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富裕家庭的孩子,苦恼却总被家长“后知后觉”

 

“你们这代孩子,生活得不要太滋润。”
“我有你这么大的时候,生活条件可差你远了。”

人们总是感叹这代孩子是多么娇生惯养,却很少听人提及他们的苦恼。而实际上,在他们看似正常的表象下,藏着难以言明、直抵内心的脆弱。

对于这些“天之骄子”来说,父母丰富的经济资源和关心,加之学校和社区所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想必不太费力就能解决。

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相较于其他社会阶层,家境富裕的父母比较不喜欢寻求专业的协助。他们强烈地想保护隐私,并且担心一旦寻求协助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业记录。

 

学校里的心理医生和咨询顾问也表示,当他们建议有心理健康和滥用药物问题的孩子向外界求助时,高收入父母的反应要比中等和低收入父母显得更具防卫心和负面情绪。

比如14岁的尚恩,花了两三年的时间,才让父母接受并重视他越来越不快乐的事实。

其实早在他进入中学,就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劲,并一再向父母求助,但不以为然的父母告诉尚恩“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

当他意识到自己的忧郁、退缩和眼泪无法打动父母时,他便开始滥用药物,并与学校里的“坏”孩子一起鬼混。即使如此,他的父母仍不愿承认他有任何严重的不对劲。

终于有一天,尚恩带枪回家,他的父母才决定带他来心理诊所。在治疗中,尚恩曾说道:“我非得拿把枪指着他们的头,才能让他们‘意识到’我有问题”。

尚恩后续接受了一系列的心理治疗,令人遗憾的是,此时的他不只是轻微抑郁,他还有一些颇为愤怒和反社会的行为,已经上升成一个棘手的案例了。

 

正如早期的尚恩一样,普遍看来,这些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不差,在家里也算听话,也许看起来“不是很阳光”,甚至有点胆怯。这些“无伤大雅”的表现加上父母的防备心理,使得问题被掩饰和淡化。

等孩子遭逢心理问题的事实完全浮上台面时,已经变得更加严重,也更难解决。

值得家长警醒的是,与其他社会经济阶层的小孩相比,他们的内心更为脆弱,体验着最高比率的沮丧、焦虑失常、身体不适以及不快乐的情绪等。

据调查显示:尽管父母的收入和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但美国私立高中学生焦虑、忧郁、身体不适、注意力问题以及违规犯纪等征候的普遍性,要比全美高中学生的平均值高2到5倍

美国近年来也将出身教育程度高、富裕家庭的前青春期孩子和青春期少年男女,新界定为心理与行为层面的“高风险人群”。

所以,富裕家庭的父母要卸下自己的防备心,同时对孩子的行为状态要足够敏感和重视。

此外,随着相关研究的积累,另一个“反常识”的结论渐渐清晰了起来——孩子过了十一二岁,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情绪健康方面的优势,反倒有可能转换成不利因素。

这意味着,我们绝大多数人以为的金钱、教育、权势、声望、物质享受等,并不能保护孩子免于情绪方面不健康的事实。

 

对此,玛德琳·莱文呼吁我们对当今的“富裕文化”进行反思,这种文化对于孩子而言,看重的是什么,又忽视了什么了,贬低了什么。

“我们需要把对金钱的所有成见摆在一边,转向做个‘细腻的分析’,究竟是因为我们的富裕,还是与富裕有关的事物,导致天之骄子以突然升高的比率染上情绪的问题,或是另有原因。”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