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等于游戏活动吗?
教师提问:
我听过很多专家讲区域活动,也经常会听到“区域游戏”和“区域活动”等词,那是不是可以说区域活动等于游戏活动?
区域活动是指在幼儿园室内合理规划空间,将活动室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和游戏空间,如益智区、美工区、建构游戏区、角色游戏区等,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进行自由选择,开展自由的操作、游戏和交往活动,以获得自主的学习和发展。
区域仅仅是一个空间上的词汇,至于在区域这个空间从事什么样的活动,是游戏,还是学习;是小组教学活动还是生活活动,受区域中投放的直观材料的影响,也受教师指导的方式影响。
所以,区域活动并不等于游戏活动,区域中那些有明确教育目标的活动通常更多指向学习类活动,如用筷子、系带子、夹夹子、编辫子等,这类活动通常出现在生活操作区,主要目标指向幼儿生活技能学习和手眼协调、精细动作发展,这类活动材料是教师基于发展目标的需要投放的,所以,这类区域活动更多属于学习类活动,而非游戏活动。
这类区域还有科学区、数学区、语言区、阅读区等。这类学习倾向更明显的区域通常我们称之为“自主性学习区域”。(见《幼儿园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指导》)
案例
有这样一个案例,说班上今天游戏的主题是在美工区做饼干,有几个女孩做完了给老师看,老师表扬了她们,然后她们高兴地说,我们玩好了老师的这个游戏,现在我们赶快去玩娃娃家吧!
老师的游戏和孩子的游戏好像不对等,或者老师期望的和孩子们感兴趣的不一致,怎么办?
现阶段幼教实践中有一种泛游戏化的倾向,很多老师会把所有区域活动都看成是游戏,上面这个案例描述的就是典型代表。
美工区做饼干(猜想是用橡皮泥一类的材料)是一种有明确目标指向的操作活动,具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和操作要求、操作步骤,所以,属于典型的学习类活动,而非游戏。
所以,它肯定不是孩子们期待的游戏,而娃娃家则是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游戏。如孩子们玩橡皮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则属于游戏类的活动。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