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境影响小环境。
这些年,咱们国家一直处于“大干快上”的节奏中,这个大环境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身处其中的幼儿园,使得其也一直处于闹腾和折腾的节奏中。
1.孩子们不停地演节目
中国的幼儿园很像“小小文工团”,只要有节日,基本就有孩子们的表演。母亲节和父亲节,孩子们要表演节目给爸爸妈妈看。重阳节,孩子们要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外公外婆)或者敬老院的老人们表演节目。毕业典礼,大班孩子要站好最后一班岗,给老师和家长们最后一次表演节目。中班和小班的孩子也要登台,美其名曰给毕业班的哥哥姐姐们“送行”。就连儿童节,这个孩子们自己的节日,他们也没得休息,依旧要排练节目、表演节目。这几年,各级文工团都裁撤得差不多了,希望各地的幼儿园也能迷途知返,让孩子们少一些文艺汇演,多一些其他形式的展示活动。
2.老师们不停地备课赛课
无论是《指南》还是《纲要》都指出“以游戏和活动为中心”,从来没有提到“以课堂为中心”或者“以课程为中心”,为什么老师们还在不停地备课和赛课呢?这里有园长的要求,有当地教育局的要求,有幼儿园所在教育集团的要求,也有幼儿园“加盟总部”的要求。众所周知,“公开课”就是表演,那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老师,用N多加班加点和诸多心血倾注其中所形成的结果,就像昙花一现,只有刹那间的绚烂,但不是常态。公开课对于老师的成长帮助极其有限,它满足的是上级领导、点评专家和园长的虚荣心……希望各级教育局能尽可能地减少公开课和赛课活动,让老师们能把更多精力和心血倾注在孩子们的成长上。老师们的负担轻了,她们才会有好心情,才会“快快乐乐地去和孩子们打交道”。有位美国的“年度教师”说得好:我不教英语,我只教孩子!
3.教授们不停地制造新词
本来,教授和幼儿园是井水不犯河水,但是在我们这片闹腾的土地上,教授们早就蜂拥而出象牙塔,不仅在各地的论坛峰会上充当主讲嘉宾,分享各自的观点,而且深入到各地教育局举办的培训班上,给园长和老师们传经授道解惑。这本是好事,可以打开园长和老师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只不过当一个个新词、热词、大词纷纷从教授们的口中脱口而出时,却苦了台下的园长和老师们。一是听不明白这些词啥意思。二是教授之间的观点常常不一致,有时甚至完全对立,弄得园长和老师们不知道该听谁的。三是听完教授的课后,幼儿园往往会“增负”:要么买他们的书,要么买他们的课程教材,要么成为他们研究成果的“试验田”。理论联系实际,永远都是必须的!但过犹不及,希望教授们能把握好度,更能多一些敬畏心,因为你的一席话不仅影响着台下的园长和老师,还影响着她们幼儿园的孩子。
4.健谈
佛经云:静能生定,定能生慧。《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些都在提醒我们“静”的重要性,希望更多的投资人和园长能从当下的闹腾和折腾中走出来,“静水流深”般地经营和管理自己的幼儿园,让梁启超先生的“人生百年 立于幼学”这句名言从口号变成踏实、坚实的行动。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