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老师:课堂教学中不要做这4件事!
教育是一场修行,而师生关系是这场修行中最珍贵的纽带,它既能成为滋养成长的阳光,也可能化作刺伤心灵的荆棘。
你知道吗?
那个总被嘲讽“笨”的孩子,后来再也没举过手;
那个被中途打断的学生,从此只敢照搬标准答案。
真正的教育智慧,藏在老师放下权威感的瞬间。
作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议不要做以下四件事:
01 不要习惯性地批评学生
特别是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
过去,一遇到学生上课分神,我总是会立即批评,时间久了我发现,这招虽然能提醒学生,但并不能真正地将他们的思绪拉回到课堂上来,课堂气氛也会降到冰点。
下次再遇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尽量不要批评,暗示一下就可以了,只要他们没有妨碍别人。
最好的方法是用有意思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
此外,当学生答错时,也不要直接否定。试着说:“这个错误很有价值,我们一起来研究。”
《杀死一只知更鸟》里说:“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书时间长了,我们容易养成思维和语言上的惯性。
但我们要清楚:批评是本能,克制才是本事。
别急着否定学生的答案,或许里面藏着独特的思维方式,能更好地促进课堂生成。
02 不要随意打断学生思路
课堂上,学生最怕听见“停!应该这样解。”
就像剪断蝴蝶刚张开的翅膀,那些被打断的孩子,慢慢学会了只说“安全答案”。
下次提问后,不要着急请优生交出完美答案;
学生如果说的略有偏颇,也不要着急打断、试图将他立即拉回到正确结果上。
教育不是抢答游戏,等待本身就是教学。
当你越着急让他说出正确答案,他就越没有办法领悟知识背后的真谛。
他只能做到让你当下满意罢了,至于有没有真的把知识弄懂、有没有打心底里服你的教学,都是一个问号。
同时,你也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他们沉浸在思考中,同样是一种好的学习状态。
最可怕的是学生什么都不想,或者是除了教师的话什么也不信,这才是我们该担心的。
03 不要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
这一年带差班深有感触:
我总是担心放手做题会浪费时间,也担心部分基础极差的孩子无从下手,于是上课总是带着学生一步步地走,没有给予他们自主探究的时间。
一到测试才发现,他们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增反降。
那一刻,我明白:最失败的教学,是让学生变成你的复印件。
学生应该去成为他自己,而不是照着老师的模样去发展,否则如何产生创造力?
从今天开始,不必要求学生一板一眼地跟着我们,他们的思考和想象也许更有价值,那是完全属于个人的思维活动。
我们要启发学生思考,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让他们学会质疑并发现新的问题。
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渐地适应并勇于面对“错综复杂”,才能帮助其培养质疑精神,更好地应对未来会遇到的困难。
04 不要因课堂气氛沉闷而紧张
有时,我们在课上抛出一个问题,课堂会陷入沉默。
这是正常的,我们不必过于紧张。
也许学生需要一些思考时间,也许是我们所给的思考时间不够。
我们要沉得住气、耐心等待,能判断出“静思”与“沉闷”的不同。
有时,课堂的沉闷也不是教师造成的,而是错误的学习态度,或应试竞争导致的学风问题。
对此,我们不必过多自责。
专注地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理解问题的思路和判断的依据;根据学生的表现修改问题,层层推进,或许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
有次上课投影仪坏了,课堂有了更多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
没有多媒体,没有互动游戏,但那次学生们写出的答案,都带着思想的光泽。
学会正确对待课堂的“沉闷”,因为安静≠低效,热闹≠真实。
当学生集体沉默时,可能正发生着惊心动魄的思考。
师生之间没有贵贱长幼,唯有对真理的共同追寻。
放下权威欲,收起控制心,教室才能真正变成生长思想的沃土。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