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兰会:游戏当中,孩子一定是喜笑颜开的吗?
游戏中的正向情绪不仅包含愉悦,
更涵盖紧张、焦虑等多元体验,
这些情绪交织形成推动儿童突破自我的成长动力,
打破传统"单一快乐"的教条认知,
彰显游戏作为生命发展容器的本质价值——
在情绪张力中培育勇气与自信。
——2025年5月3日
赵兰会
中共党员,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原党支部书记、园长。
他认真落实“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国家教育要求,坚持“把游戏还给孩子,把童年还给孩子,把快乐还给孩子”的办园理念,作为一名“伯伯”园长,把老的民间传统游戏玩出新的精彩,深入开发户外野趣游戏,让孩子回归自然,释放天性,张扬个性,精心培育和打造“利津游戏”教育特色,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幼教同行争相来利津参观学习。荣获东营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曾有园长及高校教师莅临我们幼儿园观摩,针对幼儿在水上高空滑索、游绳、珠穆朗玛攀爬等空中探险类游戏中初期流露的紧张神情,提出质疑:"游戏的本质是愉悦与快乐,孩子如此紧张,岂能称之为游戏?"
每当听到此种言论,我真是啼笑皆非,我就会感到诧异,流露出异样的神情。 心中默念道:又来了一个书呆子,又是一个教条主义者,又是一个本本主义者。
近20年的园长生涯,我雷打不动,咬定青山不放松,扎根孩子的游戏现场。凭着我的观察与审视,我明确的告诉你:游戏当中的孩子不一定自始至终都是喜笑颜开的,都是眉开眼笑的!!
王振宇教授的游戏课程化理论也指出游戏有“正向情绪”的特点。所谓正向情绪就是指能推动游戏进行和发展的情绪。它既包括积极情绪如愉悦,也包括可能发生的消极情绪如紧张、适度的焦虑或轻度的恐惧。正向情绪的概念修正了传统游戏理论单一的“愉悦”说,更符合事实,也更有利于分析游戏的本性。
游戏课程化理论揭示了游戏“正向情绪”的深层特质——这种贯穿于游戏进程的情绪体验,既包含挑战成功后的愉悦、兴奋等积极感受,也自然容纳了探索初期的紧张、适度焦虑或轻度恐惧等“非愉悦”情绪。这些看似矛盾的情绪交织,共同构成了推动游戏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较于传统理论对“单一愉悦”的片面强调,这一视角打破了认知桎梏:当我们看见孩子在水上高空滑索前攥紧拳头、在攀爬网中屏住呼吸时,看到的不仅是暂时的紧张,更是其主动拥抱挑战的生命张力;而当他们越过障碍、欢呼雀跃时,收获的不仅是瞬时的快乐,更是从完整情绪体验中生长出的勇气与自信。
正向情绪理论以更包容的姿态贴近游戏本真,让我们得以跳出教条主义的窠臼,在多元情绪的流动中,看见游戏作为生命成长容器的本质——它不是对“快乐”的单向度制造,而是通过情绪的层层涟漪,引领个体在突破与超越中,完成对自我与世界的深度建构。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