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前教育进入有法可依的历史新时代
杨志彬 中 国 民 办 教 育 协 会 原 副会长
学 前 教 育 专 委 会 第二任理事长
中 国 幼 教 网 顾 问
《学前教育法》今天开始正式实施了,这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标志我国教育在法治化进程中有了新的发展。
这部法律明确了学前教育的法律地位,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公益性和普惠性是学前教育的本质属性。强调儿童的优质发展是终极目标,坚持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
学前教育法让政府对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法定化。要求各级政府将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保障财政投入,解决长期存在的资源不足问题。
学前教育法确立了民办园的法律地位及促进发展的保障措施。强调民办园是“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办园共同构成“覆盖城乡、普惠优质的资源网络”。重申对支持发展普惠性民办园,通过“财政补助、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支持”等措施体现政策倾斜。民办普惠园纳入地方政府“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允许非普惠性民办园“自主定价、特色发展”,强调“规范收费行”“禁止过度逐利”等限制性措施。让民办幼教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通过立法强制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规范收费等措施 保障学龄前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公平。
特别是在法律中明确提出禁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强调以游戏为主、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保教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推动科学育儿观念普及。 强调幼儿园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减少“超前教育”焦虑责任。
制定实施 《学前教育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龄前儿童接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从小奠定“立德树人”的根基。
学习 贯彻学前教育法,应该从落实《教育强国计划纲要(2024—2035)》提出的学前教育阶段的要求开始。通过资源扩充、质量提升和制度优化,推动学前教育从“有园上”向“上好园”转型,为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早期教育基础。
重点解决人口集中地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入园需求。
幼儿园要更高水平地开展科学保教,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推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模式,杜绝“小学化”倾向,强化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和综合能力培养。
促进幼儿园优质发展必须加强政府责任,努力实现经费保障完善支持体系。健全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经费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分担比例,确保普惠性幼儿园可持续运行。
推动托幼一体化创新服务模式,满足0-6岁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社会需求。
实现优质发展必须开展智慧教育,推动数字化资源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支持偏远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落实《学前教育法》还要和“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相结合。这是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的重要改革举措,有助于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也有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助于落实每个儿童都能享受公平的学前教育权力。
《学前教育法》的贯彻实施必将为我国前教育优质发展开辟新篇章。
杨志彬
2025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