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农村幼儿园别被城里的幼儿园带偏了

农村幼儿园别被城里的幼儿园带偏了


农村幼儿园的园长们总喜欢到城里学习,回去后,她们恨不得也将自己的幼儿园改造城里幼儿园那个模样。其实,没有必要这样,农村幼儿园应该做的不是向城里幼儿园看齐,而是充分挖掘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同样可办出高质量的幼儿园。

一、城乡幼儿园的本质差异

(一)环境与资源差异

农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农田、山林、河流)和社会资源(传统习俗、手工艺),而城市幼儿园更多依赖人工设施和标准化课程。

如果农村幼儿园盲目追求城市化的现代化设施(如塑胶跑道、电子教具)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忽视农村特有的教育价值。

农村课程资源丰富,主要有以下优势:

1.自然教育资源丰富

农村特有的田野、山林、溪流等自然资源,可作为天然教学场景,通过户外探索、农耕体验等活动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实践能力47。相比城市园刻意营造的"仿真自然",农村真实生态环境更有利于幼儿五感发展。

农村幼儿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如广阔的田野、丰富的农作物、四季分明的自然景观等,这些都是城市幼儿园所不具备的。这些自然资源可以成为幼儿教育的生动教材,例如通过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自然规律。而城市幼儿园则更多依赖于人工环境和设施。

城里幼儿园通常拥有更丰富的物质资源,如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多样化的玩具和图书、宽敞的室内外活动场地等。而农村幼儿园可能面临资金有限的问题,难以配备同样水平的物质资源。如果盲目模仿,可能会因资源不足而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给自身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例如,城里幼儿园可能会配备专业的科学实验室,让孩子们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但农村幼儿园可能连基本的实验器材都难以购置齐全,强行效仿只会让教学活动流于形式。

2.低成本教育创新空间大

无需依赖昂贵教具,利用秸秆、石子、树叶等自然材料开发特色课程,通过自制玩具培养幼儿动手能力2。如江西省芦溪县幼儿园将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融合,形成"田字形"回廊等特色活动场所

3.社区文化传承优势

传统节庆、民间工艺、方言童谣等本土文化资源,可作为园本课程开发素材,在游戏化教学中实现文化传承。

农村有丰富的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等社会资源,如民间歌舞、手工艺等,这些资源可以融入幼儿园课程,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感。相比之下,城市幼儿园虽然也有丰富的社会资源,但更多集中在现代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

(二)教育目标与需求差异

城市幼儿园常侧重知识启蒙和集体规则训练,而农村儿童更需要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社区协作意识。

如果农村幼儿园盲目将课程城市化,可能割裂农村儿童与乡土文化的联系,削弱其身份认同感。

(三)家庭与社会支持差异

农村家庭普遍存在隔代抚养、家长教育水平参差等问题,但社区邻里关系紧密,传统家族文化浓厚,可转化为教育支持网络。

农村幼儿的自然教育优势:农村的农田、动植物、节气变化都是现成的教学资源。可开展种植体验、自然观察、传统手工艺(编草绳、泥塑)等活动,培养孩子对自然的感知力和动手能力。

文化环境不同:城市和农村有着不同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城里孩子接触的信息较为多元和现代,有更多机会参与各种文化活动、接触高科技产品等。而农村孩子生活在相对淳朴的乡村环境中,与大自然亲近,对农村的传统文化、农事活动等更为熟悉。农村幼儿园如果忽视自身的文化环境特点,盲目学习城里幼儿园,可能会让孩子感到陌生和不适应,无法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例如,城里幼儿园可能会重点培养孩子对现代艺术的欣赏能力,而农村幼儿园更应该结合农村的民间艺术,如剪纸、编织等,开展具有乡土特色的艺术教育活动。

文化传承优势:将本地民歌、方言故事、节日习俗融入课程,既能增强文化认同,也能解决部分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

农村幼儿园应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探索适合农村孩子的教育模式,形成自己的特色,而不是盲目跟从城里幼儿园的做法。

二、盲目模仿城市的潜在风险

如果农村幼儿园盲目向城市幼儿园学习,那么就容易出现以下风险:

(一)文化脱节

强制引入城市幼儿园课程或管理模式,可能导致农村儿童对本土语言、民俗、自然认知的缺失,例如:用普通话儿歌取代方言童谣,削弱地域文化传承;忽视传统游戏(如跳房子、滚铁环),代之以电子玩具。

(二)教育形式化

城市幼儿园的精细化管理(如标准化区角设置、统一课表)可能因农村师资不足而流于表面,教师疲于应付检查,忽视儿童真实需求。

(三)硬件配置误区

过度追求塑胶操场、多媒体设备等城市标配,既造成资源浪费,又使幼儿园失去"接地气"特色。研究显示,农村园80%的教育目标可通过自然环境实现

三、农村幼儿园发展应然方向

农村幼儿园发展的核心逻辑应是:从"标准化追赶"转向"差异化创新"。保留农村教育特有的温度与烟火气,或许反而能为过度城市化的早期教育提供另一种反思视角。

(一)因地制宜,开发乡土课程

自然教育:利用农田、树林开展种植、观察动植物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农村特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单纯的认识活动

自然界的动物:蚂蚁、蚂蝗、蟋蟀、蝌蚪、青蛙、蜻蜓、蚯蚓、小鸟……

家畜:猪、牛、马、兔子……

家禽:鸡、鸭、鹅、鹌鹑、斑鸠……

鱼塘里的动物:泥鳅、黄鳝、鲫鱼、鲤鱼、鲢鱼、河蚌、贝、虾……

植物:脱皮树不脱皮树;常绿树-落叶树;红花植物-黄花植物-白花植物-紫花植物……

2)种养活动

种些易于护理,同时需要特别周到护理生长周期为一年的植物,认识植物的成长条件,培养幼儿的责任感,爱心,耐心等。

养些易养的小动物:

3)利用动植物活动

比一比大小:观察农村果园中的果子,让幼儿亲自看看哪些大、哪些小;观察农村动力物,让幼儿亲自看看哪些大、哪些小。

垂钓活动:钓鱼、钓黄鳝、钓虾……

不同动物对比:

不同植物对比:

体验农民的生活:感受农民播种和收获的辛苦和快乐。

丰收的喜悦,如,带领幼儿走进田野,让幼儿亲眼看看农民伯伯是如何抢收农作物的,是喜上眉梢的还是悲伤的,是忙得团团转的还是拖拖拉拉的等等,感受秋天丰收的过程。

◎“踏青活动。带领幼儿走到农村中最绿的地方,让幼儿在那里嬉戏,让幼儿在游玩中加深对春天的理解。这可比城里教师一味地从教材上告诉学生这是蝴蝶、这是风筝等好多了。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让幼儿结合自己家的小动物来讲述。小猫、小狗、小鸡、鸭、鹅等都是农村幼儿最为常见的小动物,以这些熟悉的事物作为语言材料,让幼儿抒发对小动物的情感,同时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文化传承:将传统手工艺(剪纸、泥塑)、节气民俗融入课程,例如清明节做青团、冬至编五彩绳。

(二)充分挖掘利用农村课程资源

空间利用:将户外场地变为自然课堂,如用石块、木头设计建构游戏,替代塑料积木。

社区联动:邀请老人进课堂讲述民间故事,组织幼儿参与社区劳动(如采摘、助农义卖)。

(三)提升教师乡土教育力

培训教师发现农村教育资源的能力,例如:

用竹筒制作测量工具,开展数学游戏;

用玉米粒教数学计数

用树叶拓印开展美术课

以农村常见动物(青蛙、蚯蚓)为切入点设计生命教育。

鼓励教师与村民合作,收集废旧农具改造为教具(如旧轮胎作攀爬架)。

(四)调整管理模式,适应农村现实

灵活作息时间:农村家长可能需兼顾农忙,幼儿园可调整接送时间或提供季节性托管服务。

混龄教育探索:农村生源分散时,混龄编班不仅能解决师资不足问题,还能促进孩子社交能力发展。

(五)家园共育新范式

改变城市幼儿园家长旁观者角色,邀请祖辈参与亲子农耕活动,既增进代际情感,也传递生活智慧。

通过家庭劳动打卡等形式,让家庭教育与幼儿园课程形成合力。

针对留守儿童家庭,开发"10分钟亲子游戏"等简易互动方案

建立祖辈教养指导站,纠正过度溺爱倾向

(六)建构农村幼儿教育新理念

农村幼儿园应注重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生活化、自然化的教育活动,强调幼儿在自然环境中的探索和体验。而城市幼儿园往往更注重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教育。

农村幼儿园的目标可以更多地聚焦于培养幼儿对自然和本土文化的热爱,以及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城市幼儿园则更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竞争意识和多元文化素养。

(七)政策与支持体系配套

资源倾斜:政府需优先改善农村幼儿园基础条件(如饮水安全、冬季取暖),而非盲目追求城市标配

评价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认可农村幼儿园在自然教育、文化传承方面的独特成果。

教研支持:组织县域内城乡幼儿园结对,但应以互补而非对标为导向,例如城市园分享科学教育经验,农村园传授生态课程设计。

结语

农村幼儿园的独特价值在于其与土地、文化的深度联结。与其费力模仿城市,不如扎根乡土,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构建具有生命力的教育模式。例如,贵州正安县村村有园计划中,幼儿园通过稻田课堂”“古法造纸等活动,既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又激活了乡村文化振兴。这种立足本土的实践,才是农村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