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教育”在幼儿园怎样实施(十四)——精密观察
“精密观察”(原则十七)强调课程与教学过程应特别注意的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对于幼儿状态,包括兴趣、动作、专注力的"精密观察",以对教学方式、内容及侧重、进程予以适当调整,以适应各类幼儿的需要,即"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是教师应启发、指引幼儿对于环境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尤其是一些特殊、特别的事物(自然、社会)进行"精密观察",以发现其变化、规律、趋向等特质:同时培养幼儿运用"工具"进行"观察''的意识、能力。
陈鹤琴写道:"观察是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而精密观察则是开启真理宝藏的钥匙,握着这把钥匙,我们便能接近科学的真理。探险家是凭着精密的观察,在自己生活的世界以外,发现新的世界的。科学家也是凭着精密的观察,在自己生活的周围,发现新的事物,无论是探险家或科学家,都是运用观察方法的能手,他们都凭借精密观察之力,来拓展新的世界!因此,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也能采用观察的方法,一方面通过实地观察来施行教学;另一方面通过实际研究来培养儿童善用观察的学习态度,教学的效果,将因此而有所增进。"
此即"科学精神"之始。
显然,陈鹤琴倡导"精密观察"的真正意图,并不仅在于教学过程本身,而是为幼儿的课程、活动赋予了新的境界,即以科学的学习态度,不断发现新事物,并进一步探索、拓展新世界,其意义超越教学过程本身,而进入培养幼儿"人生态度"与"尊重事实;求真求是"学习习惯;"健全的发展"等新境界。
幼儿应当怎样"观察”才能达到"精密观察"呢?以下五项具体方法:
(一)全面的观察,而不是片面的观察。
(二)比较的观察。有许多事实,必须经过此较,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三)系统的观察,不仅有明确的目标,还必须有严密的计划,并按照这种计划做系统的观察。"有系统的观察,实是使观察得以精密的主要条件”。
(四)五官俱到的观察,即"观察"应尽可能利用“感官"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觉官”,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舌去尝,用鼻去嗅,用手去摸;"让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帮助,使观察的过程更加完全,更加正确"。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