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个自觉的孩子,你要学会用这6个心理学法则,效果立竿见影!

有家长向我诉苦:
孩子暑假放学在家没什么自觉性,
就等着开学,家里的混世魔王就有人接手了。
很多家长都会困惑,
如何在暑假的时候,
帮助孩子建立好的规律作息,
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这6个养娃法则,
囊括孩子的安全感、学习管理、情绪健康等多方面的内容,
帮你解锁孩子的成长密码,
养出一个幸福自信又自律的孩子。
懂得“关注”
换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孩子上幼儿园为啥闹情绪?”
“孩子怕黑睡不着要怎么办?”
其实,每个孩子的安全感,
都是由父母的“及时回应”而建立的。
尽量由固定的抚养人带,
最好是父母亲自带,不要频繁更换抚养人。
另外,类似“怎么了,宝宝?妈妈在这,妈妈爱你”的话,说再多也不过分。
孩子还小的时候,不会自己安抚自己,
只要感到焦虑,便会烦躁和大哭。
抱起来,安慰ta,帮ta放松,
懂得仔细询问孩子当下的情绪,
1、父亲陪孩子玩耍,激发孩子大脑的潜力。
父亲身上的力量感、空间感、游戏能力,
男性的理性与逻辑化指向秩序,
而男性所代表的威严和秩序感,
所以,爸爸的介入,
能帮孩子更加健康而合理地向往外探索。
用闹钟、手表等工具把时间“视觉化”,
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吃饭,
什么时间玩玩具,什么时间看书,
增强孩子做事情的目的性,尽量保证规律作息。
当他因为磨蹭,而丧失了做某件事情的机会,
自然就会明白自己应该提高速度。
利用孩子对秩序的严格需求,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4、给孩子简单明晰地布置任务。
因为孩子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还较差,
当你发出一连串的指令,
比如“擦桌子、收拾书包、穿鞋、赶紧出门”时,
孩子的第一反应不是“我要快点”,而是“我到底要做哪个?”
比如害怕别人不和自己玩,
又或者在关系里过度委屈求全。
友谊是双向的,别人有权力不和你玩,
你也有权力拒绝别人的要求。
2、如果孩子不愿意出去交朋友,要判断孩子是不是“被孤立排挤” 。
如果别人故意孤立你,排挤你,不管“理由”是什么,
一定是ta错了,妈妈永远站在你这边。
条件允许的话,邀请孩子的朋友到家里,
或者鼓励孩子参加某个聚会,
如果喜欢某个小伙伴,自己可以勇敢邀请对方来自己家玩。
“一二年级不相上下,三年级开始分化,四五年级差距拉大。”
这样,学习就会变得相对简单,孩子就不会排斥。
当孩子一次又一次完成小目标时,家长记得给予孩子奖励或者鼓励,
或让孩子休息10-15分钟,
然后逐渐延长一次性集中做事的时间。
大脑感到快乐,才能形成正面的高峰体验。
可以试着和孩子一起画思维导图,
把书本的内容进行分类和归纳,把大纲梳理出来。
这能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大概的知识框架或目标,
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李玫瑾就曾建议:
不要让孩子一天到晚呆家里学习,
不然他的大脑高度兴奋,
小脑得不到刺激。
脑部神经没有兴奋透,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帮助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
对于孩子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帮助。
1、爱运动的孩子,会赢在“专注力”上。
曾有研究显示,国外1.9万名学生,上课之前都要晨跑。
对比同龄人,他们不但更健康,而且更聪明。
为什么呢?
因为中等强度的运动,
可以帮孩子集中注意力,
保持充沛精力,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2、爱运动的孩子,心理素质也会更好。
运动是肌肉的更新换代,也会有各种磕磕绊绊。
孩子的意志力,也会因此得到锻炼。
而且,儿童在运动后,
血清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水平都会改变,
这有利于孩子释放压力、保持快乐。
为此,加拿大科学家制定了《0-12岁儿童体育素养发展家长指南》:
4岁以下的孩子,不适合过早跑步跳跃,但可以多去公园和游乐场;
4-6岁的孩子,需要家长示范如何跑步、跳跃,言传身教中锻炼身体;
6岁之后,是孩子培养体育特长的最佳时间,滑雪、游泳、骑车、踢球都不在话下;
6-12岁,在家长的榜样作用下,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的运动模式。
它能帮助女孩知道如何成为一个强大的、有内涵的女性;
也能帮助男孩明白自己赞同和支持什么,最关心什么;
多说“你”,少说“我。
需要多教导、多解释、多询问。
3、多多观察并赞美孩子努力的过程。
相比于夸孩子聪明的天赋,
你更需要夸夸孩子的耐心、毅力和他的努力。
分享一个夸奖模型,叫FFC模型,翻译成中文就是三步:
事实(Fact)+感觉(Feeling)+比较(Compare)。
孩子成绩差,但总有做对一道题的时候吧,你就可以这么说:
“这道题不用妈妈教,你自己做对了,
妈妈很欣慰,现在的正确率比之前高太多了。”
父母强调过程的意义,孩子才能真正从中得到享受。
心理抚养更为重要。
所以,把文章【转发】出去吧
在孩子18岁之前,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