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那些懂得自我负责的孩子,父母都做对了什么?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深有感触:
 
一个今年高考的男生,得知自己考了676的高分后,淡定地边吃早餐边看书。
刚高考完还能坚持看书学习,这种踏实、自律的品质实在难能可贵。
 
生活中,有一类家长艳羡的“别人家孩子”就是这样,他们几乎不需要家长的敦促、提醒,懂得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负责,积极主动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而另一类孩子,则需要家长一直拉着、拽着往前走,催一催才动一动,效果往往还不是很好。
 
区别正是在于孩子是否懂得自我负责。
 
自我负责,主要指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负责,知道哪些事是自己的事,自觉主动地去完成,并尽力做好。
 
懂得自我负责的孩子,意识到当下的生活和学习、乃至未来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里,就会采取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有目标、有动力,而不是懈怠拖延。
 
如何养出一个懂得自我负责的孩子,考验着家长的教育智慧。以下3个方面很重要:

 

01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句流传很广的话,生动展示了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场面。
 
许多家长将大量精力放在指导、督促孩子学习,管教孩子的行为习惯上,为此常常闹得不欢而散,家长筋疲力尽,孩子满腹委屈,甚至走上反抗、叛逆的道路。
 
如果推动孩子成长进步要牺牲亲子关系,这是得不偿失的,也意味着这样的教育方式本质上就是有问题的。
 
因为在家庭教育中,只有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亲子关系好,家长对孩子更有影响力和感染力,孩子对父母有认同感,愿意听从家长的教导。
 
如果亲子之间经常充斥着吼叫、争吵、威胁,那么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便会降低,时常不服从管教,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增强自我价值感。
 
在被爱和被欣赏中,感受到自己的特别和珍贵,并发自内心地努力,这是一个孩子走向优秀最健康的动力。
 
想起2020年的高考,来自湖南的双胞胎学霸兄弟赵稞和赵棣分别被清华和北大录取。
 
他们的父亲只是普通的农民,但高中三年的每个周末,父亲都会特意从老家赶到县城的学校,与两个孩子面对面的交心、沟通,用自己的方式默默陪伴他们。
 
赵稞、赵棣说,父亲的陪伴,是他们这三年的动力,虽然父亲不能在学习上给予任何指导,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瓶颈,只要有父亲在,他们便感觉身后有了依靠。
 
所以说,家长希望孩子变得优秀、自律,前提就是要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用高质量的陪伴、心平气和的沟通、肯定和欣赏,表达对孩子的爱。
 
尤其是在日常的沟通中,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感受和情绪,给予接纳和理解,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赢得孩子的信任。
 

 

02

家长不越界

把孩子的责任交给他自己

 

 

随着孩子的成长,能力的提高,从依赖父母逐渐走向独立,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慢慢成长为一个懂得自我负责的人。
 
可是许多家长,出于盲目的爱或焦虑,把孩子生活、学习中的绝大多数事务都给揽下来了,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安排和决定孩子的事情。
 
孩子课本没带,家长比孩子还着急;成绩退步了,家长比孩子还焦虑······
 
家长们经常抱怨孩子懒惰、拖延、不自觉,却不知,这个局面是自己亲手造成的:包办代替、干涉控制,剥夺了孩子为自己负责的权利。
 
这样一来,孩子不需要做什么事,因为总有人会帮他完成;不需要承担后果,因为总有人会帮他解决,给他善后。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别人,没有主见,做事被动拖延,还喜欢把错误归因到别人身上。
 
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在教育中缺乏界限感,分不清哪些是孩子的事,哪些是自己的事。
 
当家长太对孩子负责,他就学不会自我负责。
 
因此,养出懂得自我负责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学会把属于孩子的责任交给他自己,培养孩子对生活、学习的掌控感。
 
首先,是在独立性方面。
 
从孩子2岁左右,家长就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独立穿衣服、穿鞋、洗脸、刷牙、收拾玩具。
 
让孩子意识到,这些事情是自己的事,要独立完成,而不需要父母监督、催促。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自信心得到提升,也增强了对外界环境的掌控感,独立渐渐成为一种习惯。
 
其次,是在做选择和决定方面,家长不要对孩子的事情干涉太多,凭自己的喜好为孩子安排一切。
 
当孩子只有服从安排的份,缺乏自主感,做事的积极性就会大大下降,这是由人的心理特点决定的。
 
所以,家长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做选择做决定的机会,给他适当的自由空间自主安排事情,这就是赋予孩子责任。
 
比如孩子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写作业、先写哪一门作业。
 
对于自己决定的事情,孩子做起来更有热情,由于需要对结果负责,孩子也会更认真、自觉,不太需要外力的驱动。
 
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孩子分析不同选择带来的后果、利弊,可以给孩子建议,但最终决定权还是交给孩子自己。
 
只要不是原则性、以及后果严重的事情上,即便孩子做出了不那么明智的决定,也不用过于担心。
 
重要的是,孩子会在这样一次次的选择中,学会思考事情的轻重缓急、权衡利弊得失,提高决策能力,逐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对他的成长意义深远。
 

 

 
美国“Aha养育网”曾在一篇《养育负责任孩子的15个技巧》的文章中,列举了6-9岁孩子的“自我负责项目”清单,可供参考:
 

选择自己的发型(在适当的打扮标准范围内,如学校允许等)

从书桌上整理出自己的学习区域

做适合的家务芳动

决定怎样使用自己的零花钱

完成每天的家庭作业

晚睡前,收拾好第二天上学的书包

决定空余时间做什么(完成诸如家庭作业之类的基本职责之后)

决定是弹奏乐器还是上课(对空余时间的安排)

从事什么运动或体育活动(必须做,不可商议,但可以选择哪种类型的运动或活动)

为自己准备简单的食物作为零食和午餐

通过义卖自己的烘焙品等,为班级的集体活动做贡献(如筹款捐赠)

 

 

03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一个12岁的小男孩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需要赔偿12.5美元。孩子找父亲拿钱赔偿时,父亲这么告诉他:
 

“家里有钱,但是这次不能给你,你11岁了,应该学会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这12.5美元我只能暂时借给你,不过,一年以后必须还我。”

 
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
 
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明白人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是很重要的一堂课。
 
做错事了,要受到惩罚,付出代价,孩子学会约束自己的言行,不做违反规则、影响他人的事情,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不认真、努力学习,就要面临成绩退步,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的后果,孩子懂得要积极进取,不断超越自己。
 
当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需要自己承受,就会逐渐建立起这样的观念: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未来的人生,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需要自己负责。

 

在这样一种观念的引领下,孩子会更加踏实,有目标、有动力,自觉主动地付出实际行动,不断完善自己。
 
有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和溺爱,当孩子做错事、出现疏忽的时候,无原则地纵容孩子,或是替他承担后果。
 
比如孩子自己不好好收拾书包,课本忘在家里,家长请假也要给孩子送;
 
孩子在电梯里乱扔垃圾被发现,家长替孩子给邻居道歉,帮孩子把垃圾扫了······
 
由于自己行为疏忽,孩子就应当自己承受没有课本被老师批评,以及一整天焦急的心情;孩子做错事了,应该亲自去道歉,并动手清扫垃圾。
 
只有通过切身的体验,孩子才能产生深刻的思考和认知,从心底里明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家长单方面讲道理和传授经验无法做到的。
 
因此,养出懂得自我负责的孩子,不光是在学习方面,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该帮助他建立起责任感,舍得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用对孩子的错误或疏忽反应过于激烈,这反而会让孩子害怕承担责任。
 
家长要秉持对事不对人的态度,温和而坚定地引导孩子,让他从中得到学习和成长,收获宝贵的经验。

来源:每日蒙台梭利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