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留言:在妹妹开始学会爬行后,便开始对哥哥的玩具进行“破坏”,积木城堡碰倒了,玩具风车撕坏了,哥哥开始“讨厌”妹妹,拒绝和妹妹一起玩……后来,我成了妹妹的保护伞,每次妹妹靠近哥哥的时候,我都会替妹妹向哥哥说:“哥哥,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谢谢哥哥。”等等,时间久了,哥哥和妹妹的互动也开始变得有礼貌了……
专家解读:随着孩子的成长,生活范围日益扩大,与他人的接触相对增加。成人可以通过引导、观察和讨论,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可能对自己和他人造成的影响。例如:车中礼仪包含搭车时不要大声喧哗,在火车或高铁等空间较大地方不能奔跑。引导过程中应将焦点放在建立孩子正面的人我关系上,例如:我们可以在搭车前或在车上告诉孩子:“司机需要专心开车,所以我们不能大声说话。”对于还在发展此能力的孩子,当他表现好时,就可以告诉孩子:“谢谢你记得安静,让我们可以舒舒服服地搭车。”
另外,也要提醒孩子:“当车子行进时,不要在车内跑或跳,因为妈妈担心你会跌倒。”并引导孩子观察车内其他行为合宜的人。有时也可以告诉孩子:“妈妈觉得你越来越懂事了,会像个大人一样照顾自己。”以正面自我价值的方式引导孩子注意自己的行为,进而培养责任感。
切记不要在孩子已经犯错时,过度地斥责,或恐吓警察会来抓他,让孩子产生强烈的罪恶感或心生恐慌。当然更不宜让孩子我行我素,导致他对人我的界限模糊,同时也丧失发展自律的机会。
现代父母投注相当多的心力在提升孩子未来的竞争力上,希望家长们也不要忽略对孩子生活礼仪的引导。因为有礼貌的成长环境才能够滋养孩子的自我价值,以及学习尊重他人。当孩子不是因为被要求说“谢谢”,或是想讨好他人说“谢谢”,而是能够发自内心自然地说“谢谢”时,这不仅显示了孩子有被良好地对待,也奠定了孩子将来与他人相处的双赢契机。
“谢谢”绝不只是一个社交词条,它记录着人们在成长中人我关系建立的过程。或许我们可以在每晚就寝前,思索今天可以对谁说声“谢谢”,来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这样,我们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就能传达出爱己爱人的生活礼仪,培养起孩子未来最雄厚的竞争力。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