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心力,比能力更重要!
教书以来,你是否经历过觉得自己撑不住的时刻?比如:
接到烂班,你明明已足够用心,却总被领导盯:“成绩还是没起色,是不是你的方法有问题?”
深夜11点,你在台灯下批改作业,家长突然发来消息:“孩子数学又退步了,老师您想想办法。”
你精心设计的课堂,学生却在后排昏昏欲睡……
这些捶打心口的质疑声,像一根根刺,戳向你拼命绷住的尊严。
当教育成为一场与不确定性抗衡的博弈,我们当明白:决定教师能走多远的,不是能力的高低,而是心力的持久性。
01 什么是心力?
所谓心力,是指面对压力时的心理韧性,是低谷期的自我修复力,更是顺境中的清醒与克制。
作家廖一梅说:“人这一生,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教师的心力,恰恰是一种明知不被了解,依然咬牙站稳的力量。
不同于创业者的冒险精神,教师的心力存在于日复一日的琐碎中:接纳学生的不完美,消化家长的质疑,在重复中寻找教育的新意。
很多职业在工作时可以容许失控,但教师不行。
因为每个崩溃的当下,都有几十双眼睛在等着被你照亮。
越是这样,教师就越得拥有强大的心力。
因为:能力决定“会不会教”,心力决定“愿不愿教”、“能不能持续教”。
能力再强的老师,因心力耗尽也会转行,而那些心力强大的老师,会熬过低谷、成为骨干。
02 为何教育到最后拼的是心力?
在当下,为什么教师的心力比能力更重要?
因为教育代价太高了,高到我们不能辜负每一节课:你的情绪塌方,可能耽误整节课的开展。
尼采说过:“与其逃避深渊,不如与之共舞。”
一旦选择步入教师职业,除非勇敢离开,否则都得兢兢业业完成使命,我们须在两点一线的生活里周而复始地工作,要在平凡的生活中激活热情。
所以,唯有坚持长期主义,练就强大心力,才能对抗职业倦怠。
同时,强大的心力也是教师在不确定时代的刚需:面对AI冲击、家校矛盾、学生心理问题,能力可以通过培训向外获得,但心力需要内修才行。
即使一个人有着很强的能力,但如果缺乏意志力,也无法完成他想做的事。
现在想来,那些公开课失败很多次仍不气馁、面对成绩没有提升仍不慌不忙稳扎稳打、面对批评能泰然自若不急不躁的老师,真的很厉害。
强大的心力让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目标也不会因他人意志而转移,从而告别内耗。
03 教师如何提升心力?
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但心力是驱动行动的引擎。
教师的反内耗之旅,从学会提升心力开始:
1.撕掉完美标签
2.学会自主净化情绪
3.坚守长期主义思维
教育给人带来的充实感,不在荣誉加身时,而在攀登时摔过的跤、流过的泪,以及擦干眼泪后依然选择向上的那股心气。
从今天起,把“修心”写进你的职业规划——因为真正旺自己的教师,不是永远完美,而是永远在坚守自我的路上。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