成照片,发到班级群里面,加以解析,让家长们欣赏,逐渐改变自己的育儿观。一个学期,她就整理评价了上千幅涂鸦。由于长期的劳累,任老师的颈椎、腰椎一下子都犯病了,不能弯腰,她便跪着,听孩子们说、帮孩子们写,坚持不懈。在她的努力下,孩子们的⾃主表达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几个孩子的画还获得了省级的奖次。
每一个孩子的发现,都会给她带来惊喜。
孩子们特别喜欢寻找“宝藏”,从一颗小石子,到一片花瓣、一根枯树枝,都是他们的宝物。她从来不把这些看作是垃圾,而是跟孩子们一样,体会着从这里面投射出的无穷的想象。她在科探区为孩子们制造了“我的宝库”,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发现用油泥盒珍藏、共享。她记录着孩子们的只言片语、记录着孩子们的发展变化,这一天天的发现,使她的教学充满了独具个性的亲和力,使她对幼儿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每一次的反思和记录,承载的是满满的对孩子的爱。
她常说:“童心,是一颗会创造的心。”
在幼儿园工作中,任老师的创造能力总是非常突出。活动设计、课程架构、游戏组织、环境创设,皆独具匠心,屡次在高邮市级以上获奖,并有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是什么让她保持长久的创造力?从她每日不离的装备便可见一斑:相机、录音笔、手机、u盘、笔记本电脑、摘抄活页……这些都是她的眼、她的耳朵、她的脑、她的心。对于一位潜心钻研教育的人来说,阅读,是最美的姿态;思考,是最美的时刻;创造,是最美的展现。她的美,便以这样的姿态、在这样的时刻,慢慢地散发出来、展现出来。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孩子们每组交流的情况,她把录音带回家,趁着夜晚的宁静,倾听整理成文字;为了对比研究孩子们绘画能力的发展,她用相机记录、编辑、比对、分析;为了了解自然课程对于幼儿教育的意义,她自费购买相关材料,利用空闲时间整理、分类,选择运用到幼儿园课程中;为了理解各种经典理论背后的关系,她广泛阅读有关书籍,积极认真的对待每一个活动和每一次提问。同事们都知道她的工具很多,于是常常来借,她都毫无保留地分享。
童心,不是简单,而是纯粹;不是空洞,而是包容;不是自我放逐,而是拥有一颗大爱的心。就像五月的茉莉,弥散着沁人心脾的清香。而她的魅力正慢慢地散发,积年累月,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