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让亲子陪伴成为双向成长的温暖力量

让亲子陪伴成为双向成长的温暖力量


众多专家学者告诉我们“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但怎样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怎样的陪伴才能成为双向成长的温暖力量?

“共同经历 彼此滋养”,接下来也会有一些建议与你分享,或许你能从中受到启发,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一、倾听,让陪伴成为 “双向看见” 的开始

经常听家长说,孩子在家不愿意交流,问一句答一句,且都是“惜字如金”的简短句式,真是急死人了。但孩子什么时候有了这样的变化,很多家长无法回应。

(一)孩子为何关上心门?

想想这样一个场景:当孩子说 “我不想学钢琴了”,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多数家长会说 “钢琴已经买了,学费已经交了,花了那么多钱,必须学”,“最初选择时我们征求了你的意见,你自己同意了的,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但似乎很少有家长会问 “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活中,大多数父母习惯用 “命令式沟通”:作业写完了吗?不许玩游戏、不许……,“评判式沟通”:你怎么又没考好?题很难?为什么班上还是有98、99甚至100的同学?孩子感受到的是批评指责,是 “我不够好,我不如同学” 的否定。

学校心理咨询室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孩子愿意来,他们大多数没什么棘手问题,只是需要一个“温柔的倾听者” “不打断不评判的倾听者”。

(二)三步倾听法:让孩子主动敞开心扉

真正的倾听,是看见、理解、信任、尊重。 做到了这些,或许,孩子会更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具体来说,怎样做呢?

第一步:刻意创造无干扰空间比如,设定家庭聊天时、家庭大事决策会,设定家庭出游日……,家长和孩子都静下心来,暂时放下工作和学习,放下手机和玩具,坐在一起,聊生活中的趣事、糗事,谈家庭学习计划、出游计划等等。又比如, “每周五晚 8 点,关闭电视,放下手机,准备一些茶点,开启自由20-30分钟聊天时间。

第二步: “翻译式倾听” 替代评判当孩子说 “数学题好难”,试试这样回应:“听起来你卡在了某种题型上,是哪一类题呢?要不要试试我们一起想方法解决?”

第三步:  “倾听” 转化为 “共建”大到旅行计划,小到晚餐菜单,让孩子参与决策,感受 “我的意见被重视”。如关于 “是否养宠物”的问题,不简单否定,先讨论一下养宠物需要做些什么,家里是否具备这样的条件。确定可以养后,和孩子一起制定《宠物照顾计划书》,任务到人。这样的举措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耐心、责任感、做事有计划、遵守承诺等等。

二、3 类共同经历,激活亲子成长密码

(一)知识浸润:和孩子一起 “读世界”

1. 亲子阅读不是任务

《阅读是最浪漫的教养》一书中,爸爸特别注重引导孩子阅读书籍、观看影片、展览、演出、聆听讲座,还时时和她们以书信往来的形式交流对各种有关学习、成长命题的认识。轻松的亲子交流替代了可能十分正确却显得简单生硬的家庭教育,生硬的说教变成了平等的思想碰撞。家长的成长经历、生命感悟自然地传递给孩子,的确是智慧无比!

面对每个向我咨询如何让孩子的语文学习特别是写作好起来的人,面对那些想让孩子变得更优秀的人,我都是一个答案“阅读,让孩子爱上阅读就行。”

有家长会说,我的孩子已经上初中高中了,每天作业都做不完,哪还有时间阅读课外书籍。错了,这样的想法在教育不断变革的今天更是错了,小学、中学、高中的学习中阅读数量和能力的要求都在提升。孩童时期把这颗热爱阅读的种子种在他心里,即使在某个阶段有某些原因有所停滞,但未来的某一天,种子会复苏,再度发芽、生长。而且,经过时间沉淀的种子会积蓄足够的能量陪伴他继续前行。

2. 阅读不仅仅是书本:

一起看纪录片、逛博物馆、听音乐会,游名胜古迹,品人文风俗,甚至讨论一首网红歌曲,如和青春期孩子一起拆解《孤勇者》歌词,讨论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背后的价值观都是 “阅读世界” 的方式。

坚持阅读,你会发现孩子的身上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对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细腻,对很多以前不理解的人和事也渐渐有了自己的观点,人变得更加温和而智慧……而你自己,也会在书香的浸润中变得更加从容和自信,育儿之旅将更加丰盈美好。

(二)身体联结:运动与劳动中的情感共振

1.一起运动而非 “监督式运动”

家长们为了能完成学校体育锻炼的要求,为了孩子健康减重,会和他一起运动。但这时的“一起”,是高高在上的监督,双方都辛苦,但又不得不做。

事实上,长期坚持运动有很多好处:增强体质,让我们更专注;做事有毅力,能坚持;增强协作意识和能力,增强身体和头脑的反应力和敏捷度;爱上运动,就能体会生命的蓬勃向上。心中的压抑随着汗水一起流淌出去的同时,心情也放松了,孩子自然更加自信、乐观,抗压能力也随之增强,内心会更加强大。……

这些都是孩子将来踏上社会独立生活的强有力的资本,我们自身也需要。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和孩子共同坚持的一件事,是我们情感连接的一种方式。试想,和孩子一起打羽毛球、学滑板,当你和他一起摔得哈哈大笑时,运动是否已成为情感黏合剂?有研究发现,父母与孩子共同运动时,大脑分泌的催产素是单独运动的 2.3 倍,这也是 “一起打球更容易聊心事” 的原因。

2.家务是 “生活教育的实验室”:

让孩子参与做饭、整理房间,不是为了分担劳动,而是让他在 “剥洋葱被辣哭”“钉扣子戳伤手” 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教会他懂得感恩父母家人,懂得体谅他人的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这些爱家务的孩子,在劳动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实施,从中获得了更好的专注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更学会了分担和责任。这就促进了让他受益一辈子的良好工作生活习惯、自律自重与责任感等优秀品质的形成。

所以,家长们可以用心规划一下,如何在日常学习之余、周末、寒暑假等时间和孩子一起坚持体育锻炼,坚持家务劳动,让身体和情感都实现双赢。

(三)挑战共担:假期作业里的 “战友关系”

如今的寒暑假作业充满创意,对有些孩子来说也许会有一定难度。与其让孩子孤军奋战,不如化身 “队友”共同面对挑战。如某家庭一起完成 “城市老建筑调查”,孩子在班级分享时说:这次作业是在爸爸妈妈帮助下完成的,我用手机拍建筑,妈妈查资料,爸爸手绘地图,最后我们共同完成的PPT。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爸爸也会迷路,但他笑着说‘这就是探索的乐趣”。

三、进阶工具:构建双向成长的 “滋养系统”

(一)亲子平行日记:

看见彼此的世界事件:第一次露营孩子视角:爸爸教我认北斗星时眼睛在发光父母视角:他坚持自己搭帐篷的样子像极了我

事件:旅游时遇上暴雨被困宾馆孩子视角:和妈妈玩‘故事接龙’也很有趣父母视角: 她安慰我说‘没关系’时,我突然懂了她的坚强。

事件:争吵摔门 孩子视角:爸爸吼我时,我觉得他像个怪物 父母视角:看到他摔门而去的背影,突然想起自己也曾这样对待妈妈。

(二)创意家庭会议:让爱有仪式感

家事档案:用照片、视频、文字回顾家庭重要时刻,感受“我们在一起”;能量补给站:分享 “最近被对方治愈的瞬间”,分享“当我难过的时候……”“当我压力大的时候……”,接受能量的回流。成长盲盒:写下 “下阶段想和家人一起完成的事”,放进盒子随机抽取执行。

(三)父母故事时间:用真实经历做榜样

作家邹璐在《亲子沟通密码》中写到:每一位父母都是孩子天生的导师,面对错误、问题乃至挫折时,我们的方式和态度对孩子都有着决定其人格的深远影响,他将模仿我们,落下他人生故事中最重要的起笔。所以,我们要做孩子的榜样,真实的榜样。

或许我们因为原生家庭的局限,因为环境的特殊原因,没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但只要我们勇敢做自己,让孩子看到一个真实的、有梦想有行动,不放弃努力的爸爸妈妈,孩子会愿意以你为榜样,追逐你的光芒,收获力量。孩子会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挑战,爸爸妈妈有,我也有,面对、接纳、解决即可。

所以,与其反复说教 “要努力”,不如告诉孩子:“爸爸小时候数学考砸了,偷偷哭完后做了本错题集,后来居然成了班级小老师。”  “妈妈大学挂科后如何逆袭” ,让孩子看到父母的 “不完美” 与 “不放弃”,会比任何道理更有感染力。讲完故事后还可以问问孩子:“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呢?”

四、爱的五种语言:让滋养成为日常本能

美国心理学家盖瑞・查普曼提出的 “爱的五种表达”,在亲子关系中尤为关键:

1. 肯定的言辞——通过肯定、欣赏、赞美、感谢的语言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爱与理解,增进彼此间的亲密感与信任感,给予对方情绪价值。 

2. 精心的时刻—— 也有人称之为“精心的陪伴”,即与亲近之人共度的高品质时光。如一起看一场喜欢的电影,一起感受氛围感满满的晚餐,一起喝茶聊天、闲话家常,甚至只是在一个空间各自做自己的事,偶尔抬头便能看见彼此……这些温馨的陪伴能让彼此感受到在乎与爱意,留下独属于亲子之间的特殊记忆。

3. 身体的接触—— 上学前的拥抱、开学时的牵手蹦跳、难过时的拍肩,这些无声的语言有时比言语更能传达深刻的情感,更能传递安全感。妈妈们在这方面要做得多一些,自然一些,爸爸们也可以有意识尝试一下。

4.服务的行动:中国人普遍比较含蓄内敛,不习惯把爱表达出来。爸爸们对孩子特别是对儿子的爱更是深藏心底,他们更习惯通过提供帮助或服务的方式为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表达爱意。建议爸爸帮孩子修玩具时,别急着做完,而是让他参与 “拆解 - 分析 - 修复” 的过程。

5.精心的礼物:只要不敷衍,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心挑选的礼物,无论大小,无论是否贵重,都会让他们内心愉悦,享受到被重视、被爱的感觉。送礼物时如果附上一张纸条表达心意就更好了:“妈妈记得你说过喜欢恐龙,这个模型希望你喜欢”。

【行动建议】

相没有 “正确的教育”,只有 “真实的共同经历”。今晚行动建议(自主选择,可能很困难,没关系,慢慢来,改变终将发生。)

1. 表达感谢:今晚回家,对孩子说一句:“亲爱的宝贝,谢谢你,让我有机会和你一起成长。” 如果暂时说不出口可以写下来,贴在他能看见的地方。

2. 放下手机:和孩子聊10 分钟他喜欢的游戏或别的事情。

3. 示弱求助:主动说一句:“今天妈妈有件事做得不好,想听听你的意见。”

4.爱的回应:在生活中尝试用 “爱的五种语言” 回应孩子(如:肯定的言辞 + 身体接触 + 服务的行动)。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