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家庭的觉醒》:一个家庭真正的觉醒,需要三次放弃

《家庭的觉醒》:一个家庭真正的觉醒,需要三次放弃

 

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博士说:“当你教育孩子时如果感到痛苦,那一定是用错了方法。”

我们时常反思,却又时常重蹈覆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家庭的觉醒》的作者沙法丽·萨巴瑞给了我们答案:

“当我们把焦点从孩子身上转移到父母内心的觉醒上时,就有机会使整个家庭从深层和根本上得到觉醒。”

与其把力气全部花在孩子身上,不如回归自己,先实现自己内心的觉醒。

读过这本书我发现越早放弃这三件事,便能越早开启家庭觉醒之路。

 

01放弃控制

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妈妈卡拉为14岁的女儿列了一张表,上面都是女儿没有做到的事情:
没有学习、没有洗衣服、没有锻炼、没有交新朋友……这份清单仿佛没完没了。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希望孩子立马能按照要求去做的一些事,其实并没有那么紧迫。
在父母的眼中不努力等于浪费时间,于是我们用不同的任务填满孩子的日程,控制干涉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我们总是担心,如果对孩子不加管控,孩子的成长就会失控。
事实上,父母的过分焦虑和管制,才是最大的失控。
尤其近几年,育儿产业不停地像我们推销着一个观念:当一个好家长,我们必须控制一切。
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家长成为“直升机式父母”。
所谓“直升机式父母”就是指那些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过度介入和控制的父母。
这种类型的父母往往像直升机一样,全天候监控孩子的每一个动作。
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社交活动,都尽可能地提供指导和帮助,以确保孩子的每一步都按照父母的规划和期待来进行。
一个尽心尽力为孩子操持一切的父母,看似为孩子付出了100分的精力。可也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的成长,生生剪掉了孩子一飞冲天的翅膀。
董宇辉说:保护一个人不是让他永远隔绝糟糕的事情,因为他终归会在他人生中遇到的。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以一已之力,帮他屏蔽了所有那些不好的事情,所以他不知道世界上有坏人,他也不知道人心险恶。
他一直天真烂漫,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放出去,狂风骤雨,瞬间被吹打在地上了。
真正的爱不是让孩子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而是鼓励他们展翅飞翔,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02放弃恐惧 

沙法丽·萨巴瑞在书中指出,家长与孩子之间冲突的根源是时间概念的冲突。
家长是以未来为导向的,关心的是如何达到理想中的目的地。孩子们却相反,他们活在当下。
着眼未来就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看到孩子不好好刷牙,会担心以后所有牙都坏掉;
看到孩子拖拉磨蹭,会担心他以后上学跟不上……
我们的恐惧对孩子来说危害巨大,最终也让我们产生许多令人讨厌的行为。
作者在书中分享了她女儿的例子:
一天,女儿玛雅跟妈妈聊起了时尚、打扮,以及当一位时尚模儿应该是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妈妈听完的第一反应是肤浅,毕竟妈妈不希望女儿长大后成为一名时尚模特,这和自己未来对玛雅的规划差太多了,她瞬间感受到压力和不安。
以至于她的情绪被激发了,她说:
“玛雅,你长大了可不能成为一个没头没脑的傻瓜,只对打扮或者潮流之类的垃圾感兴趣。
你要成长为一名世界公民,关心如何去消除贫困、行善助人。
女儿也不甘示弱,强烈地表达着:“妈妈,我只是在说几件衣服而已,我不是在说我的未来。
我才 12 岁,所有12岁的女孩子都在聊这些话题,你为什么要变得好像我做了一样?”
是呀,一个 12 岁的孩子看到漂亮的衣服,表达了自己的喜欢,这不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
孩子只是想和妈妈分享当下的感受、当下的喜欢。是我们太敏感了,害怕孩子没有成长为我们想要的样子,情急之下作出的无心反应恰恰也伤害了孩子。
一个享受着生活的每个瞬间,一个却关注往前走。
以至于孩子稍微有点风吹动我们就紧张不已,生怕一不留神孩子会偏离正轨。
合理规划未来是明智之举,但这与“以破坏现在的意义去关注未来”有着本质的差异。
自然界不是二元对立的,世界也不是非黑即白的。
执着于孩子某一时刻的表现,等于否定他们成长于更新的潜能。

与其对未来设置一个写满空头支票的愿景,还不如全身心投入到当下的生命中。

放弃恐惧

 

03放弃幻想

越来越多家长相信,我们必须要把孩子扶养成为一个出色的人。
殊不知,当父母眼里只有目标,看不到真实的孩子,就很容易陷入自以为是的幻想之中,给孩子的成长埋下阴霾。
觉醒式教育真正关注的,就是要做出这个重大转变:
让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与他们的真实身份匹配,而不是把他们与我们的幻想匹配。
人的一生有三次妥协:
第一次是意识到父母很普通;第二次是意识到自己也很普通;第三次是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原来也很普通。 其中最不容易的就是家长承认孩子的普通。
九边在《向上生长》里面提到,他的一个大学同学,夫妻俩都是学霸,都是博士,毕业后直接留在学校工作。
这对夫妻俩却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差点情感破裂,因为他们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这让他们一度相互怀疑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
他们后来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并不是笨,只是普通而已,他们之前的痛苦是因为不太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只是个普通人。
幸好他们很快就想明白这事了。之后他们调整了思路,开始专注培养孩子的基本品格,比如做事认真,有始有终,以及刻意练习。
他们不再逼着孩子达成家长设定的目标。孩子竟然有了明显的改变,成绩也有所提升。
不切实际的幻想与过高的期待,使得孩子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久而久之自己也放弃了。
沙法丽•萨巴瑞在《家庭的觉醒》中说:我们每个人初为人父、人母的时候,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这些憧憬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些空泛的幻想。
教育最差的策略,就是高估孩子,反而忽略了那些本来能做好的事,结果一事无成。
放下固执的念头,粉碎不切实际的幻想,踏踏实实回归到养育孩子的初心。
理解孩子的特点,接纳他的一切,相信孩子展示出来的自有意义。
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更自如、淡定地陪伴孩子一同成长,和孩子努力一场。

 

04写在最后

父母之爱子,毋庸置疑。可若是爱错了方式,结果只能是相互煎熬。
《家庭的觉醒》一书中指出:
“我们越觉醒,离孩子的心便越近,也越能给孩子温柔而有力量的教养”
在做父母这件事上,从无完美可言。所以,要在愉快时欢庆,从艰难中学习。
想要做出改变,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与你共勉

 

原创 颜小岩 小岩悦读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