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在折磨我们的幼儿教师?
看了朱家雄老师发表在《幼儿教育》上的《教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一文章心中很有感触,下面跟大家分享我的感受。
一,我每天要提一个问题,每星期要写一篇反思文章,每个月要做一个案例;我天天写,利用中午写,利用晚上写;忙,忙,还是忙!可我在忙什么呢?我自己也不知道。”
点评:1.幼儿教师应该形成反思的习惯,但反思不一定非要写出来。
2.将反思写出来有利于将自己的灵感、思考系统化。
3.反思应该是一种专业自觉,不是反思给别人看。
4.反思,应该有效,不应该被形式主义化,要有利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保育工作,教育工作,家长工作效率的提高。
5.如果反思,不是应付式的,是发自内心的需要,那么,反思就不是一种负担,就是一种专业进步,是一种成功的快乐。
二,教师做了太多他们不该做的事,难怪许多教师会发出这样的声音:
“一线教师真的很累!”“当一线教师实在太苦了!”难怪一些教师会无奈地说:“工作,只能一次一次地偷工减料。”
“心里有着对孩子的爱,但又实在没法热爱幼教现在的状况,有心无力啊!”
点评:
1.让幼儿教师回归其本职工作:将孩子们带好。
2.让幼儿教师专注于他们的工作。
3.别让那些无效的无必要的工作消耗幼儿教师的精力、意志。
4.一切与带好孩子无关的工作都应该停掉,让老师们专注于工作,高效地工作。
三,幼儿教师不是课程专家,但是,每一位都被要求去编制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制作教具和课件;被要求去创编“与别人不一样”的“园本课程”。
点评:1.幼儿教师课程工作的重点不在于创造所谓的特色课程,园本课程,而在于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促进幼儿的发展。
2.值得园长老师们记住:特色课程,园本课程不等于高质量的课程;共性课程,不等于就是低质量的课程。
3.只要能更加高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的课程,就是好的课程——不在乎它是否有特色,也不在乎它是否有民族特色,更不在乎它是否属于“园本”“班本”。
4.我强烈建议:只要能高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不管它是共性课程,还是个性化课程;也不管它是独创的,原创的,还是“拿来就用的”,它就是好的课程。
5.面对课程,我们的策略是,先利用,再开发,最后才是创造——不要盲目地去创造所谓的课程。
6.课程是手段,不是目的。面对课程,不宜提“以改革为动力”,因为具有新意的课程,不一定就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更不一定就能更加高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7.自制教玩具不是高质量幼儿园运行所必须的。许多省市评估幼儿园都有对幼儿教师自制教玩具的要求。
我个人认为,对于教玩具,只要能买的又不贵的,就没有必要要求老师们去制作,并且教师们制作的教玩具从安全性、教育性、安全性、耐用性、整体经济性来看,都远远不如买的好,毕竟,教玩具制作也是很专业的一项事情。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