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家庭教育|10条教育原则,优秀父母必知

10条教育原则,优秀父母必知

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其实教养孩童不难,难的是该如何教育好他们,如何给他们优越的成长环境。做一个称职的父母,掌握一些相关的教育常识很有必要。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又该掌握哪些教育常识呢?以下10条教育法则,做父母必知。(温馨提示:本文较长,建议收藏阅览!

01

希望法则

要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父母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有的父母常常把这种希望转化为孩子的精神压力,却没有让孩子看到希望。

 

优秀的父母都懂得:要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肯定。即使孩子一时没有做好,也要善于用鼓励的言语让孩子看到希望。这就是采用希望法则来激励孩子。

 

有的父母对孩子期望值颇高,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总是找差距、挑毛病;有的孩子平时考试都能考95-99分,而父母却非要追究为什么没考满分。这种过于苛刻的高标准、严要求可能会适得其反,扼杀孩子的希望,使其灰心丧志。

02

管理法则

对于未成年的孩子,父母负有全部的管教责任。有的父母可能会对老师说:“我就把孩子交给你了!”还有的父母,因工作因素陪伴孩子时间少,平时对孩子不闻不问,这其实都是做父母角色的失职。

 

我们知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和责任无人可以替代。孩子天生对父母有依赖感,父母应给予孩子应有的教育、陪伴和关怀,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

 

所以,做父母的绝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脱自己的管教责任。但是,这种管教是应该建立在亲情、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基础上,不可简单粗暴对待,毫不顾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03

归属法则

归属法则则是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就像在我的身边,有一些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以及长期分离的家庭环境会更加让孩子缺少归属感和安全感;部分父母则又过分的溺爱、娇惯、顺从孩子,任性放养孩子,渐渐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影响的孩子的正常成长。

 

当然,如果有些家庭变化不可避免,那么作为父母则更要重视对孩子的安慰和疏导,而不能疏于管教、溺爱、过分严厉等极端的错误做法,也更加不可以因家庭关系的破裂而迁怒于孩子。

04

声音法则

什么是法则呢?就是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父母要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充分的发言权,让他们发出自己内心的声音,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才能更好的促进家庭教育的施展和和谐亲子关系的构建。如若父母常常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不愿意聆听他们的心声,久而久之,孩子则渐渐不敢、不愿与父母谈心说真话,则导致亲子交流受阻,进而带来诸多的家庭问题。

 

我们要牢记,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言行和价值观等会影响孩子一生。

 

在一个家庭中倘若父母常常不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孩子很可能也会效仿,不肯听父母的话,以至于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所以一切事关孩子,乃至家庭中一些可以民主决定的事情,一定要先与告知孩子并与其商量解释,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觉得父母是尊重他们的,有征求他们的建议。不然父母的好心很可能没有好报哦。

05

榜样法则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古语有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句话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等,多半是成长的家庭环境长期熏陶塑造的,家庭中的父母、兄姐、亲友,以及学校师长同学、社会关系等都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

 

尤其是母亲对于女孩,父亲对于男孩的影响颇为重要。

 

除了在家庭内的榜样,父母也要留意,孩子在外所交往的社会关系和常去的场合对孩子的影响。如发现孩子误交损友,不要武断地阻止他们来往,而要首先了解情况,帮助孩子正确面对和度过。我们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需要友谊的,害怕孤独,有些孩子正是因为搬家转学等原因到陌生环境没有玩伴,才会与一些“问题学生”交往走上不良道路的。

06

求同存异法则

如何求同存异呢?就是要正面肯定孩子的想法。成长阶段的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

 

一方面,这些正是童心的可爱之处。要是父母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则会扼杀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另一方面,往往纯真的孩子才敢于童言无忌。

 

因此我们要结合“声音法则”,来鼓励孩子敢于表达,正面肯定孩子的想法。当然,若一些看法、说法脱离实际可能会带来麻烦或者危险,也要耐心地解释。父母要认识孩子的思维特点并给予理解,哪怕他们表达词不达意,也要耐心地与他们交流。粗暴打断或嘲笑他们表达的行为,很可能会对孩子的表达能力造成伤害,使他们羞于在人前开口的。

07

慎用惩罚法则

这个法则容易理解,但是一些父母往往在这方面失败。其实就是应该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和认知。单纯的惩罚,尤其体罚,是非常拙劣和没有智慧的教育方法。我们了解到很多少年犯或者校园霸凌等现象,这些孩子不少是从小被暴力处罚的孩子,很多长大之后也会产生暴力倾向。

 

所以呢,不提倡使用体罚,但当孩子犯了错时,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做些处罚。我们知道惩罚的目的必须是要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了事,甘愿接受处罚,下不为例。惩罚方式也要合理,比如可以采取不让他们做喜欢的事情,罚他几天不许看电视、玩手机游戏和不能买自己喜欢的食物等。

 

在此也要切记,千万不要把一些应该做的正面事情当作处罚。例如:惩罚孩子多写几张字,这样会强化让他们认为写字是坏事的认知,从而产生厌恶情绪,一做这些事就会有被处罚的感觉,造成心理阴影。

 

08

后果法则

后果法则是让孩子了解其自身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有时候,孩子惹了什么麻烦或想做什么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事情,连大人都没搞清楚其后果和危害,就对孩子横加指责或阻止,这当然无法说服孩子。

 

如若要让孩子心服口服,作为父母、老师等成年人首先要周密思考每件事的前因后果,然后好好与孩子交谈,进而可以从后果的好坏开始,反着来解说该不该这样做,晓之以理,让孩子明白其中利害关系和缘由。

09

结构法则

结构法则如何理解?则就是要教育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我们做父母的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在不断完善普法教育的今天,法制教育已融汇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之中,孩子从小就受到全方位熏陶,心中都有一道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还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大人。但是,父母也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

 

父母可以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帮助孩子明确什么事是不合乎道德和法律、必须避免的,让孩子从小懂得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0

独立性法则

独立性法则是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要做到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不必处处围着孩子转,可能大人觉得是关心照顾孩子,但对孩子来说可能就是控制的太严。做父母的要允许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决定权。

 

当然,父母还是要及时关注孩子,当好指引者和陪伴者,而不能完全做撒手掌柜。

 

简言之,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应抓大放小,多注重原则性,而不是事无巨细,什么都管。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但也要适当给他们机会锻炼独立性。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父母就要学会慢慢放手,力所能及的事都应该让孩子自己干,大人则只给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即使孩子犯错了,也可以从中吸取教训,获得成长,这样才会有助于实现正确的家庭教育。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