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孩子在社交时变成“舔狗”,家长记得常对孩子说这5句话
为什么有些孩子一到社交场合就容易变得特别“卑微”?
谁都想讨好,谁都想迎合,
却唯独不敢表达自己,不敢说不,怕别人不开心。
更可怕的是,这些孩子小时候大概率还是大人们眼里懂事、不让父母操心的“乖孩子”。
但他们长大后,就会极容易在亲密关系中走向“讨好型”的极端,
成了朋友的“工具人”、恋人的“情绪提款机”。
说白了,就是他们太怕被拒绝、太怕被不喜欢了。
但其实,这种性格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从小被潜移默化“养”出来的。
所以,如果你不想让你家孩子长大后变成社交中的“舔狗”,就得从小打好这5个预防针!
01.
“你可以说不。”
别给孩子灌输什么“逆来顺受”的思维。
有的孩子,
明明不想分享玩具,不想借东西,
却因为怕“别人不高兴”而硬着头皮答应。
这种时候,作为父母,你就得告诉他,“不”是可以说出口的。
不是每个人的要求都得满足,对不想做的事说“不”,是你的权利。
那些从小被教导“要懂事”、“要乖”的孩子,
长大后往往会养成过度让步的习惯,最后受了委屈、苦了自己。
02.
“你值得被喜欢,
不用讨好任何人。”
孩子的自我价值感,都是从父母的评价中建立的。
如果你总说——
“你这样谁会喜欢你?”、
“你不懂事小朋友不跟你玩”,
孩子就会误以为“我被喜欢,是因为我表现好”。
于是他为了被喜欢,就会开始不停地调整自己、讨好别人,失去自我。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让他知道的是——
健康的关系,是互相尊重、互相舒服的,不是靠迎合维持的。
你值得被爱。
并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事,而是因为你本身就足够好。
03.
“别人不喜欢你,
不是你的错。”
孩子最怕的,其实不是受伤,而是陷入自我怀疑。
在社交中受挫、被排挤、被无视、被嘲笑的孩子,
很容易把这些负面情绪内化为“我不够好”、“我不配”。
这种时候,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肯定,做孩子最坚强的后盾。
你要告诉他——
别人的态度,不能定义你的价值;
别人对你冷淡,可能是他们的问题,而不是你的问题。
社交不是考试,不需要人人满分。
学会接受“不喜欢”和“不合拍”,才能更从容地面对关系的起伏。
04.
“你理应选择,
而不是将就。”
很多孩子长大后容易在关系中“将就”,
不是因为他没得选,而是从小没人教过他“关系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作为父母,你得让他知道——
朋友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有没有人真的懂你、愿意接纳你。
一味妥协和牺牲,只会换来一群“表面朋友”,
而真正的吸引,来自相互的陪伴和尊重。
05.
“你要先喜欢自己。”
孩子能不能在关系中保持自信,根本在于他是否认可自己、接纳自己。
如果一个人内心空、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那他在任何关系中都会不自觉“跪着”。
而社交的底气,来源于对自己的认可。
所以,你要做的,
不是告诉他“怎么讨别人喜欢”,
而是帮助他看见“自己的独特”、“自己的光”。
当他发自内心认可自己时,才会有充沛的能量去爱别人。
寄语:
自信,不是练出来的,而是被父母“养”出来的。
你平日里对孩子说的话,
就是他内心对自己的“旁白”。
如果你总说:
“你怎么这样”、
“别人家的孩子都不这样”,
孩子自然觉得自己不够好,进入关系时就会不自然地矮人一截。
但如果你教会他拒绝、不讨好,让他相信他是值得被爱的,
这样的孩子才会慢慢长出骨肉,学会爱自己、爱别人。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