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2024年了,还需要用复杂的“墙面环创”呈现儿童的学习过程吗?

2024年了,还需要用复杂的墙面环创呈现儿童的学习过程吗?

 

01

墙面环创

为何依旧很满?

近年来,幼儿园的墙面环创经历了较大的变化,从色彩鲜艳、元素复杂的设计变为了色调和谐、风格清新的设计。

幼师总是在小红书等app上搜索园长喜欢的风格的环创——“小清新”“童趣风”“ins”“森系等多元的风格,模仿其他老师的环创。

环创的风格变化


审美变了,但是环创的工作量还是没有变,依旧剪剪贴贴,依旧满满当当。

除了一如既往的精致要求之外,老师们还要尽可能地在背景板上布置更多的元素:照片、作品、亲子作业、儿童的对话、一对一倾听、活动开展轨迹、教学记录反思等,做的工序甚至比以前更多。

人们依旧还在花时间跟几堵墙过不去,毕竟教育都在墙上呢。

近年在幼儿园课程的变革之下,墙面环创的内容也从以前的主题墙、作品墙扩展到了游戏故事墙、自主签到墙等,注重游戏、学习的过程性记录。

我们常常看到老师把儿童所有的学习过程和表征都在墙面上展示出来,似乎只有把它们都贴在墙上,才代表老师在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但因为缺少价值判断和选择,让班级环境拥挤、杂乱不堪。

这些对观察记录的总结归纳固然重要,但一定要这样统统贴在墙上吗?难道没有别的更简单方便的形式实现这些功能吗?

02

墙面环创要多一些

生活的随意性、松弛感

墙面太满,是目前环创最大的问题。做的人费尽力气,看的人眼晕脑胀,抓不住重点。

除了审美、装饰的因素,墙面太满的内因之一是过于强调叙事的完整性,缺乏随机性,或是说生活中的随意性、松弛感。

如果我们全部按照主题网络的思维导图,或是步步推进的学习路径来布置环创的话,会发现要做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好像每一个活动步骤都很关键,都要把儿童的问题、成果、照片、表征等都张贴上去,才能证明我们经历了这个学习过程。

整个流程回顾下来,墙面就做满了。这种思路呈现的依然是教师的教学逻辑,而不是儿童的学习逻辑。

在儿童眼中,他们更加在意生活里瞬间的美好,而非课程逻辑的宏大叙事,他们会更加随机、零散地捕捉经验。


例如,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河幼儿园的这个环创,它不是一个完整活动的呈现,只是来源于孩子的一个问题。

他们班级种植了草莓,有的小朋友摘来吃了,有的没有摘到。食物的公平分配是孩子们很关心的话题,于是老师在门口的墙面上做了一个环创,孩子们可以每天随机地去记录我摘了几颗草莓,而且用自己的表征方式——计数、绘画、泥塑等去记录。从一个孩子关心的问题出发,一个动态的、高互动的、儿童视角的环创自然而然就生长出来了。


在福建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我们也看到了从儿童生活中随机捕捉的环创。

在户外散步的时候,孩子们对捡树叶很感兴趣,捡到了各式各样的树叶。孩子们观察着树叶,说出了一些充满童趣和哲学意味的话语:这片叶子像一棵长大的树。”“这片叶子很特别,像我一样。

老师很珍惜孩子们的想法,于是回教室就请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表征下来,挂到了自然观察角的架子上。



在福师大实验园,每个班都有一个观察角,老师们可以决定怎么用这个观察角,可以摆放自然物,可以和区域做结合,也可以很自然地成为环创的一部分。

这一做法也提醒着我们一个当前环创的另一问题——了!所有的创意都被禁锢在一面墙上,铺满整个平面,没有运用到三维空间中。

下面这幅图片就呈现了从二维墙面到三维空间的布展创意:一根树枝下悬挂孩子的自画像,在一个悬浮的画框里展示孩子的作品。


小马君老师在线上课中分享的案例

 

03

从视觉叙事的视角

重构环创

墙面环创有许多功能,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视觉叙事”——以一种可以与他人分享的方式捕捉儿童的思维。里纳尔迪(2006)将产生视觉叙事的记录描达为 可见的倾听,此记录能让更广大的社会群体了解儿童的认知方式。

视觉叙事的形式会影响其分享的效果。《与0-3岁婴幼儿一起学习——支持主动的意义建构者》一书中言简意赅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避免倾斜的照片,因为这会干扰读者,分散他们阅读故事的专注力。

裁剪照片,以消除不必要的背景,更好地利用页面空间。

避免照片拥挤。留点空间让眼睛休息,这会让读者专注于信息。

有选择性。只选用一些能清楚地传达信息的照片和作品。

避免使用所有可用的照片或收集的每个作品样本。目的不是展示每个儿童的作品,而是传递有关儿童思考和学可的信息。

不要添加可爱的题注。文字应该传递清晰的信息,当被放在照片旁边时,应该帮助读者理解儿童的想法。

听听儿童说了什么,记录下他们所说的话,并摘取能够揭示他们想法的句子。

保持简洁的形式。装饰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使他们无法看到或听到儿童的想法。

按照这些建议,十有八九的环创都中枪了。在一线,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符合这种简洁、清晰、美观的视觉叙事形式。

一位老师在小红书上分享了她的环创作品。背景不是大白墙,而是一块玻璃板,可以在上面用水彩颜料、丙烯笔画画,书写、清洁也很方便。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盛夏的萨克斯风



环创呈现了1-12月,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过生活的主题

“24为幸福儿童成长计划为题,呈现班级的课程文化,传达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04

不是所有的过程和结果

都要用环创来呈现

目前幼儿园的活动的过程、结果呈现极为依赖墙面环创,事实上,环创能承载的内容并不够深刻和鲜活。在大理的猫猫果儿幼儿园,我们看到了一种足够鲜活、足够深刻的呈现方式——课程展。

猫猫果儿幼儿园每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学期,每个学期结束时会举办一个课程展,邀请全园师生、家长参加。不同于一般幼儿园上墙展示教学成果的形式,猫猫果儿的课程展是非常高互动的,孩子、家长可以亲身体验课程的精华。

在去年四月的春季课程展中,猫猫果儿幼儿园小预班(5-6岁)的火焰/粑粑/运输小组正式结课,每个小组都布置了课程展。

在火焰小组的课程展中,一个家长默默地、执着地钻研钻木取火,在大人们兴奋的呼唤、气馁的叹息声中,火焰,终于,奇迹般的从他的掌心里升起来了!

最有趣的要属粑粑小组的粑粑博物馆了,孩子们研究了一学期的粑粑,将他们学习路径和思维导图贴在墙上。


在博物馆里,有大量的互动体验游戏,孩子们戴着工作证自信满满地给观众引导、介绍。孩子们不仅能清晰地向他人介绍是什么,还能说明为什么以及我们怎么做到的


粑粑食物(自制曲奇饼干)


各种神奇的马桶模型


古代的人擦屁屁体验区


海陆空动物粑粑的竞猜区

有奖竞猜活动

通过筹备课程展,师生会更清晰学习的路径,整体打包他们的感受和认知,也让请家长、同行亲身体验,感受到猫猫果儿的课程文化。


粑粑博物馆展厅设计


粑粑博物馆门票设计

教育不是在墙上发生的,有意思的地方可实在太多了!希望整天折腾墙的时代快快过去吧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