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要守正,做日常,微创新,求卓越
什么是基础教育?
正如其名,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如基石一般的存在,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点和起点,关乎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我们是俯首一线的教师,并非制度和路线的顶层设计者。自己要做的、能做的就是在平常要守正,做日常,微创新,求卓越。
何为守正?就是根本性的东西动摇不得,方向错了,再努力不仅是徒劳,而且危害巨大。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向是应有之义。我特意查了国家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目标: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些官方,一言而蔽之,以学生为中心,要把学生培养好。这一个颇为宏大全面的目标,任务也很艰巨,如果没有一点愚公移山的精神,前赴后继地做,绝无实现的可能。
如何做?当然需要我们做好日常工作。却道是日常,然而却不平常。倘若站在教育历史长河边回望那些激荡人心的教育故事,正是由无数个安静有序的日夜编织而成。所以每天都能做好日常工作,绝对是很了不起的事儿。早上入班,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赏心悦目。早读伊始,阳光透着窗户洒在黑板上,书声琅琅。上课的时候,满怀激情去登台讲课,把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完美展现给学生。大课间的时候,跟着学生跑跑步,权当锻炼身体。课下呢,就认真批改作业,从作业的错误里找出学生的问题和自己教学上的瑕疵,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平常在教室里听听同事的课,边听边想,取长补短,分析对比,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多接触、陪伴学生,与孩子们谈谈心,聊聊天,了解孩子们内心的想法,为他们排忧解难。下班了,就长舒一口气,学生安安全全的,这一天也没有虚度,满载而归,回家安心做自己的事儿。
现在学校教育教学方面都在提倡创新。其实一个学校的老师,经天纬地的大事做不了,大刀阔斧,轰轰烈烈,颠覆性的巨变也做不了。把自己分内的平常事认认真真做好,且做得好的地方倘若能精益求精,提高效率,取得实效,就是创新。比如表扬用名字,批评不点名,班会课去户外搞个团建活跃下气氛;给自己的班级取一个有趣的名字;当给学生发奖状时,名称不需要那么呆板千篇一律,奖项也可以多样有意思;在走廊拐角处做一个漂亮的树洞,让学生可以说些悄悄话……用一个个微小的创新去传递教育的温度,用一个个微小的创新去实现教育的真谛。当无数个微小的创新汇聚到一起,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所谓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我们既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也要有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的理念,有时慢反而就是快。当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走下去,传承优良,慢慢成长,不揠苗助长,不去急着“扬名立万”,“打造品牌”。在岁月的流淌里安静耕耘,取精去粗,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那就会在追求卓越之路上行稳致远,最后水到渠成。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