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所不躺平、不内卷的幼儿园,20年里如何成为实力派“幼教顶流”?
在中国,有一种幼儿园是特别的存在,他们不是公办园,却在排队高峰期一位难求,吸引到家长慕名而来,不惜花上两个小时接送孩子,甚至为了读幼儿园搬了家。
他们大多是家长为了孩子而创办,怀着纯粹的爱心,把教育做到了极致,成为了老师、家长“理想中的幼儿园”。
这样的幼儿园可能在市井中,也可能在山野中,做着非传统、开创性的教育,重视孩子的身心自由与人格建构。如果能用一个模糊的词来概括其性质,可以称为“创新教育幼儿园”。
在北京,我们结识了其中三家——北京李跃儿芭学园、紫水晶蒙养园、小橡树幼儿园。在去年做了6期参访后,我们今年再次开放了创新教育第一梯队幼儿园参访活动,在2025年4月8日-10日走进这三所幼儿园。
什么是幼儿教育最好的样态?为什么它们会成为人们眼中“理想的幼儿园”?
那里的老师快乐吗?幸福吗?他们的能量从哪里来?
如何让家长成为幼儿园最好的朋友、最给力的搭档?
关于幼儿园课程、教师培养、家长工作与家园共育等话题,将在这次参访中一一展开。欢迎提前了解这几所幼儿园:
01
参访站点一:
北京李跃儿芭学园
纪录片《成长的秘密》《零零后》《小人国》是很多年轻幼教人的启蒙片,也是高校进行儿童观察教学的绝佳素材。在纪录片的介绍下,零几年北京李跃儿芭学园就为人所知,镜头下孩子们自由舒展的生活、大李老师对儿童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让我们心中“理想的幼儿园”有了具体的形象。
20来年过去了,李跃儿芭学园有了什么变化呢?他们在做着什么样的教育呢?
经过了多年的打磨,芭学园研发了一套体系化的四季课程。四季课程不是二十四节气课程,而是通过课程设计把四季的生命、植物、动物的节律与人们的生活节奏匹配在一起,开展项目活动和室内工作。
春季:万物萌发,跟随大自然的步调,开展春耕、水利、建筑、木工……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发现课题目标。
夏季:在春天的发现中生成一个主题,开展『夏季生成课』,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深入探究,发展建构知识体系的基础能力。比如春天发现蚯蚓,夏天就会研究蚯蚓吃喝拉撒的生命系统。
秋季:以大型建造项目为核心,将夏季探索的知识和技能付诸实践,完成STEAM+职业化认知的发展,开展丰富的社交合作。比如给蚯蚓搭个家。
冬季:北方天气寒冷,主要进行室内工作,是一个内化和整理的过程。在丰富的材料与环境中,自主创造、表达、实践,整理前三季累积的直接经验。老师会回顾前三季中孩子可能在哪些方面还没有得到太好的发展,就在冬天的时候多设置一些。
如此,李跃儿芭学园四季课程遵循大自然季节变化节律和儿童心智发展需要,协助孩子建构起丰富的心智结构。
课程是芭学园教育的一部分,还有很重要的部分是一日生活中的“教机”,这才是帮助孩子形成人格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芭学园,孩子们遇到问题了,都会和老师谈话解决。老师会蹲下来和孩子视线平齐,耐心地倾听孩子讲话,引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比如遇上两个孩子打架,老师会请两个人表达完了之后,帮助他们去分析。情绪情感、社会性、人格品质这些生命的底层在一次次的平等对话中得到建构。
每天芭学园老师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和孩子谈话,这样的情景发生在幼儿园的角角落落,这是在别的幼儿园极少见到的。这使得孩子自信舒展、会表达自己和理解他人,上了小学也不会惧怕老师。“我孩子就是这样,胆子大,不会被大人吓得灰溜溜。”李跃儿在接受《人物》杂志采访时说道。
对孩子的爱、尊重、理解,是芭学园教育一以贯之的底色,是芭学园的一张名片,也是我们要学习的最核心的东西。
无论是师幼互动能力还是四季课程的浸润,都需要大量的教师培养工作。芭学园有自己的教师培养体系,从“对教师进行爱的唤醒”“建立好教师的审美”“对教师进行基本行为的专业培训”等方面,来培养一个好的幼儿教师。
02
参访站点二:
北京小橡树幼儿园
小橡树幼儿园是由家长成立的,创始人之一王甘是耶鲁大学人类学博士,对“人”的深度思考促使他们办了一个不太一样的幼儿园。经过20余年的发展,今天的小橡树已发展成为一个0-99岁的成长社区,包括:
●小橡树亲子园,在这里,0~3岁儿童与看护人共同参与艺术综合课程活动;
●小橡树幼儿园,为北京200多个家庭提供3~6岁创新幼儿教育;
●小橡树家长校友会,带动小橡树毕业生家庭开展多种公益活动;
●小橡树艺术社区和学习共同体,具体有小校友艺术团、小校友戏剧社、家长合唱团、家长非洲鼓队、家长舞蹈队、家长戏剧社、家长摄影社、健走群等;
●小橡树儿童发展中心,是校友和家长创办公益项目、开展公益活动的平台。
小橡树幼儿园是家长共建、非营利性质的。这不是一个传统的封闭的幼儿园,而是一个自发建设的自助组织、自助社区。老师、家长能高度参与、独立自治、共同生活、相互支持,进行创造与成长。
为了能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他们有非常详细的活动计划,哪怕在边边角角的时间、空间上争取让家长参与园里的生活。比如在园门口接待幼儿和外来人员的,就有做义工的妈妈。
●小橡树教育社区专门成立了儿童发展中心,用于帮助乡村、打工子弟幼儿园进行师资培训、图书馆建设等
●小校友(小橡树毕业生)赴偏远乡村幼儿园建图书室,开展阅读活动
“很多园长会觉得家长工作特别难做,家长常常不理解园方。
但家长工作是我最顺手的工作,我们和家长是朋友,没有什么不能合作和商量的。
我们园有一个实验性质,不只做幼儿园,而是希望做成一个综合立体的社区,这里有一个大家庭,大家互通有无,把教育放宽放长,这也是小橡树吸引家长的重要一项。”王芸园长说。
教育不只是三年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小橡树将家园共育做到了新高度。
03参访站点三:北京紫水晶蒙养园
卢梭曾说:“我们中间谁最能经得起生活中的安乐与忧患,谁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这句话在人们身心崩溃频发的年代,更发人深省。在北京昌平,真的有一所幼儿园在做“安乐与忧患”的教育——紫水晶蒙养园。
初识紫水晶,是被他们的“苦难周”活动吸引。孩子们在一周里度过失去光明的“盲人日”、失去手的“独臂日”、不能讲话的“失语日”,只吃一块馒头的“饥饿日”,体验着人间的苦难与高贵的欢乐。
紫水晶结合了蒙氏教育与自然教育,开发出独具特色的课程,创造了丰富、有深度的活动,不仅让老师、孩子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也将家长深深卷入,获得了很好的家园关系和家长口碑。
但在活动的表象之下,紫水晶在思考着教育的、课程的底层问题,欢迎你来一起玩耍和思考:
为什么紫水晶的孩子有着强大的自主?他们可以成为自己的太阳?
为什么他们有着超强的意志力?既有着浓烈的兴趣,又有着让自己更自由的自律?
为什么他们可以有神奇的专注力?
关于“积极世界的解码器”又是如何安置到他们内心的?
他们为什么有着持久的学习力?奥秘又是什么?
他们为什么热爱读书?有的宝贝年阅读量达到1200万字。
他们为什么喜欢运动?
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力量。
这些力量绝不是来自于什么知识、技能的教育,而是来自于底层的“操作系统”层级的教育,不是如大多数给孩子做加法的知识技能教育。
一个好的自洽的、不内耗的操作系统,会让系统稳定、有效率,让APP运行顺畅。而一个内耗的操作系统,不管装上什么APP也会运行不畅,动不动卡机,动不动崩溃。
数学、语文、英语、物理……这只是一个个APP,只是人生的工具,我们不能成为工具人。
子曰:“君子不器。”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工具人”,而是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幸福的缔造者、精神高贵而生活简朴的人。
这个“操作系统”级别的教育是什么?就是人格的两个维度的建构,人格的空间维度、人格的时间维度。
而那些看上去丰富多彩、看上去好玩的课程,大部分都如一张“面纱”,与生命毫无助益,不能改变什么,不能作用什么。
紫水晶已经17年了,有了第一届高考毕业生,第一届数量不多有12人,可他们按照世俗成功的标准看,有上清华的、科大的、人大的、南开的,有上香港中文大学的,还有上芝加哥大学的,除了这些,他们一直保持着多方面的兴趣与特长。
只有“操作系统”级别的教育,才可以是一生有用的,通彻一生的,而不是临时有用的……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