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研究表明,用表扬奖励孩子会逐渐削弱孩子的内在动力。而鼓励会让孩子更投入,更愿意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01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所谓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为自己的样子。
我们都知道孩子内心力量的增长是通过鼓励激发出来的,也知道鼓励是教育最重要的和最有效的手段。
只是,很多家长常常会把“表扬”和“鼓励”混为一谈,认为这二者都是激励人积极向上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其实不然。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过去的10年里,和她的团队都在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
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
在实验中,他们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
首先,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
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
研究人员随机地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
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
另外一组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
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
一种较难,但会在测试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另一种是和上一轮类似的简单测试。
结果发现,那些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
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简单的任务。
由此可见,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
第三轮测试。这一次,所有孩子参加同一种测试,没有选择。这次测试很难,是初一水平的考题。
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失败了。
先前得到不同夸奖的孩子们,对失败产生了差异巨大的反应。那些先前被夸奖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
接下来,他们给孩子们做了第四轮测试,这次的题目和第一轮一样简单。
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
而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
德韦克说:“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
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02
我们为什么表扬孩子?
无非是想让孩子得到鼓励,获得自信、勇气和进步。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他们需要自己走过漫长的努力期,这时候家长的鼓励起到很大的作用。
就像是一针强心针和安慰剂,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这条努力的道路上并不孤单。
有人说,对啊,所以我赞扬孩子给予鼓励啊!
事实上,表扬≠鼓励。
鼓励是指鼓劲而支持,表扬则是指对一件事或品行的显扬、宣扬。
◆表扬是关系中的强势一方对弱势一方的操纵,为的是让对方今后的行为更加符合自己的预期。
◆鼓励是一种支持和信任。
承认孩子的每一份努力和进步,对他们会取得最终胜利表现出信心,关注孩子在朝着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取得的进步,而非失误,这就是鼓励的本质所在。
从心理学来看,鼓励首先是一种尊重,尊重孩子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认识和行动。其次,是一种信任,相信孩子有能力去认知和行动。第三又是一种放手,承认孩子有办法去认识和行动。
这是培养孩子自我认知的最重要原则,因为这三点是孩子自我价值的来源。
03
多鼓励,少表扬,才能让孩子更强大。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不容易,它的前提是家长一定要很留心孩子的每一个过程。
比如:孩子的任何一点成长家长都会惊喜地说出“宝宝真棒!宝宝真厉害!”的话,时间一长,孩子很容易养成经不起批评的性格,这对以后进入学校和社会都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当孩子取得成就时,请告诉他“你很努力,所以得到这样的成功”,而不是总是归功于“你真聪明!”
那么表扬孩子时,怎么做才可以达到鼓励的效果?格格总结了这些小技巧:
◆ 客观描述孩子值得鼓励的行为和成果;
◆ 不要拿孩子跟别人作比较;
◆ 关注并说出孩子的感觉;
◆ 指出孩子的小进步。
表扬必须是要有度,且是为鼓励做铺垫,并要“言之有物”,也就是要表扬“到位”,我们不需要为表扬而表扬。
德雷克斯说过,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没有受到鼓励的孩子。受到鼓励越多的孩子,行为和性格会越好越健康。
来源:糖球儿幼教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