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健康领域,引导幼儿建立科学的饮水观和自主饮水的健康习惯。如果用喝水话题,写一篇不同年龄段的生活案例,它的主线会一样吗?
今日我十分荣幸倾听了一个有关中班孩子喝水的生活案例。在学习中,案例中提到诸多场景与画面,和我当下所带的班级存在诸多相像之处。
如:孩子的鼻子干、睡午觉及活动时流鼻血、每天带一杯水的孩子喝不完…
首先,这位教师极为擅长捕捉幼儿一日生活的教育契机。夏季炎炎,以需要老师提醒幼儿喝水、幼儿没有主动喝水的意识及几名幼儿流鼻血作为切入点,历经半个月的引导,把生活里所发生的点滴汇聚成了一篇既有趣又富有经验内涵的生活案例。
教师在设计活动这一环节中,张教授提出了3个具体可行的的三个目标:
1.帮助幼儿知道为什么喝水(使用自觉喝水)
2.什么时候喝水?(教师的引导、站位及教育技术?)
3.怎样喝水(养成良好的好习惯)
问题一:结合班级区域里的植物角,周末时教师忘记浇水了,结果铜钱草全都“耷拉”下来、“躺平”了。
借此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并让他们自由讨论,这背后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在讨论的过程中,将话题迁移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如果缺少喝水,身体会发出哪些信号、出现什么变化呢?
期间,有一位孩子提到了和尿液有关的内容。这时,老师可以打印一些关于尿液与饮水量关系的科普图片并张贴出来,让环境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问题二:专业的事儿就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正好可以邀请班级里的家长助教,给孩子们科普一下什么时候喝水最合适,激发幼儿自己去思考,到底什么时候喝水才恰当呢?
结合班级里有个孩子,一次性把一天的喝水量咕嘟咕嘟一口气喝完,结果导致肚子疼的情况。从而引导幼儿明白,喝水是一种习惯,而不是把它当成一项任务去完成。
在孩子们喝水的时候,对于个别不爱喝水的幼儿,老师可以以身示范,拿着自己的水杯,和她们“干杯”,把喝水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
问题三:不同的孩子,喝水的方式也是各具特色的。在喝水过程中,会遇到喝水速度有快有慢的孩子,这时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和讨论,到底该怎么喝水,以及喝水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老师充当信息的统计员,让孩子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分享,比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绘画、小组分享……
听了张老师的讲解后,我才发觉,饮水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其实蕴含着很深的教育教学学问。
由于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对饮水量的需求也会不一样。对于不同的幼儿,喝水量应该根据各自的需求来定。
怎样逐步培养孩子自主、主动喝水的意识和兴趣,其实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以及科学幼小衔接里关注的重点。
实际上,我班上也有一个男孩经常鼻子干、带有鼻血丝。如果让我来写这个生活案例,或许会从培养孩子自主主动喝水的意识和行为入手,最终归结到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间,会添加喝水还和数学紧密相关,每次孩子喝完水,需要借助小棒和数字来统计一天的喝水量。而有的孩子很喜欢填写数字“100杯”,还开开心心地告诉小朋友,她今天喝了100杯水呢。
一个生活活动案例,如这3个问题,不论孩子养成爱上喝水的好习惯还是老生常谈,对幼儿和教师来说都是一场贵体验生活的历炼,用清晰文字的力量,层层递进把经验清清楚楚传递给每一个人,这便是生活活动案例的降临。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