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妈妈这样做过,妈妈的妈妈也这样做过。虽然没有任何史前资料可以作为证据,但是人类处于史前文明时,妈妈们也一定这样做过。
孩子们永远需要安慰,而妈妈们永远会围着孩子“亲一下就不疼了”。
安慰孩子就像喂饱孩子一样是父母养育孩子过程中基本又重要的一部分。
这两者也对孩子的成长发育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多数安慰方式是一种本能,给孩子一个拥抱,轻轻亲亲他,拭去他的眼泪,通常就足以让摔了一跤的孩子又开开心心。
但是,有时仅仅一吻不能让孩子好起来,还要额外花点时间、努力和心思来安慰孩子,特别是孩子已经长大,情感已经复杂起来时。
了解你的力量
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你就是全能的。虽然你不过是个普通人。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对你的需求会减少,到了他成为大人时,你在他眼中就成了普通人。
但是现在,你那安心的话语和充满爱的触摸对孩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你怀抱孩子,轻轻拍他,说“会好的”,这时孩子的感觉就会神奇地完全好起来(至少会好很多)。
你用的安慰方式会成为境况不佳孩子的一剂良药,无论是身体上还是情感上的创伤。
成为暴风雨中平静的小岛
如果每次孩子摔倒时你都会平静地说:“起来吧,没事的”,孩子也会觉得没什么事。
如果你尖叫“噢,我可怜的孩子呀!你疼吗”,孩子就会利用这个机会,大声又清楚地回答你:“疼!”
只有惊慌的父母才会吓到孩子,让他感到再沮丧不过:“如果我最信任的妈妈都支撑不住了,那一定是我做错什么了。”
所以,虽然直觉让你很敏锐地觉察到了孩子的疼痛,但最好还是不要表现出过分的关注。
如果你保持平静,就会成为孩子更加可靠的安心之源。不仅要在语言和声调上传递出一种平静,在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上也要表现出平静。
当孩子摔跤时,只要父母没有反应过度,孩子就会自己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开开心心继续走。
但不要假装没有暴风雨的存在
虽然不应该对孩子的疼痛反应过度,但也不应完全忽视疼痛,特别是情感上的伤害。
我们都要知道情感是存在的,所以偶尔可以小题大做一下。这特别适用于孩子,他们还那么幼小,很容易受到伤害。
事实上,对孩子来说,即使小小的苦难也像是珠穆朗玛峰一样巨大无比。
把所有的问题和忧虑都看成小事,只用一句“你绝对不会有事的,这没什么”来应对,那么当真的有什么情况在孩子身上发生时,你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是他的感受不算什么。
听孩子说
倾听并且给予慰藉。精神上的伤害跟身体上的伤害一样,也需要很多的安慰。
当孩子的情感受到伤害时,鼓励孩子说出来。当孩子的交流技能还不完善时,很难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但是你可以努力去感知和确认孩子的感受,这是孩子很看重的东西。
只是倾听,不要说教
孩子受到身体或情感上的伤害,需要有人来倾听,体验他的感受,并且表达对他的支持。
但是他不需要说教、镇压或“我告诉过你”之类的话。你要小心,不要流露出太多同情心,否则会让孩子产生依赖,自怜自哀,甚至愿意享受烈士的感觉。
不要责备
责备孩子不仅让他觉得不舒服,也不会让他接受教训。最好说:“咱们来看看,能不能找出让你摔倒的原因。”
当孩子说“我绊倒在玩具上”时,你就可以说:“下次怎么样才能保证不会再摔倒呢?”
不要试着让每件事都变得更好
孩子把玩具卡车从窗户扔了出去,你要这样说:“真糟糕,卡车摔坏了。”
但不要立刻跑出去买个新的回来,这可不是个好办法。如果孩子不能从错误中总结教训,他很可能会重复那些错误,一遍一遍地重复。
来源:Grace在家早教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