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国际家庭日:走进孩子的博物世界,让无限成为可能

今天是国际家庭日,再过两天就是国际博物馆日了。随着社会对博物教育的重视,家园应当携手,充分利用博物馆这一资源拓宽幼儿的学习空间,通过互动式的展览和教育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同时传授家庭价值观和博物知识。

 

博物教育强调通过观察、分类、比较、交流与分享等多元化的探究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的收藏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积累,更是对生活的一种深刻理解和感知。

 

本期,我们跟随南京师范大学的虞永平教授一起,厘清博物与博物教育之间的关系,与家人一起走进博物馆,共同探索和学习。与优势主要体现在哪里?它对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有哪些启示?

 

虞永平:国际博物馆学会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并向大众开放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并展出有关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鉴于儿童发展和认识的特殊性,我们把儿童博物馆定义为一个为儿童感知、欣赏和探究自然、社会、文化及科技而呈现物品及提供操作机遇的场所博物馆,相对于正规的教育机构——学校,是非正规的教育机构,它作为国民教育的特殊资源和阵地,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优势。具体表现在:博物馆资源可直接服务并受益于广大幼儿;博物馆资源以实物为载体,利于幼儿的互动体验;博物馆资源是一种自导式、探索式的学习资源,利于幼儿多感官参与;博物馆资源丰富多样,博物馆成为幼儿的学习和体验的中心、幼儿的知识宝库;博物馆资源促进启发诱导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的开展。设计幼儿园的课程,应重视博物馆资源的价值,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的优势,也可以借鉴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一些基本思想。

第一,以“博物意识”为引领,促进儿童广泛感知客观世界与人类文化,为儿童感受和操作提供行之有效的途径;

第二,重视幼儿直接经验的获取,尊重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

第三,整合园内外一切的空间和资源,尽可能为儿童的发展服务,尽可能体现课程价值;

第四,关注儿童的发展和学习状况,注重幼儿多感官探索和互动体验;

第五,引导儿童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进行关注,深化、拓展和创新园本课程;

第六,以儿童博物馆为重要的学习资源,重视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实施。

博物馆或依托社区博物馆开展了相应的课程活动,对幼儿进行博物教育,那博物教育有哪些独特之处?

 

虞永平:

这些课程和活动充分展现了博物教育的独特性,拓展了课程的范围,丰富了课程的内容。

博物教育重视儿童的参与性儿童不再是单纯的观看者,他们是操作者,甚至是博物馆的设计者和维护者,是博物馆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儿童博物馆也不是一个简单地呈现和展览物品的地方,而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补充、延伸和扩展。

博物教育重视将活动的生活性与操作性结合在幼儿园中,博物馆不只是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工具材料,还会为幼儿创造利用工具操作和练习的机会。在使用工具和操作一系列材料中,儿童获得更加完整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博物教育重视环境的课程意义对于幼儿园来说,环境是一个自然博物馆,不但要绿化,还要有生动的课程特性。不同种类、不同时节的植物,都能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此外,沙石泥水及其周边资源,幼儿的种植、管理、收获等经验都要具有课程意义。

博物教育重视将资源与儿童的兴趣、体验结合各地幼儿园的儿童博物馆形式多样。幼儿园应该从当地资源的实际出发,考虑儿童的可参与性和可体验性,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要,选择一些儿童感兴趣且真正具有课程价值的内容。

虞永平:

所谓博物意识,是一种引导幼儿广泛感知客观世界和人类文化,在丰富的、适宜的材料和环境的帮助和支持下,让幼儿自主地、积极地观察、感受、体验和探索,从而让幼儿能够获得更加鲜活的、完整的经验的意识。

培养博物意识这一目标对幼儿成长和发展的价值充分体现在它的内涵之中。通过对广泛多样的事物的关注,幼儿能拓宽视野,能够多感官多通道感受、体验和操作,对探究的热情更加高涨,感知客观世界和人类文化,从中获得广泛而多样的鲜活经验,从而进一步养成对更多事物“广泛关注”的意识。深入观察意味着儿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观察需要兴趣引导,能引发深度的学习,能吸引幼儿去感知和把握,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得到尊重和保护,幼儿通过多感官获取经验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让幼儿能够在丰富的材料和工具、适宜幼儿深入观察生活世界的教育环境中,获得良好的观察能力。

在静心欣赏的意识的引领下,教师既给幼儿提供自主成长的空间,又让幼儿在活动中静静倾听和欣赏,培养幼儿专注投入学习的品质

在探究的活动中,幼儿的兴趣、需要、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得到充分关注,幼儿能够在体验和动手操作中自发生成问题,并循着问题的线索去积极探究,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从而使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更加持久、思维更加开阔,探究的内容也更加广泛和深入,发现问题、操作体验和自主探究等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让博物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您有哪些好的建议?
虞永平:

了解幼儿,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观察、了解每一个幼儿,尊重他们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满足幼儿多感官参与的需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提供幼儿真正需要的材料,给幼儿创设适合自己的环境。

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课程资源。“一日生活皆课程”。教师要积极探索室内外、园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并将其有机结合。同时,不光要关注物质资源,也要关注非物质资源,一切以幼儿为本,充实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让一切课程资源过程化。将幼儿积极参与、体验和主动探索当作幼儿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建构的重要标准。保护幼儿的探索欲望,使幼儿园课程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让幼儿在过程中积极地获取更加完整的经验,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融合?
虞永平:

我认为开展博物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培养幼儿的“博物意识”博物教育不是形式化的教育,它是存在于幼儿真真切切的活动过程中的教育。它要求将“广泛关注、深入观察、静心欣赏、积极探究”的意识贯穿于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

有效利用家庭、社区等资源。博物教育离不开博物资源的支持,仅仅依靠幼儿园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园内、家庭和社区资源,力图创造适合幼儿发展和成长的资源,从而保证博物教育有质量地进行。博物教育有其独特优势,但要使它对国内幼儿园产生积极的影响,就要将它与国内幼儿园的课程相融合。可以从以下两点做起:一是重视相关成熟理论的指导博物教育在国外幼儿园发展相对成熟,而国内的幼儿园要借鉴国外幼儿园的相关经验,就需要国内外学前教育专家的支持以及相关理论的指导,从而能够更好地认识博物教育的价值,并积极探索适宜于国内幼儿园发展的道路。

二是提升园本课程的理念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立以培养幼儿“博物意识”为目标的系列课程,将各项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更加明确课程内容的支撑观念、显现价值、实施路径,从而使课程更加适合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需要。

 

01/

儿童可能会停止收藏

却会形成长久的影响

 

20年,南京市第一幼儿园一直尝试通过在幼儿园建构一个属于孩子的博物馆来开展博物教育。过程中,我们尝试激发每一位幼儿、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的智慧和力量。在我们的儿童博物馆,每个人都不是单纯的观看者,而是设计者和管理者,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寻找和收集物品”已经被纳入十大童年游戏清单中。科学家甚至发现,在我们大脑最智慧的地方——前额皮质里有一块区域是专门用来控制“收集行为”的。可见收集并不是简单、随意地集合一些物品,而是和大脑密切相关的一项复杂活动。

 

一天,一个小朋友拿起一张皱纹纸,欢呼雀跃地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您快看,这张纸可以拉得好长好长,还不会断。”另一个声音传来:“我的纸就拉不长。”只见一个孩子拿着一张打印纸在手中尝试。

“你这是什么纸?”我问道。

“他这是打印纸,很硬的,很结实,是拉不长的。”还没等那个孩子发声,班上的孩子就抢着回答。

孩子对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开始关注到纸的各种特性,但是班级中少量和常见的纸并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于是我们决定开展一次收集行动,并将收集的主题以海报的形式张贴在大门口,传递收集的意义,鼓励全园孩子加入收集行动中。

第一次收集:你觉得是纸的,就可以带来。

第一次收集更多是让孩子广泛关注生活中的纸,激发孩子对收集的兴趣。老师先提出宽泛的收集要求:“你觉得是纸的就可以带来”,放在幼儿园的“博物小站”。同时老师设计了“博物积点卡”,孩子参与收集就可以在积点卡上盖章,收集了一定数量的印章后,就能获得幼儿园的吉祥物——“幸运草娃”。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第一次收集到的纸数量惊人,孩子们按照物品的特性、颜色、大小等自定义的分类方式,整理收集来的各种纸,并将这些纸带回教室进行探究。

第二次收集:特别的纸

孩子们在观察把玩各种纸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特别的纸,也产生了很多疑问。比如,“为什么汉堡纸很滑”“花草纸是怎么做出来的”。如何解决孩子的困惑呢?经过反复讨论,我们决定请孩子从“博物小站”选择一张自己认为特别的纸带回家进行观察研究,了解这张纸的名称、用途、特点、出处或背后的故事。

第三次收集:有趣的纸制品

经过前两次收集,孩子们关于纸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他们开始对各种纸制品产生兴趣。于是有了第三次收集。收集前,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请他们用自己收集到的纸制作一件纸制品,并署上自己的名字,带来幼儿园放在“博物小站”展示分享。孩子们每天散步时走过展示区,都要激动地找一找、说一说,将自己制作的过程和故事分享给他人。

在博物行动中,我们和孩子共同收集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如盒子、盖子、纸、纽扣等,拓宽孩子的视野,让孩子获得广泛而鲜活的经验,感受收集带来的快乐。

▲上下滑动查看案例

这样的收集活动,对于家长、孩子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任务,而已内化为一种生活习惯。就像米哈里曾说,“儿童可能会停止收藏,但是收藏却会形成长久的影响”,这应该就是博物行动背后的意义。生活中,家长可以多关注孩子的各种“收集”。比如,当孩子兴奋地把捡到的树叶、石头展示给你看时,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首先,允许他把这些东西带回家,不要觉得没用、脏,随意把它们丢掉,那样会打击孩子发现和收集物品的积极性。

其次,耐心倾听孩子介绍他眼中的“宝贝”,为他善于发现的热情点赞。这不仅能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大大拉近亲子间的距离。

最后,我们可以允许孩子用他的零用钱购买喜欢的收集品(价格在合理范围内),或在恰当的时刻把收集品作为礼物或奖励送给他,为他持续的兴趣提供有力的支持。

02/

打造属于个人的微型博物馆

 

每个人都曾有自己的小收集、小爱好。于是,老师发出倡议,邀请有收藏爱好的家长和孩子一起策展个人微型博物馆,呈现在幼儿园的博物馆中,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博物的力量。

 

敬宜小朋友和妈妈报了名。敬宜从小喜欢做手工、剪纸。据妈妈介绍,敬宜从中班开始就跟随非遗传承人学剪纸,用一把小小的剪刀剪出了各种各样生动的作品。于是,老师邀请敬宜策划一个属于自己的剪纸博物馆。

敬宜和妈妈一起整理了所有的剪纸作品、敬宜学剪纸时的照片,回忆了敬宜学剪纸的点点滴滴。其中不乏很多动人的小故事:敬宜刚学剪纸时的小心翼翼;认真观察师傅剪出每一个小细节;跟随师傅一起参加各种剪纸展示活动。敬宜和妈妈还收集了各种剪纸专用剪刀,有师傅送给敬宜的第一把剪刀,有妈妈送给敬宜的新剪刀,也有师傅曾经用过的剪刀等。

在老师的帮助下,敬宜把自己学剪纸的所有物品、剪纸作品以及学剪纸的故事呈现在幼儿园的博物馆里,并起名“敬宜剪纸坊”。老师在这个小小的博物馆里还增加了各种各样的纸张,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进馆尝试剪纸。敬宜也会在每周的博物馆日进馆,专门指导其他小朋友剪纸,成为“敬宜剪纸坊”的小主人。

▲上下滑动查看案例

在南京一幼,像这样的个人微型博物馆还有很多,有大力小朋友策展的“大力乐高馆”,有中班小朋友喜欢的“草娃运动馆”,还有家长策展的雨花石微型博物馆、钱币微型博物馆等。

个人微型博物馆中的物品或许没有太多文物价值,但对策展的孩子和家长来说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是对他们生活方式的肯定,也是对每个人兴趣爱好的彰显,让孩子和家长感受到博物的意义,实现了“一种物品的研究”带来孩子“多种经验的获得”“多样性的发展”在家中,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喜好,创设一个属于孩子自己的小“博物角”。比如,男孩子很喜欢恐龙,对各种恐龙如数家珍,喜欢摆弄恐龙模型,模仿恐龙世界发生的故事。

那么,家长就可以在家里开辟出一个小角落。可以把孩子喜欢看的恐龙方面的书摆放在一起,孩子喜欢的恐龙模型可以用小架子陈列出来,既可以欣赏也可以把玩,同时可以购买或跟孩子自制几件恐龙服饰放置在角落里,让孩子可以在这个恐龙博物角尽情地游戏。

平时,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观看一些恐龙的影视作品,也可以带孩子一起走进古生物博物馆,了解更多恐龙的信息,或去植物园了解一下恐龙时代的蕨类植物等,既拓宽了孩子的视野,又激发了孩子对恐龙的探究兴趣。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