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管理就是洞察人性,激发人的欲望
关于管理有很多定义,相对经典的是罗宾斯的《管理学》一书给的定义:“管理是指和其他人一起,或者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地完成活动的过程。” 这个还是偏管理思维。那么,站在领导者的视角如何看管理呢?我们看被誉为“人性大师”的任老板如何解读管理。
任正非:管理就是洞察人性,激发人的欲望。一家企业的成与败、好与坏,背后所展示的逻辑,都是人性的逻辑、欲望的逻辑。
无欲则刚是违背人性的。
任正非: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叫无欲则刚。我想这个说法,第一,违背了人性;第二,无欲者很难做到所谓刚强、有力量。欲望其实是中性的,很大程度上,欲望是企业、组织、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欲望的激发和控制,构成了一部华为的发展史。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知识型劳动者的欲望可以被分为五个层面:物质的饥饿感、安全感、成长的愿望与野心、成就感、使命感。(这和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有很大相识点)
欲望的第一层面:物质的饥饿感
绝大多数人甚至可以说每个人都有最基础层面的对物质的诉求,员工加入企业,最直接、最朴素的诉求就是财富的自由度。企业、组织能不能给员工提供相对的物质满足,实际上是企业人力资源最基础的部分。
在任正非看来,“不爱钱的员工不是好员工”
“我希望我的员工有挣大钱的企图和愿望,能够对钱产生饥饿感,我们要培养他们对奖金的渴望、晋级的渴望、成功的渴望。”
在创业早期,任正非曾在华为的员工大会上问大家:“2000年之后华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大家回答:“不知道。”任正非告诉大家:“是钱多得不知如何花。你们家买房子的时候,客厅可以小一点,卧室可以小一点,阳台一定要大一点,天气好的时候,别忘了在阳台上晒钱,否则你的钱就会发霉了。”
欲望的第二层面:安全感
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性的需求。人的一生大多都处在不安全的状态下。安全感是由员工奋斗出来的。真正的安全感,就是逼他们变得强大,逼他们成长,公司和员工才会有未来。
欲望的第三层面:成长的愿望与野心
越是智力层面高的人,领袖欲望、野心的张力越强大。怎么能够把这些要出人头地、要做领袖、想拥有权力的人凝聚在一起?组织说到底就是要张扬队伍中每个人的雄心,同时又要遏制过度的野心。张扬雄心、遏制野心是所有管理者每时每刻都要面对的问题。
欲望的第四层面:成就感
成就感是指被社会认可,被大众认可的欲望等。 成就感也就是荣誉感,荣誉感处于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人人都渴望成功,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上司和企业的认可。对于管理者而言,认可和赞美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激励方式。
欲望的第五层面:使命感
使命就是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使命感,即一个人对自我天生属性的寻找与实现。只有极少数人是拥有超我意识的使命主义者,乔布斯是,我任正非大概也属于这一类人。
为此,任正非要求,“高层要有使命感,中层要有危机感,基层要有饥饿感”。
人性是自私的,管理就要顺着人性来进行。人性化不是宽松,而是最大满足他人的自私心。
尾声:值得说明的是,随着华为从跟随到领先、再进入到无人区,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且现在00后职场新人的成长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华为的管理底层逻辑也在发生变化,从过去基于不信任的管理到基于信任的管理,从创业时期的“呼唤英雄”,到后来建立不依赖“个人英雄”的管理体系,现在又鼓励集体奋斗中的“个人英雄主义”。管理更像一门哲学,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管理都有所不同,充满了思辨性。这同时也是科学性的体现。变化的是现象,不变的是本质,是人性。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