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孩子最大的幸福,是家长给足他这3种心理营养

 

认可和欣赏,不只是在语言上表达,最重要的是行动上的信任和放手,孩子才能不断提高能力,内心获得力量感和掌控感。——小鹿妈妈
天底下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毋庸置疑,但是有很大一部分父母,爱的方式不对,把自以为好的事物强加给孩子,却忽视了孩子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看似平静如常的孩子,可能内心正在承受着不为人知的压力和痛苦。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中,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困扰。
《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显示,在“最希望家长关注的”选项中,青春期孩子除了“兴趣爱好”以外,最希望父母关注自己的心理状况。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和精神世界也在不断地发展、更新,家长给足孩子心理营养,他才能够保持一种健康、积极的状态。
心理营养充足的孩子,会安心、自信地学习和探索,思维积极乐观,生命力旺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成长潜能。
如果缺乏心理营养,孩子可能终其一生都处在寻找和索取的状态,容易紧张焦虑、敏感自卑、思维消极,不利于个人成长发展、亲密关系的建立。
尤其是以下3种心理营养,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一、充足的安全感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未知的,他们通过父母的表情、神态、语言、反应,一点点建立起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其中,安全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础。
尤其是0-3岁这一阶段,是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
在这段时间,如果孩子能够受到父母或其他看护人的良好照顾,尤其是母亲,如能对孩子采取慈爱的态度,并且这种慈爱是经常的、一贯的和可靠的,孩子就会感到舒适与满足,建立起最初的安全感。
安全感充足且稳定的孩子,能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确认自己的重要性,并对周围的人和外部世界产生信任和期待,成长过程中更有勇气和胆量对外探索。
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则会怀疑自己的存在,不能确信自己是被爱的,容易形成自卑、敏感的性格;还会觉得外部世界是危险的,容易紧张焦虑、胆怯退缩。
常见的表现有:

特别黏爸爸或妈妈,一刻也离不开;
在家小霸王,在外小老鼠:害羞胆怯、唯唯诺诺;
犯错后不肯认错,甚至逃避,拒绝道歉······

 

给孩子安全感,父母最好在孩子3岁前,自己带孩子,给他高质量的陪伴和亲密互动。
婴幼儿时期,饿了、渴了、困了、害怕了,及时识别到孩子表达的信息,积极满足和回应他的需求;
多和孩子肢体接触、亲密互动,如抚摸、拥抱、亲吻、做亲子游戏;
用充满爱和温柔的语气和孩子交流,不要对孩子冷漠、语言暴力、拿“抛弃”威胁孩子;
此外,父母还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创造一个舒适、温暖、愉悦的家庭氛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

 

二、尊重和理解

曾经有调查显示,很多人都怀疑父母是否真的爱自己。

“只有成绩好,表现好,才会夸我、对我好,他们爱的只是那些外在的表现,是他们的面子,而不是真正的我自己。”
“跟父母无法沟通,他们根本不愿意听我的真实想法,只会否定我,想用他们的道理说服我。”
“从小开始,不能生气、不能哭,他们骂我说这是没出息,会让他们心烦。”

 

这往往是因为,家长们爱的方式不对,没有看到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
随着孩子的成长,被尊重、被理解的心理需求会越来越强。
而不少家长却常常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忽视、否定、命令、逼迫孩子。
缺少尊重和理解的教育方式,孩子最直接感受到的是父母对自己的挑剔和不满,觉得自己不被爱,自我价值感低。
而当孩子感到被尊重、被理解时,他们的内心会得到治愈,孤独和痛苦大大减少,他们对父母的爱也会更深。
心理学家德华·桑代克说:

“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不武断地下结论,减少与孩子的冲突,赢得孩子的信任。”


家长陪伴孩子成长,不光是有爱就够的,还要学会正确爱孩子:重视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有了尊重和理解,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更紧密,父母更了解孩子,孩子也更愿意和父母谈心,遇到问题愿意求助父母。
亲子关系好了,教育效果才会好。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说话方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尽量用正面的语言、商量的语气与孩子沟通,避免讽刺、反问、直接下命令。
第二,不管孩子闹情绪、犯错,还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家长不要第一反应就是批评、否定、说教。
第一步应当是接纳孩子,对他的情绪和想法表示理解,这会促进亲子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比如,孩子被老师批评了,感到很沮丧,回家说不想上学了。
如果家长此时大动干戈,责怪他不该有这样的想法,只会让孩子感到更加伤心、失望,甚至愤怒。
首先应该平静、温和地表达关心:“发生什么事了?愿意跟妈妈说说吗?”
在孩子告知原因后,对他的情绪表示接纳和理解:“原来是这样,被老师批评,你一定很难过,还有点生气,对吗?”
情绪和感受被看见、被理解的感觉,会让孩子更快地平静下来。
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循循善诱,给出有指导性的帮助或建议,就会既让孩子感觉到爱,又能学到规矩,得到成长。
第三,相比孩子的行为和表现,家长更应该关注背后的原因。多倾听,耐心和孩子沟通,了解他的感受和想法。
比如孩子胆小内向,是不是因为疏于陪伴,孩子缺乏安全感?了解原因后,再来给孩子恰当的引导,反思和调整教育方式。

 

三、认可与欣赏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最深处的需要,就是感觉被人欣赏。”
能够获得充分的肯定和欣赏的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内心充满激情和快乐,有信心去面对生命中的各种问题,有勇气和胆量去创造人生的精彩。
对孩子来说,父母是最信任、最重要的人,因此更加渴望得到来自父母的认可和欣赏,尤其是0-12岁的孩子,这种需要更加强烈。
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高、要求苛刻,经常指责、否定孩子,很少对孩子表达认可。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会受损,感觉自己很差劲。
许多厌学、沉迷游戏的孩子,正是因为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认可和欣赏,于是就从游戏、网络中去寻找;
还有一些叛逆、行为不良的孩子,正是因为父母给了他太多否定和差评,于是破罐子破摔,故意“报复”父母······
如果一个孩子,在现实世界得不到认可和欣赏,又无法从别处寻得,就会开始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越来越找不到生活的希望,意志消沉、自暴自弃。
《哈尔的移动城堡》中有一句话:

“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那个并不完美的人。”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他独特的优点和闪光点,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懂得欣赏孩子,不要总是挑剔、盯着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及时给他夸奖和肯定。
认可和欣赏,不只是在语言上表达,最重要的是行动上的信任和放手,孩子才能不断提高能力,内心获得力量感和掌控感。
因此,家长还要多给孩子独立做事、自我管理的机会,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合适的就表示认可、积极采纳。
在这个过程中,既满足了孩子被认可的心理需求,又能让孩子锻炼各方面能力,获得真实稳固的自信。
有人说,家庭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帮孩子发展出健康的自我。深以为然。
家长给足孩子这3种心理营养,孩子的自信、乐观、抗挫能力等良好的品质,都会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更容易收获幸福、充实的人生。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