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孩子一生中最大的4个坎,帮他迈过去,一生幸福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
图片

 

研究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多年,看过许多这样的文章: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低声教育;

父母说话的方式,决定着孩子内心的温度......

其实,在这些文章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教育的底层逻辑:心理营养。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父母对孩子有效的“爱护”,便是让孩子的“心理营养”逐步丰盈。

在孩子的一生中,有4个坎,在无声地检验着父母对孩子“爱护”的智慧,也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

01

第一道坎:

当孩子的“能力”与“欲望”在较劲时

在成年人的世界,有这样一句话:

大多数人的烦恼,均来自于能力与欲望的不匹配。

实际上,“能力”与“欲望”的矛盾,几乎贯穿人的一生。

你一定看过孩子有这样的行为:
3个多月大的婴儿,会憋得满脸通红、急得哭闹地尝试“翻身”;
1岁左右,刚学会走路的宝宝,不喜欢人扶,刚摸着走两三步,便忍不住要跑;
2岁时,得到一个装玩具,兴致勃勃研究了半天,依然不能灵活控制,气得将玩具使劲扔在地上,甚至用脚去踹......
或者,再大一点的孩子,越让他小心谨慎、稳扎稳打,他越是不可一世、傲慢自我。

面对孩子的“自不量力”,你会怎么做呢?

美国体操冠军肖恩12岁时,便被选进美国青年队。

肖恩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很满。

除了日常训练外,还有2小时的作业、文学会、写作文、诗歌、当志愿者。

终于,肖恩扛不住了,在去训练前,她躲在房间里哭,担心自己坚持不下去,害怕教练和妈妈失望。

其实,妈妈早已料到,对于12岁的孩子来说,这么多事儿一定会扛不住。

而她,却没有提前干预,在发现孩子沮丧时,理智地帮孩子分析:

“你是在为自己练体操,你要弄明白的是,你决定退出是因为你想退出,而不是因为你今天的情绪很糟糕。你去与不去,我都会支持你。”

高估自己、低估事情,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坎儿。

“我能行”“原来我不行”的次数越来越多时,人的自我保护机制便会本能的打开,逐渐发展成:我不行、我不能。

实际上,“欲望”与“能力”的矛盾,也是一个人与自己的关系。

杨绛先生曾说过:“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当孩子“输给自己”时,父母的反应,便是奠定孩子自我认同感的基础。

真正懂爱的父母,会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理顺自己、突破自己。

当你能够换一种表达方式:
把“我说了吧”换成“你现在一定感到很沮丧吧”;
把“叫你不要这样”换成“或许,这件事对你来说有些难度”
把“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换成“宝贝,你需要我的帮助吗”

此时,你给予孩子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力量。

图片

“人生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就是自律。”

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

“最好的教育,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可以说,人这一生,都在接受规则和习惯的检验。

而人这一生,最大的难题,莫过于“本能”与“自律”的较量。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孩子,难以自控呢?

其实,在脑科学研究中早有结论:人的大脑有三层,分别是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

顾名思义。“本能脑”展现着人的本能,“情绪脑”表露人的情绪,而“理智脑”则管理着人的理智。

令人沮丧的是,这三者在人脑的地位却是:固执己见的老人、经验主义的中年人、蹒跚学步的孩童。

可想而知,“理智脑”再可贵,也难以拗得过“老人”和“中年人”。

来源:家教博士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