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一个孩子命运的,不是大道理,而是小习惯!【太精辟】
今天一位家长和我极力地控诉孩子的暑期习惯问题,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1.作息不规律,每天父母是早出晚归,他是“早睡晚起”,特别强调一下的是这里的“早睡”是因为待在客厅里玩手机害怕父母的“唠叨”而故意装作早睡,实际上是把房间的灯关了躲在被窝里偷偷玩手机。
▍2.饮食不规律,每天正餐基本只是为了应付一下,大多数时间都是以零食来代替。
▍3.卫生习惯不好,自从放假后,孩子像是进入了原始森林,复古了,每天拖着一双拖鞋走来走去,晚上脚也不洗。指甲是越长越长,越长越黑,个人的房间里脏衣物成堆,惨不忍睹。
▍4.花钱大手大脚,自从放假后,零花钱要比开学时翻倍,给了"母慈子孝",不给就会“鸡飞狗跳”。
▍讲了不知多少大道理,他就是听不进去,唉,这时代当家长的太难了,还请“老班”帮管管。
我听了后大概沉默了一分钟左右,淡淡地回了一句:我尽力,但太难了,主要是现在他不在我的可控范围之内。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虽然这句话原本并非直接用于描述家庭教育,但我们可以从中引申出一些与家庭教育相关的思考。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性格、兴趣、潜力和成长轨迹,就像每一朵花都有其独特的色彩和芬芳。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当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避免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孩子。
在家庭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中,都蕴含着促进孩子成长和觉悟的契机。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家长应当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也要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及时给予关爱、引导和支持,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世界大哲学家亚历士多德有过一段精彩论述,他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无数的行为所构成的,行为优秀不是优秀,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因此针对大一新生就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入手。
挂在嘴边的道理,孩子不容易听得进去。落到实处的习惯,却让孩子进入良性循环。
因此:改变一个孩子命运的不是大道理,而是小习惯!
【01】
自己事自己做的习惯独立自主的孩子,走到哪儿都是没有问题的。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不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有自己的判断力,能够在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于别人。要不断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这样,当有一天该放手时不会过于担心,孩子也不会充满恐惧。
【02】
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许多成年人有“拖延症”,事情要到最后关头才匆匆忙忙去做,那是缺少了“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凡事赶早不赶晚”的意识。这样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从而养成从容的心态。比如,让孩子完成功课之后再去玩耍,当天的事情尽量不拖到第二天。
【03】
参与家务的习惯不要总觉得孩子还小,什么活都不能做。让孩子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务活,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让他明白他是家庭中的一员,有义务帮家里分担一些事情。孩子养成做家务的习惯,对孩子成年后建立新的家庭也大有好处。
【04】
阅读的习惯一定要让孩子大量阅读,阅读真的很重要!读书的过程,就如同在一座精神的花园里穿行,每一本书、每一段文字,都是那些用心栽培的花朵,绽放着智慧的光芒。而这些花朵,不仅仅能让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丝美好,更能在我们遭遇困难和挫折时,给予我们力量。生活的沉浮,挫折的磨砺,都离不开内心的力量支撑。董宇辉:读书不一定能前程似锦,可以让你出言有尺,嬉闹有度。说话有德,做事有余。不用限定孩子必须看经典名著,先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只要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能够静下心来看书就可以了。同时,父母的言传身教也很重要,我们可以经常陪孩子读书。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让孩子在书中和英雄并肩、与智者对话。每翻一页,都是对世界的一次新发现。一个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孩子,潜力无穷。
【05】
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是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晨昏颠倒,吃饭时间不固定,要玩就玩个通宵,这些也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帮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比如每天几点起床、早饭、做作业、阅读、睡觉。所有的生活内容,都应当有科学合理的安排,并在每天固定的时间范围内实施。规律的生活,可以让儿童身体的各个系统都有规则地工作和休息,做到张弛有度。在规律生活下长大的孩子,做任何事都会自发地制定计划,而且比较有耐力。比如养成:每天早起半小时,做时间的富者的习惯。各位家长,从现在开始,让孩子早起半小时,整理好自己的房间,推开窗呼吸新鲜空气,打开嗓子读读想读的文章,为一天的学习蓄积能量。在规律生活下长大的孩子,做任何事都会自发地制定计划,而且比较有耐力。
【06】
倾听别人的习惯父母首先要做到有耐心听孩子说话。倾听孩子说话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父母倾听了孩子说话,也要告诉孩子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理解别人。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让孩子懂得帮助别人。懂得倾听别人、乐于助人的孩子,长大后在人际交往方面,会有超高的人气,会拥有更多人脉。
【07】
自省的习惯每个人都需要自省。通过自省,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而改进,就会不断进步,日臻完善。告诉孩子,犯错不要紧,但是不要重复犯错。要求孩子有错必改的关键是培养孩子自省的习惯,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
【08】
敢于怀疑的习惯成功要有敢于尝试的勇气。在不确定的环境里,冒险精神是最罕见的资源。鼓励孩子尝试,也鼓励孩子怀疑,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培养孩子勇敢自信、敢于担当、独立思考的精神。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孩子大多是学习能力强的孩子,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09】
控制情绪的习惯不要以为孩子小,想哭就应该哭,想笑就应该笑,想发脾气就发脾气,其实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生的事。孩子的情绪要有宣泄的空间,也要有调节控制的习惯。比如孩子遇到难题,烦躁了,告诉孩子遇到困难,烦躁、发脾气都没有用,不如先去做点别的轻松的小事,让心平静下来,再回头解决问题。
【10】
自学预习的习惯提前预习,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在暑假里,可以带着孩子在家里,简要的预习一下下学期的内容,培养孩子自觉预习的习惯。
【11】
独立做作业的习惯有些家长唯恐孩子学习落后,就搞起了“全程监控”。每天不但看着孩子写作业,而且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就马上“掰开了、揉碎了”地教,这样下来,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能一直领先,但是独立学习能力却没有得到提高。家长可以陪孩子一段时间,但一定要想办法从中抽身。如果不抽身,孩子的独立性将总也不能生成,那么他会越来越苦恼,越来越不自觉,“陪”的效果也将越来越小。
【12】
复习归纳的习惯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让孩子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复习一下。既可以加深印象,也更利于形成体系。
【13】
运动的习惯家长要鼓励孩子多运动。多运动才有可能少生病。学习或者其他事情,都不应该成为阻挡孩子运动的因素。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运动、散步、郊游,这不仅是为了孩子健康,更是为了孩子开阔视野,把握与人交流的好时机,这对孩子一生都有巨大的影响。
【14】
节约的习惯每个人的节俭不仅仅显示了个人的道德观与生活能力,也与整个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一个人从小就应该培养节约的习惯。节约每一分钱的实质是节约资源,并从中体验人类的高尚情感与博大智慧。不浪费是美德须提倡,该花的钱就花,不该乱花的要控制。
【15】
按计划做事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功的事业离不开周密的设计与不懈的奋斗,我们都鼓励孩子走向成功,却又宽容孩子的心血来潮和胡思乱想。
【16】
勤于思考,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成功的人往往善于思考和总结,他们能够将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灵感”积累下来,沉淀为思想的深度,在学习、工作中随时迁移,为自己所用,这就是记录的意义所在。俗话也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孩子正处在想象力丰富的年龄,有极其丰富的想法和创意值得记录下来,积累多了,将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17】适度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
孩子养成良好的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需要家长的共同努力。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不做“低头族”;其次,对孩子想玩手机的诉求,家长也应适度允许。可以和孩子一起建立规则,规定时间和周期,让孩子遵守约定去执行。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