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等奖幼儿园“项目式学习+幼儿合作能力”小课题】驱动•支持•延展
【摘 要】
合作是项目式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和环节。针对目前大班幼儿合作存在合作行为不稳定、合作策略较单一、合作仍滞留表面的问题。
本研究将借助项目式学习理论,立足微型项目式学习活动切实培养大班幼儿合作能力,探索出“驱动•支持•延展”三大实施策略。
首先,通过三轮驱动引发幼儿合作意识。即情感驱动,激活合作动力;任务驱动,明确合作任务;规则驱动,彰显合作精神。
其次,通过三轨支持提升幼儿合作水平。即资源支持,通过项目区创设和知识域联结,让合作有材料可用,有原理可依;技巧支持,通过合理任务分工和延展合作游戏,促进合作项目顺利推进,深化合作小组情感构建。语言支持,通过互助协作和经验共享,助推合作行为的稳定性,呈现合作方法的多样性。
最后,通过三式延展来检验幼儿合作效度。即发散式延展,借思维导图促经验可视化;剖析式延展,用循环试误助方案达成度;思辨式延展,以多元评价思合作实效性。本研究最终旨在真正支持大班幼儿增强合作意识、提升合作水平,培养学习品质。
【关键词】
微型项目式学习;大班幼儿;合作能力
一、研究缘起 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中合作素养以一级维度占重要作用,《指南》就合作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的良好品质。”因此合作作为当下幼儿重要能力之一,迫切需要教师重视和培养。 当前,班级尝试多种基于儿童立场的课程组织形式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但在日常观察中,幼儿的合作行为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直击现状:大班幼儿在合作活动中的现状分析
【现状一】 合作行为不稳定——意识薄弱
【分析】 案例中的幼儿虽能共同商量决定搭建一座城市,但是在搭建的过程中却自顾自的忙碌,期间大家并没有再商量和达成共识,最后在介绍作品时也是在不断强调自己完成的部分。
【现状二】 合作策略较单一——水平欠缺
【分析】 案例中的幼儿已经懂得使用一些基本的合作方式,比如互助。但是在合作中遇到冲突时不协商,直接导致活动中断。可见,合作策略确实直接影响整个活动的推进,幼儿合作水平依然欠缺。
【现状三】 合作仍滞留表面——效度不够
【分析】 案例中的幼儿已经能够合作完成一项任务,但是在任务完成之后,幼儿并没有尝试试验桥的稳定性,也没有对桥进行下一步的改装或完善,更没有评估和回顾自己的合作的有效性,可见合作仍然滞留于表面。
(二)探寻价值:微型项目式学习的实践价值 本研究认为,项目式学习具有以下理念和特点:
1. 小组合作为形式,保证合作开展 微型项目式学习以小组形式开展,通过组建个性化小组,将具有共性特征如共同兴趣和个性化能力的幼儿组织起来,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为合作的开展提供可能。
2. 经验拓展为路径,促使合作多元 微型项目式学习以幼儿为中心,鼓励不同幼儿大胆表达和尝试自己的想法,这让具有不同经验的幼儿直接影响微型项目式学习的发展走向。组内幼儿产生的经验碰撞让项目路径充满未知性,让项目合作更加多元化。
3. 解决问题为导向,推动合作交流 微型项目式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这促使幼儿有共同目标和努力方向,站在同一阵营的幼儿会产生更多的合作契机,从而推动合作交流的频繁。
二、研究设计
(一)操作定义
1.微型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以幼儿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幼儿从主题任务出发以小组方式进行长周期的开放性探究活动,完成设计、计划、问题解决、作品创设及结果交流等任务,最终提升综合能力。
本课题研究的微型项目式学习,特指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操作理念,其实施周期在两周以内,体现实施时间的微型;其项目内容主要由当前主题背景下自然生成的任务为主,目标相对更易达成,体现项目内容的微型。
该研究依托三大操作因子“驱动·支持·延展”展开,具体如下:
驱动:通过多种因素驱动大班幼儿内在的合作动力,这也是合作能力培养的初级阶段。本课题特指通过情感、任务、规则三轮驱动策略,激活幼儿的合作动力,从而引发幼儿产生积极的合作意识。
支持:主要指在微型项目式活动实施进程中,教师给予幼儿在培养合作能力方面的支持性策略,也是具有核心关键作用的操作因子。通过资源、技巧 、语言三轨支持策略,切实提升幼儿的合作水平。
延展:主要指在微型项目式活动实施进程中,通过多种方式来助推幼儿合作行为的持续进行,是评价最终合作效度的操作因子。
通过发散式、剖析式、思辨式三式延展策略来验证合作效度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