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教育的本质,是让生命看见自己的无限可能

教育的本质,是让生命看见自己的无限可能


教育不是为人生准备标准答案,
而是教人勇敢地提出问题;
不是将生命塞进预设的轨道,
而是让每个灵魂都能在旷野上奔跑,
看见山川湖海,也看见自己的万千可能。

一个深夜,多年前的学生给我留言。那是我最喜欢的学生,虽然她已经毕业多年了,可是我仍然记得她那双亮晶晶的大眼睛。一百多个人的大教室里,每次上课她都坐在第一排。

作为一个教育学教师,我极其抵触让学生不加理解地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理论。教育,一项有关人的活动,一项有关人的心灵和精神的活动,怎么可以变成机械的背诵。因此,课堂上我会一直带着同学们思考,思考那些我们早已习以为常却又浑然不晓的话题: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什么?我们要经由教育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人听到问题茫然不知如何回答,她,永远会在第一时间给我回应。她的回应不是流于形式,而是发自内心的反思,我想,这么努力和认真的她,以后的生活也定是一帆风顺的。

可是,当下的她给我留言,“从小到大,我都在认真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求学,如今工作难找,不明白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她发的信息很长很长,留言的时间是在很深的夜里,我想她写下那些话时,心里一定非常的难过。我不知道如何安慰,也许任何安慰都是苍白无力的,因为,今天的我,也不敢给出确定的答案。

01

教育不能忘记聆听生命的声音

教科书中对教育内涵的定义是,“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简短明了,无论是广义的教育还是狭义的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其本质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是将人培养成人。

但是,我们在说这句话时,忽略了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将人培养成什么模样?”以及“被培养者自己想成为谁?”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建构起了一个严密的教育结构体系,学生被置于层层保护之中,只要他们按照教育者所设计的轨道,就可以成为那个所谓完美的人。可是,我们的孩子和学生,他们真的喜欢这样的跑道吗?他们认同被规划好的人生吗?      

                                                                               02

教育不能被困在“成功”的流水线中

初一课堂上,老师问及“梦想”,有孩子写下“找到好工作”“赚大钱”。孩子回家问我,“妈妈,这些是梦想吗?”这些当然不是梦想,写下这些答案的孩子们可能也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梦想,每天高强度的学习中,他们或许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答案是周围的权威他者赋予的,只为提醒他们,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学而优则仕”,才能获得“黄金屋”,只有获得了这些,人生才有可能成功。

中午朋友给她的孩子打电话,三十分钟的通话时间,都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你昨天晚上九点就睡了?为什么不能再多学习一会儿?”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异化劳动使人沦为工具。 而今,教育竟也在重复相似的悲剧。马克思认为,人应该全面发展,而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智力,也包括体力、自由意志、道德情感和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身体健康精神丰满灵魂自由的人。如果教育根本的目的被遗忘,被异化生成完美产品的工具,其本来温暖、包容的面孔也将随之被遗忘,剩下的便只有严厉的苛责与冰冷的筛选。
                                                                                      03

教育的本质,是让生命看见自己的无限可能

庄子早在两千年前便警告:教育若沦为名利之教,便是“以物易性”的异化。梁启超的演讲跨越百年依然振聋发聩:“教育要养根本智慧,护自由意志,教人不惑、不惧、不忧。”可如今,我们连“为何而学”的追问都羞于启齿。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它不是灌输,而是唤醒——唤醒人对自身潜能的认知,对生命疆域的探索。每个孩子生来带着未被驯化的想象力,他们本可以成为诗人、探险家、手艺人、宠物专家,或是单纯享受阳光与风的普通人。但教育系统像一台巨大的压路机,将参差的枝桠碾成平整的木板。杜威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身就是生活。当我们把教育简化成求职简历上的印章,便亲手折断了它最珍贵的羽翼。

巴西贫民窟,教育家弗莱雷用提问式教学点燃了无数流浪儿童的眼睛。他们从垃圾堆里捡来破旧的百科全书,讨论为什么穷人永远住在山坡上。这些孩子后来有的成了社区组织者,有的创办回收公司,他们未必成功,却真正活成了的模样。

哪一天,我们才能不再用稳定工作绑架青春,哪一天社会才能容得下无用的理想哪一天我们走进教室,看见的是生机勃勃、各不相同的生命,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沉默?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