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长大后还“跟妈亲”的孩子,大多因妈妈做对了3件事

长大后还“跟妈亲”的孩子,大多因妈妈做对了3件事

 

前几天,回娘家时舅妈向我抱怨:

你妹妹现在大了,就跟白眼狼没两样,连家都不愿意回了。我昨天打电话让她周末回家,没说上几句,她就把电话挂了。

你说她小时候整天像个跟屁虫一样跟着我,怎么现在连话都不愿和我多说了呢?

说完她又摸着我的脑袋说:

还是你贴心,孩子都两个了,还每周都要回来看你妈。

说完,她不停地叹气。看着舅妈苦恼的样子,我深有感触。因为我听了太多妈妈抱怨:孩子一大就不和妈妈亲了。

很多家庭,一旦孩子长大亲子关系就变得越来越冷淡。大家都把原因归结为:孩子长大了。事实上并非如此。

研究发现,孩子与父母关系的亲疏,并不在于年龄,而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孩子长大后和妈妈亲不亲,其实和孩子的成长阶段妈妈的教育方式有关。

尤其是,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妈妈做对这三件事,关系会越来越亲密。

01

0-6岁陪伴孩子,

给足安全感

 

不久前,看到一条令人心酸的视频。一个4岁的女孩被寄宿幼儿园的阿姨强制架进去,哭得撕心裂肺。


当时很多网友都谴责女孩的父母太狠心。这位妈妈说:因为大女儿出现了厌学、叛逆的现象,为了更好地管教大女儿才会将小女儿送寄宿学校。她认为:小女儿只有分离的那一刻焦虑,其余时间在幼儿园也是很开心的。随后她又解释:如果一个月后孩子还这样,将会考虑将孩子接回另外想办法。

曾有教育专家说过:在二胎家庭里最忌讳的就是顾全一个而忽视另一个。

4岁这一阶段的孩子是孩子对安全感最敏感的时期。此时的孩子是需要父母陪在身边的,倘若长期见不到父母,她的内心会感到焦虑和恐惧。

如果父母忽视这一点,很容易滋生出孩子被抛弃的心理。有心理学家说过,6岁以前的孩子是要属于母亲的。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来说:0-6岁正是建构孩子安全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建设孩子完整人格的时段。著名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曾提出过一个依恋理论:指的是母亲和孩子在互动过程中形成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和纽带。

这时候,母亲扮演的是看护者的角色,如果妈妈能经常陪伴、拥抱和爱抚孩子,就形成与孩子稳固的依恋关系

孩子渴望被爱,被拥抱,被照顾这些都是从妈妈身上来感受。如果妈妈切断了这根情感纽带,那孩子就会对这个世界感到恐惧

曾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妈妈去国外出差,走的第二天3岁多的儿子就生病了,当时爸爸和奶奶怎么照顾,就是不见好。于是,妈妈急急忙忙赶回来,结果第二天男孩就好了。

不久,妈妈又有其他原因外出,没想到妈妈一离开,男孩又生病了。后来,一位朋友建议她:增加亲子时间。

妈妈为了治好孩子的心理疾病,每天都会抽上半个多小时和孩子玩耍。每个周末带着孩子去游乐园玩,做亲子手工,不久之后男孩就没再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了。0-6岁最重要的心理营养是安全感,而安全感的关键词是陪伴

因此,要想让孩子长大了依然依恋你,妈妈不妨这样做:

给孩子点时间,多陪一陪他;任何时候都要回应孩子,而不是忽略他。

陪伴,让孩子依恋你;回应,让孩子信任你,这是最稳固的亲子关系。

02

6-12岁接纳孩子,

TA认同感

 

有一位妈妈求助教育专家说:儿子今年10岁了,不知道为什么孩子有事总是不肯告诉她。她问:我该怎么做才能让他愿意和我说心里话呢?专家听完妈妈的描述问她:你有没有经常否定过孩子?妈妈一听,立马恍然大悟。孩子以前考完试第一个告诉她,但是有一次孩子没有考到100分,只考了99分。

但是她当时在指责孩子:既然都已经考了99分了,为什么不能反思一下自己丢失这1分的原因呢?

当时孩子解释的话到了嘴边又吞了下去。后来女儿考了100分,她又说:骄傲什么?要每次考100分那才是优秀。似乎无论女儿考得好与不好,她都很少去认可。也是从这些事情之后,孩子开始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和妈妈交流了。

这种就是:表面看起来像是在关心孩子,实际上话语里更多的是质问、指责和否定。试想一下,哪个孩子愿意和整天都是挑剔的妈妈沟通呢?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无关回应:指的是得到的回应与自己的期待无法接轨。

当孩子考了好的分数,满心欢喜的希望妈妈表扬自己,得到的却是妈妈否定的话语,它就像一盆冷水一样浇灭了孩子愿意说的心理。不接纳性语言说得多了,相当于将孩子从我们身边推开。教育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才能起到滋养孩子的作用。

有心理学家说:6-12岁年龄段孩子最重要的心理需求是认同感此时的孩子非常希望得到肯定,父母的一句鼓励,一个赞赏都能让孩子更加勤奋。在孩子6-12岁的阶段,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的那份自信心。

当孩子说的话得到认可时,会感受到自己很有归属感;当孩子想做的事得到允许时,会感受到自己很重要。教育,不该让孩子陷入父母给予的期待里,而是要给孩子肯定和鼓励,让他知道我们正在接纳他

因此,这阶段的孩子教育,建议父母这样做:让他们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让他们从中收获自豪和快乐;孩子完成目标后,要及时给予表扬甚至奖励;多听少说,多鼓励少指责,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你给孩子的认同感越多,孩子越信任你,也越愿意靠近你。

03

12岁以后给足孩子空间,

给他尊重感

 

在网上看到一对父子吵架后的画面惨不忍睹。父亲喝了酒后,因为男孩顶撞了几句,父亲愤怒之下就把儿子房间里所有的模型都给砸了!


男孩对着满屋子狼藉,哭得撕心裂肺。他指着地上散架的模型残骸说,这些都是他最喜欢的东西 。没想到第二天,父亲继续指着他说:如果以后再顶嘴,就把你所有热爱的东西都毁掉!也许父亲没有想过,他一时的情绪毁掉的不仅仅是男孩的兴趣,还有被尊重被接纳的感受。当孩子步入青春期这个门槛,父母的教育一定不能少的词是尊重

此时的孩子有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一旦父母做出贬损孩子的事,很容易激起他们的反抗。电影《我杀死了我的妈妈》中一位妈妈与儿子相处硝烟四起

在儿子上学的路上,两人因为哪个广播台更好听吵起来了。儿子有自己的看法,妈妈不仅不听还朝儿子吼道:你要是不满意,就滚下去!本来约好周末带同学来家里玩,妈妈却临时反悔,甚至威胁儿子:不听我的话就没有零花钱。后来,又在没经过儿子同意的情况下私自给儿子办了转学手续。这些事情激怒了儿子。有一天,儿子对妈妈说了狠话:我会在17岁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分钟,给你打最后一通电话,从此以后,老死不相往来。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都是渴望着大家思想和感情上平等的交流,亲子关系也该如此。如果因为父母的高姿态而处处用权威去压迫孩子,只会亲手将孩子推远。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他的自我意识出现井喷的状态,他注重隐私,希望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不愿意再向父母诉说心事,开始和父母的关系出现了疏离。这样的疏离是孩子长大的标志。这时候的孩子最渴望的是自由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