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和孩子说再多也听不进去?是因为你没了解这3点!

5岁的明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爬到栏杆上打滑梯。妈妈大叫“明明快下来,危险!” 明明根本就不理会妈妈,弯着腰倒挂在栏杆上。“听见没有?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那里很危险,摔下来我可不管的!”妈妈拉出一辆推车,做出准备要走的样子。明明直起身子坐在栏杆上,然后又爬上推车。妈妈气得威胁他“你再这样,下次我不会带你出来买东西了!

不知道大家是否都和明明妈妈一样苦恼,平时说孩子什么就好像没听见一样,犯错误了,嘴上答应下次不放了,下次还继续犯,真的不知道和这么娃娃们沟通了。我们经常认为,语言本身已经够有威力了,但孩子却总是对我们的话充耳不闻,讲道理不管用,吓唬威胁好像也不管用,反正就是说什么都听不进去!
孩子和我们关系应该是最亲密的,什么事情都应该和我们分享,小时候就像个跟屁虫一样,现在越长越大倒是越来越没办法沟通了!
其实6岁前的宝宝还属于兴趣驱动型,自制力比较弱,注意力容易分散。即便正和妈妈说话,周围有动静他也会立即好奇地凑过去看看。在大人眼里,宝宝的耐心肯定是不足的,他好像从来不会听你的话!但这正是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决定的,因此无需批评,注重引导就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有可能是你的话“不好听”!
命令式对话
与孩子平等地交流与对话,可以提高孩子的倾听能力。许多父母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喜欢把自己置于家长的权威位置上,喜欢对孩子下命令。事实上,这种命令式的话往往让孩子产生反感,由此而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如果父母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自己置于孩子的朋友这种角色,与孩子平等地交流,平等地对话,孩子反而能够倾听父母的教导。
武断式对话
在不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下直截了当下结论,只能让孩子更紧闭心灵的门窗。“放学后是不是去网吧玩了?”“你是不是又打弟弟了?”“作业居然做全对,是不是抄答案了?”“刚出去接个电话,回来就看见你在玩,你是不是一直都没在看书?”
面对一个心里已经下定结论的人,你是不可能与他继续良好对话的。即便父母猜对了,孩子也会急于否定这些事实,找借口搪塞,对父母撒谎。如果孩子根本就没做过那些事,却被父母冤枉,孩子就会委屈至极,甚至走向极端。
责备式对话
当孩子犯了一个在成人眼里十分低级可笑的错误时,很多父母说出各种难听的话责备孩子:
“让你别爬了,非要爬!”
“摔了吧?看你疼的!”
“小心点儿,你看就不会摔成这样了吧!”
“真无语了,这么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好!”
“总是心不在焉,这下老实了吧?!”
这些话,想必不可能是任何一个父母的真心话——谁不会心疼自己的心头肉呢?但是,这些“刀子嘴”里说出来的忠言,会让孩子听进去吗?
在孩子的眼中,这种责备并不是教育,而是一种当众剥夺自己自尊的行为。很多人说,“一个小孩子有什么面子可讲?”但对于那个小孩子来说,当众被责怪,被嘲笑,都是对他幼小自尊心的一次次打击。
而面对这种打击,大多数的孩子会选择退缩,而不是主动去面对并克服错误和困难。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消极的性格和看待问题的态度。
来源:双向养育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