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建立“省统筹、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投入体制
学前教育投入体制受到对学前教育事业性质的认识及市场化的重要影响。回顾我国学前教育投入政策,先后经历了“两条腿走路、社会化”为主时期,“政府拨款为主,多元投入、合理分担成本”为主时期,到“政府投入主体责任再次退位,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时期,再到“加大政府投入,突出政府办学主体地位,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省统筹力度、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建立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时期,再到最近的“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国务院领导,省地(市)统筹,以县为主”时期,政府投入的主体责任从只负责管理到以政府拨款为主,再到政府退位以社会力量为主,再到以政府投入为主,建立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这背后除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也受一些市场化思维的影响,但最后还是取决于政府对学前教育事业性质的认识及其重视程度与财政投入能力高低的影响。
随着我国公共教育经费的稳定增长及至2012年后始终保持在4%以上水平,具备了建立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财政支付基础。鉴于学前教育越发突出的公益性及不断增强的国家财政支付能力,学前教育投入体制可以建立省统筹、以县为主,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合理收费,体现普惠性成本分担的多元投入体制。同时,新增教育经费应向学前教育倾斜,加大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经费投入力度,使教育部门成为学前教育的办学主体,而不只是局限于办好示范性幼儿园,以减轻集体办园及民办园的主体责任。在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同时,应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投入责任,使其财政性经费投入占学前教育总经费收入的50%以上,扭转学前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下降的状况。应尽快增设公办幼儿园及增加公办园的招生力度,尽快扭转自2012年起出现的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要高于非民办园幼儿占比且差距扩大的趋势,突出多元办学中政府一元的重要调配和公益导向与保障作用。同时,努力提高学前教育生均经费及办学条件,使其经费相对充足性不至于与小学差距太大,尤其是要提高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相对充足性。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