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和生育补贴对幼师的影响
近日,“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和“育儿补贴”这两个消息在互联网刷屏,对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两大福音。
虽说即便没有免费政策,孩子们依然要上学;没有育儿补贴,该生育的家庭也会生育,但在当下生活压力普遍较大的环境里,这“一免一补”对农村家庭意义重大。
意义
免费学前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农村家庭育儿的经济压力,有些农村适龄儿童,因为家庭贫困,直接上中班或者大班,少上一年就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
但没有上过小班的小孩子,在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上和其他孩子就有一定的差距,这种情况下,教育的公平性就体现不了。
学前免费政策的实行,可以有效消除掉因为经济条件造成的教育机会差距,让农村地区的孩子们获得平等的入园受教育的机会。
幼师视角
作为一名农村公办园的幼师,我也深感这两项政策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积极影响。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实施后,入园门槛降低,更多孩子有机会走进幼儿园,这直接增加了我们幼儿园的生源。
生源的稳定和增长,让我们幼师的工作更有保障,不用担心因招生不足而面临岗位变动。
当然我想这也是需要时间的,毕竟我们现在的困境是生育率的逐年降低,但有了这两项政策之后,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生育率,未来或将有更多孩子需要接受学前教育,这就同样为我们幼师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
期盼
希望这两项政策能够尽快落地生根,更期待这两项政策能够确实减轻农村家庭的育儿焦虑,让生娃不再是不敢想的负担,让养娃不再是扛不住的压力,更让扎根农村的幼师们也多一份踏实和底气,不再为没有娃娃,什么时候会失业而焦虑。
附:政策具体内容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相关举措,这是涉及千家万户、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惠民之举。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大幅提高,2024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2.00% ,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1.61%。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推行,各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快细化工作方案,按照分担比例安排好补助资金,保证按时足额拨付。在执行过程中,还会加强动态监测评估,科学核算办园成本,统筹好公办、民办幼儿园补助政策,并且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群体政策衔接和兜底保障,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学前教育的福利。
这一政策不仅能切实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和育儿压力,降低家庭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支出,还能增强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从长远来看,也有助于改善家庭对未来生育成本的预期,营造更加友好的生育社会环境。
7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一直发放至其年满3周岁。
补贴对象应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补贴标准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对于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
并且,按照育儿补贴制度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认定时,育儿补贴不计入家庭或个人收入 。
申领时,由婴幼儿的父母一方或其他监护人按规定向婴幼儿户籍所在地申领,既可以通过支付宝、微信平台“育儿补贴”小程序,或婴幼儿户籍所在省份的政务服务平台,登录“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线上申请,也能线下到婴幼儿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