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以下的多数宝宝还不具有很强的同情心,不会为别人做什么,也不会与别人一起合作玩游戏。对于宝宝来说,唯一在乎的人就是“自己”。
“给予”和“索取”,他们只会“索取”。他们唯一关心的是自己。最重要的是,宝宝还不能分辨是与非,几乎完全不懂社交礼仪,基本上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0-6岁孩子的社会性敏感期分成两部分:三岁以前主要是孩子和母亲及家人建立依恋关系。三岁后宝宝开始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儿,建立关系。
所以,如果3岁以下的宝宝不愿意和其它小宝宝一起玩,家长们也不用担心。需要再等一段时间,这些宝宝才能学会分享和合作,体会别人的感受,用语言来表达不同的见解,而不再使用武力来表达分歧。这时,他们才会交朋友。
对于3岁以下的小宝宝们,当然我们也鼓励他们多跟小朋友在一起,这样有助于日后进入社交生活和学习。
如果父母们正为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们的“社交”发愁,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着手试看看。
在宝宝开始与别人交往之前,他必须对自己感觉良好。
宝宝接触社会的第一个机会,就是跟父母在一起----进餐、外出、去游乐园、阅读、做游戏-----所以要记得做个拥有恰当社交行为的榜样。
不一定永远做无私大方的父母,永远让宝宝最先挑喜欢的蜡笔,让宝宝最先拿起比萨吃,让宝宝最先在你做的蛋糕上咬一口。
做游戏时,也不必总是让宝宝赢。要鼓励分享,坚持原则,要说“请”和“谢谢”。
跟宝宝聊聊天,说说你在干什么,以及你在路上看到了什么,这会让宝宝有所反应,帮助他开发语言技能。只要你做得不太明显,宝宝就会认为,自己也扮演了社会环境中的角色。
让宝宝一次只面对一个小伙伴,学习社交知识,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所以,安排个一对一的游戏约会吧,特别是当宝宝参加多人游戏小组觉得很困难时。
选一个跟宝宝相处好的孩子,活动要速战速决,并且要保证两个孩子都有收获。
但是,不要给宝宝强加玩伴或游戏,这不仅对宝宝不公平,还会遭到宝宝的抵触。
对于宝宝来说,3个人就意味着很多人了,这会成为社交噩梦。通常,3个人中的1个(通常是最没有攻击性和社交经验的) 会被另外两个宝宝欺负。
除非宝宝参加游戏小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否则多数与小伙伴的相互交流,会成为我们所知的“平行游戏”-----他们会在同一地方各玩各的,而不是一起玩。但是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这种平行游戏其实已经初具社会交流的雏形了。
当两个宝宝大声自言自语时,看似都被自己的游戏所吸引,其实每个人都在警惕着对方。你会看到,他们会偷偷地相互观察和模仿,当然通常还会不时瞄上对方一眼。快两岁时,你就可以看到更多真正的相互交流了。
有些活动更加容易让宝宝跟别人一起来做,比如玩积木、玩球、过家家、捉迷藏、捉人游戏,以及有创造性的游戏、绕圈游戏,还有需要轮流做的游戏,这些游戏会让宝宝开始相互交流。当然,在宝宝们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会增加很多你不想让他们学会的社会行为,例如抢东西、打架、拉头发和掐人。
因为宝宝的行为不可预知,同时又是不稳定的,所以在刚刚参加社会活动时,监视宝宝很重要。
宝宝做游戏时,要一直看着他,即使所有宝宝看起来都很安静。这样在突然出现吵闹时才能及时做好干预的准备。
即使你觉得有一边明显犯错了,也不要偏向哪一边。平静地让吵闹的宝宝分开,让围观的宝宝安静下来,监督他们的行为。
把宝宝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这是很难的,但是也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把你的感受夹杂在宝宝社会生活中是不公平的。
如果你很大方,而你的宝宝却很害羞,不要因为这种情况而产生挫败感,强迫宝宝参加社会活动,或批评他旁观的行为,宝宝的调皮行为也不应成为你跟另一个家长友谊的尴尬,更不要因为宝宝打人就发火生气,把他置于不利的地位。
如果宝宝上了学前班或幼儿园,但是无论如何都不愿意与人交往,就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通常会鼓励更加大方一些的孩子去邀请害羞的宝宝参加活动。
就像每个大人一样,每个宝宝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交方法。有些人初次见面就会与人谈笑风生,而有些人只能跟一两个朋友相处愉快。
有些人每次进入新环境时都会充满热情,而有些人则会退缩,远远观望,直到做好与人相处的准备。要记住,有些孩子就是观察者,永远不想更进一步,这也没问题。
宝宝安妮想交朋友,但是人们受不了她的攻击性行为。宝宝杰米也想交朋友,但是他必须得大方起来。
在宝宝的社交风格定型之前,帮助他们处理这些问题,如攻击性行为和害羞,这很重要。
在宝宝还小的时候,父母强迫宝宝参加社会交往,通常不会让宝宝赢得朋友,获得友谊。这种方法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给予宝宝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最终他会发现和别的宝宝一起玩耍其实很有趣。
来源:Grace在家早教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