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不耐烦时,想想这三句话,有奇效!
有妈妈说,每次看到儿子做事磨磨蹭蹭时,能感觉到心里的怒火在慢慢蹿出来。 真想大吼几声,问他为什么要这么慢,难道就不能快一点? 可吼了之后,就会听到哭声,那就更恼火了。
之前还只是不耐烦,听到哭声后,更不好受,感觉自己的情绪会马上失控。 如果失控了,肯定会伤害到孩子,自己也会觉得内疚。
在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我经常会对孩子不耐烦呢?” 哄TA睡觉,偏偏各种作; 说过很多遍不让做的事情,还是做; 玩游戏的时候没有一点儿专注性;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会有这种对孩子没耐心、无力又抓狂的感觉?到底该如何破局呢? 当你对孩子不耐烦时,不妨想想下面三句话。
01 “对孩子不耐烦,是我太累了!”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发火并不是因为他犯了多大的错,而是咱的心太累。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我们心情好,对孩子忍耐度也就上来了。
耐心和心情是成正相关的。
有时候我们对孩子不耐烦,不是孩子太烦人,而是大人的情绪有了问题。
比如孩子找你给他讲故事,你心里烦,就会不想理他:“走走走,别烦我,忙着呢。”
如果放在平时,你反而会想:“孩子想读书,那是好事啊。”
孩子们是无辜的,他们只是承接了我们的负面情绪,成为了我们的“情绪垃圾桶”。
正常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应该做孩子的“情绪容器”,帮孩子认识并化解负面情绪;不正常的亲子关系中,父母积攒的负性情绪无法排解时,就一股脑的将情绪全部发泄到孩子身上,让年幼的孩子来承接。
如果孩子看见的永远是家长的焦躁和坏脾气,那么孩子就会将这种情绪折射到自己身上,他们会认为一切的问题根源都在于自己,就拼命的否定自己,无法建立对自己完整的认知。
对孩子不耐烦时,一定要看看自己的自我状态。
当我们平和的时候,如果有人想要伤害我们的孩子,我们一定与他誓死拼命。
可是,当我们不平和的时候,伤害孩子的往往是我们自己。像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父母要学着照顾自己,你可能需要倾诉、需要帮助、需要休息,总之要想办法让自己开心起来,给自己的压力找到出口。
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能量去照顾孩子,你就会变得耐心起来。
02 “对孩子不耐烦,是我不理解孩子”
我一个朋友对孩子就特别有耐心,不急不躁,也很少对孩子发火。
我问她为什么不急呢?她对回答是:因为我接受孩子就应该这样。他反应慢,他绕不过来,甚至他不用心,他就是这样子的。
孩子表现出的种种行为,是多年的养育环境造成的,他是无辜的。我们的职责是去帮助他而不是责怪他。
理解是一件挺神奇的事情。有多少的理解,就会产生多少的耐心。所以很多父母说对孩子缺乏耐心,那只是因为你不能理解孩子。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妈妈带孩子去参加晚会,她觉得孩子一定会喜欢这个热闹的场合。
可是和她预料的完全相反,孩子在这里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甚至有点害怕,吵着要出去。
妈妈不明白,平常最贪玩的孩子怎么会排斥这个漂亮又热闹的地方呢?她反复安慰孩子,可是孩子就是吵着要回家,坐在地上哭,连鞋子都弄掉了。
最后她也失去了耐心,对孩子吼起来,看着孩子耷拉着脑袋,叹了口气,蹲下来给他穿鞋。
在蹲下来的那一刻,她突然理解了孩子。
她的眼前晃动着的全是大人的屁股和腿,哪里有什么美食、美景。
原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到的是一个与成人完全不同的世界。
这么多年,我们已经习惯了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少有人努力尝试着站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位置上,用一个孩子的眼光去看,去感受些什么。
有时候我们觉得孩子烦,完全是视角问题,没有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没有看到孩子的需求。
所以我们不懂孩子为什么动不动就哭、不懂他为什么在陌生的环境里一定要大人抱、不懂他为什么突然对某个东西执着起来.......
因为你不理解他,所以烦躁也来得特别快。
03 “不耐烦,孩子不会恨我, 但他会恨自己”
曾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一位爸爸辅导孩子数学作业时,孩子竟然反过来安抚他的情绪。
爸爸在崩溃的边缘即将爆发,儿子可怜兮兮地看着他并“鼓励”道:
“爸爸,你别吼我了。” “宝贝会写,会写。” “给爸爸鼓掌......”
孩子讨好的眼神,让人十分心疼。
其实,这就是孩子在感受到父母不耐烦时的真实表现,他们心里很害怕,很惶恐,甚至会小心翼翼地讨好父母。
神奇的是,父母这种不耐烦并不会招致孩子的恨,反而是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 “我让爸妈烦了。” “肯定是我不够好。” “我不值得妈妈的重视。”
因为孩子从父母的态度中感受到的是深深的“被拒绝感”。
心理学家费尔贝恩说过:孩子受到父母不好的对待时,为了维持父母是好的这种意向,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不好的。
在一个情绪化的家庭里,孩子最先学会的就是,谨小慎微、察言观色。
为了让爸爸妈妈开心一点,有的孩子总是想尽办法“讨好”, 确认父母是不是爱自己。
孩子需要去讨好自己的父母,是很悲哀的事情,而这都源于孩子对父母之爱的苛求。
孩子很爱你,所以才愿意总是原谅你。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对父母是无条件宽容的,那就是孩子。他用尽全身的力气爱着父母,即使你不爱他,他也会爱你。
做父母的,不应该辜负这份宽容。
所以,当你心里对孩子产生那股无名之火时,一定要想想孩子对你的毫无保留的爱与依赖。
在作家张文亮的《牵一只蜗牛去散步》里,父母会感受到孩子跟这只小小的蜗牛如此相似。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是不是觉得就好像看到磨蹭的孩子时,自己也是这样的心态。对孩子不耐烦的时候,也想拉他,扯他,甚至想踢他。而忘记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看。
请一定记得,对孩子感到不耐烦的时候,要耐心一点,少一些怒气,多一些和气,生活才能多一些福气。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